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水区,利用祠堂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南方农村报讯近日,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名单发布,三水区“祠堂+文化”——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文化发展项目入选其中。三水计划以白坭为试点,探索“祠堂+文化”样本,将祠堂打造为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计划到明年建设30个“祠堂+文化”式的村居,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实现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
祠堂是岭南文化的鲜明符号,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三水全区有祠堂超过400座,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有接近200座,多为独具特色的岭南广府系祠堂,平均每个村有2-3座之多。
近年来,三水紧紧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契机,立足于丰富的祠堂资源,三水充分挖掘其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逐步探索出“祠堂+文化”,在全区范围内选取芦苞镇蔡氏大宗祠(北部)、云东海街道南山书社(中部)及白坭镇陈氏大宗祠(南部)等为试点,开展“祠堂+文化”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祠堂+文化”将以“1+3+N”的方式开展,即以祠堂资源搭建新载体,依托祠堂建设一系列村史馆、宗祠文化馆、家风家训馆等场室,深挖提炼统祠堂文化的同时不断融入党建、社会组织孵化、文明教化、乡村治理等内涵。
创新探索“祠堂+文化”是三水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产业兴旺,满足广大村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具有现实意义。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的周期内,即2018-2020年期间,三水将以白坭镇为先行点,三水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白坭“祠堂+文化”的“1+N”形式,构建“大文化”发展理念,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全省唯一乡村振兴县区级试点,接下来,三水将以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作为“祠堂+文化”工作推进的政策依据,完成到2020年建设30个“祠堂+文化”式村居的目标,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动力。(南方)
新闻推荐
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2018年11月29日佛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9年3月28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排水管理,保障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