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借鉴经验 主动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来源:佛山日报 2019-04-08 06:44   http://www.kcqsx.com/


封2

□钟飞健、张东航、张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从空间布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等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达到世界级湾区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人才尤其是国际人才作用是关键之一。目前,湾区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才自由流动阻塞、职业互认困难等障碍壁垒,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极为相似,借鉴学习他们在一体化过程中人才流动和引进方面的经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对佛山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具有现实意义。

1

注重从政策和服务入手解决人才流动问题

移民政策的便捷简易程度是人才自由流动的“阀门”。欧盟通过居住地认定公民资格,淡化国家界别,持有欧盟任何一个国家的护照均可在欧盟各成员国自由定居、生活、学习、工作。与欧盟相似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现有两种制度三种法律体系,且具有各自的关境。如果简单地借鉴“欧盟公民资格”做法,短期内对香港和澳门来说确实无法承受。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先从高端人才开始,将过往的港澳籍人才、内地人才一律改称“湾区人才”,对“湾区人才”依其居住地而不是依其户籍身份享有便捷的出入和居住权。同时,加快湾区人才流动与共享服务一体化建设,逐步规范、融合人才服务标准和信息化标准,实现人才服务项目的对接、业务范围的贯通以及服务标准的统一。其次,湾区内还应建立覆盖面广的服务网络体系和站点,加快开放异地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力资源外包合作渠道,开通人才流动和共享业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一系列全程式服务。此外,湾区要注重从职业能力互认入手解决人才职业壁垒,要借鉴欧盟资格认证框架及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港澳实行专业人才执业资格互认的成功经验,协同三地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协会为技能人才资格互认建立参考标准和转化体系,推广大湾区地区人才执业资格互认制度,以期在大湾区内实现法律、金融、教育、卫生医疗、会计等专业领域的执业资格互认。

2

注重从社会保障入手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民生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人才异地工作的“安心丸”。欧盟从社保问题入手,各成员国通过推行通用的医保卡,持卡者在欧盟任一国家都能获得所需医疗服务,并及时高效地解决养老金移动问题,使劳动力流动不受医保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问题限制。社保方面的“中梗阻”不破,人才自由流动就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社保方面,要推动湾区内社保服务衔接渠道从内地向港澳单向开放往双向开放转变,实现湾区内社保互认互通,保证内地人才既可享受港澳相关福利待遇,又要保留原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福利,而在湾区内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可在大湾区内缴存公积金,并按规定提取、使用公积金,享受与大湾区内户籍人口购房同等待遇。在医疗方面,要积极推广深圳港大医院允许港澳居民在湾区使用港澳医保直接支付医疗费用以及港澳地区医疗机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港澳居民在湾区内跨境就医的政策举措。要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通行的电子医保卡,保证医保卡持有者在三地就医均可迅速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赋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港澳人才子女在湾区享受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教育权利。允许港澳投资人才在湾区内地设立多层次的国际独资学校,为港澳人才子女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环境,缓解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

3

注重从创新创业环境入手解决人才发展难题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与其他三大湾区还相去甚远。从国际化程度来看,2014年深圳、广州、佛山外籍人才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0.2%、0.36%和0.025%,远低于纽约的36%和硅谷的50%;从研发经费投入来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40%,佛山为2.37%,远落后于纽约湾区的3.12%、东京湾区的3.68%和旧金山湾区的6.10%;从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每万人口PCT国际专利受理数量为3.18件,与纽约湾区的8.55件、东京湾区的7.3件、旧金山湾区的21.85件差距显著。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解决人才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迫切需要。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政府科技扶持力度,畅通“高校+政府+企业”合作机制,促进科研人员、院系、企业之间合作,积极鼓励科研人员校外创业,加快科研成果商业化速度,赋予科研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径决策权,建立活力的创新体系。二是设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依托区域内大学,培养和扶持一批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中介组织,为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构建完善的“孵化器区域”。由三地政府主导,建立一套支持创业的制度化基础设施,通过流水线式的创意或技术孵化服务,节约企业管理与时间成本,提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专注力,缩短“梦想变为现实”的周期。

4

注重从发展平台建设入手增强人才吸纳能力

据统计,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总数173所,佛山仅2所,落后于纽约湾区的227所;世界500强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6家,佛山2家,远低于纽约湾区的46家、旧金山湾区的36家,只占东京湾区的26.7%;在BCG最具创新力企业中,粤港澳大湾区拥有4家,远低于旧金山湾区的8家,仅是东京湾区的20%。我们既要重视与世界先进地区差距的现实性,又要提高战略定力和把握大势的能力,在高端平台建设中主动作为、迎头赶上。一是共同建设湾区大学。整合三地科技、教育、人文等优势资源,发挥港澳区域优势,创建一到两所世界级高水平的“湾区大学”,破除目前大湾区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合作交流较少等体制壁垒,并按需培养湾区急需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科研平台共建力度。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前沿问题,鼓励港澳与内地城市前瞻性地共建国际化的科研平台、联合实验室等开展专项研究。在湾区内布局建设一批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园、创新研究院、创新工场。充分发挥中央政府部门的协调统领作用,在港、澳与内地城市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平台的伙伴实验室。

5

注重从人才工程入手拓宽人才招揽渠道

实施政府主导的重大人才计划是培养聚集人才的成功经验,必须扎实推进,才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一是实施国际科研交流合作项目。由政府牵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一批由湾区内大型企业主导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同时,定期举办全球人才交流活动,打造大湾区版本的中国人才达沃斯论坛。二是实施全球“人才狙击计划”。建立培养一批湾区猎头公司,围绕大湾区区内重点发展产业定位,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利用香港、澳门国际化的优势,以海外高端留学人才与华裔人才为重点、外国高级人才为补充,通过大湾区猎头与各海外社团的合作,吸纳具有战略意义和领军作用的全球顶尖人才。三是开展万名留学生招收工程。由粤港澳高校联盟牵头,面向发达国家地区的高中、高等院校的优秀学生实施万名留学生招收工程,为入选的留学生提供涵盖全学段周期的优厚奖学金及生活补助,鼓励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大湾区内就业创业。四是实施湾区人才交流计划。总结深港(前海)公职人员交流计划成功经验,分阶段复制推广到整个湾区,实现三地公职人员挂职锻炼先行先试,推动区域人才共同参与工作决策。同时,依托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博士后交流驿站等平台,开展三地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项目常态化合作,推进三地专才互派挂职,通过到对口单位挂职,推动区域专业人才联合攻关、行业项目深度合作等,实现三地人才资源共享共融共建。

(作者分别系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佛山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和高级人才管理科科员)

新闻推荐

王进辉:“老兵”心怀梦想再出发专注探索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及大数据平台发展

■广东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进辉(左)指导员工做研究。研发团队从两年前的十几人增加到60多人,在干细胞制备、存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借鉴经验 主动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