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最美文化大使”讲述佛山时光塔坡社区老街坊麦德楷是位收藏达人和金牌导赏员,这些年慕名来听他讲佛山老故事的人超十万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4-10 01:44   http://www.kcqsx.com/


■楷叔当义务讲解员,细说佛山初地故事。▲楷叔和朋友们在图书馆举办旧物展览。

“这里是佛山初地塔坡,早在东晋年间就有僧人在此建草庐传扬佛法。到了唐代,乡民见这里夜放光芒,竟在草庐旧址挖得三尊铜佛像,大家认为这是"宝地之兆",遂在原址建起了"塔坡寺",还在寺前开凿了一口水井。”面前这位笑声爽朗,说起佛山历史如数家珍的志愿者名叫麦德楷。阳光和煦的四月天,一批又一批学生跟着他游佛山初地,逛老街巷寻历史踪影,欣赏他收藏的旧物了解佛山旧时光。

麦德楷是禅城颇有名气的“收藏界达人”和“金牌导赏员”,这些年慕名来听他讲佛山老故事的人超过十万。他还收藏了3000多版不同时代的钱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粮票、徽章、书籍等旧物,“我收藏的旧物来自遥远的旧时光,每一件旧物都有它的故事,真高兴能够遇见它们。”楷叔乐呵呵地说。

首创佛山家庭钱币博物馆

塔坡是佛山初地,而老佛山楷叔的故事,也得从塔坡讲起。

楷叔三代住在塔坡,当年他的外公和爷爷的老屋就只隔了座塔坡庙。两家住在斜对面,两家的孩子青梅竹马,最后成了一段美好姻缘。于是将近60年前的佛山有了一位叫麦德楷的小孩。外公收购玉器和旧家具,爷爷则在塔坡街开了家卖竹椅竹床的农具小铺,麦德楷从小就从外公爷爷那辈听来许多老故事,他对历史与旧物也怀有深厚而特别的情感。

1977年,麦德楷初中毕业,接手了爷爷的农具小铺,做过士多,收过家具玉器,卖过陶瓷字画,最终决定潜心收藏钱币。

在楷叔看来,南方天气潮湿,字画不易保存;老家具太大,也不便存放;而珍贵的陶瓷又多源于景德镇,唯有收藏钱币最具“天时地利人和”。这位从小在塔坡街长大的老佛山,将爷爷流传下来的百年老屋变成了佛山第一座家庭钱币博物馆,并取名“流金岁月”。几年前他还发起成立了佛山市集藏文化会,带动更多人记录和传承历史。

楷叔的藏品主要有钱币、古书籍、徽章和佛山历史文化四大类。小铺里琳琅满目的旧物,都只是楷叔30多年收藏的冰山一角。

这些年来,坐过“流金岁月”老木椅的人数不胜数。从世界各地回来寻根的华侨、来做佛山历史文化调研的学生、慕名来参观淘物的市民……楷叔总会热情地邀客人们坐下,沏一壶香茶,把旧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再带大家游览塔坡一带的老街巷,乐此不疲地当义务导赏员。

去年,楷叔被禅城区委宣传部授予“禅城最美文化大使”称号。

脑海里珍藏许多旧时光

据楷叔介绍,塔坡片区除了著名的塔坡庙和塔坡井,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有故事的老地方”。日前,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跟随楷叔走访了德盛街、安怀里、蓑衣街、鸿胜馆等地,聆听佛山旧事。沿途还有不少市民也纷纷被吸引加入了进来。

“德盛街以前是卖菜种瓜种的地方,街上有一家叫邓灶记的菜种铺,始建于清末。小时候我的爷爷和爸爸都常常来"帮衬"呢!这真的是普君墟原汁原味的老菜种铺呀。”楷叔望着大门感慨地说。这家邓灶记在如今德盛街的21号,仍是完整的清代建筑,大门用的是珍贵的东京木,一楼有人居住。老屋虽荒旧,二层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模样。

楷叔说,德盛街一直走下去,从前可以通往布廊和三多行街。布廊顾名思义是卖布的地方,从原料到成品应有尽有。从清朝到解放年代,畅销全国的“的且布”正是这里生产的。

而三多行街的“三多”指的是镰刀多、锄头多、剪刀多。楷叔介绍,那时珠三角一带的人要买农具,总会来这条相当著名的“农具一条街”走走逛逛,淘淘“宝物”。附近还有一条以卖蓑衣竹器农具著称的蓑衣街。“一代咏春大师霍超家族曾住在蓑衣街,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搬去香港。”除此之外,旧时的塔坡街一带还有虾鱼巷、鸡墟,鸭仔廊,牛肉巷,狗仔地等。明清时期属于普君墟范围的栅下(今文华里一带)更专门铸造大炮以及僧人吃饭用的大镬。“东南亚僧人用的大镬大部分是在这里出产的。”

“年月更迭,这些古老街巷和它们的故事或许终有一日会消逝于时代的洪流中。但庆幸仍有楷叔这样的有心人,把许多被遗忘的旧时光悉心珍藏在脑海里,从不吝于与来者分享。”一位市民感慨道。

由于空间不足等问题,去年楷叔暂时关闭了原来的“流金岁月”钱币博物馆,如今他与社区里的另一位热心志愿者李金棠正在附近的大家文房筹办佛山初地民俗文化博物馆,届时将会定期展出各个时代的钱币、邮票、粮票、课本小说、画报、徽章、陶瓷和电木唱片等反映本地教育、文化、风俗和生活变迁的旧物,带街坊们重温老佛山的记忆,所有市民均可免费参观。

一眼识别各种纸币真伪

每当楷叔的手触到老钱币,目光落至,他几乎能一眼识别真伪,甚至能立刻说出年代。“你看,旧物由于长时间氧化,表面会形成氧化层,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层自然光泽,就叫包浆。只有经过岁月洗礼的旧物才有包浆的。”楷叔拿起一枚光绪银币笑着说。

“而民国时代的纸币大多数都是由美国印的,当时的防伪技术还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于是制钞时会加入一些暗记。这些暗记可是非常有趣的。”据楷叔介绍,不同年代不同批次生产的纸币,在文字和图案上都会有一些很细微的区别。比如上面的龙图案,这一批是长须龙,而另一批则是短须龙。比如有批的“民”字会多了一个小点,有批的“寶”字,里头的“缶”会用“尔”或者“王”来替换。“你可能以为它是印错了或者不小心弄到一点墨上去,其实它是故意这样的。”楷叔说。

楷叔还记得,他收藏的第一张钱币是上世纪70年代的1角钱。当时他还在念小学,其实也没有收藏的概念,不知为什么觉得这张枣红色的钱币有趣极了,就将它保存起来了,“没想到十年之后它竟然还会升值。”春秋的古币、秦代的半两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时期的铜币……这30多年来,楷叔珍藏起了3000多版钱币。“在收藏界,玩收藏几十年也不过相当于中学生水平。每一个钱币都有它的故事,背后是浩瀚的历史时空。”楷叔笑言。

淘到好物三天三夜睡不着

在楷叔的藏品里,有一本民国时期的抄书本。封面姓名一栏写着“鳯蘭”二字,翻开本子,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泛黄的纸页里抄写着一些可爱童谣,还有老师的批注。“这位鳯蘭小姐要是还在世,如今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囖!”楷叔说,为了防虫蛀,民国时代的书页大多加了特别香料。“闻香识书”,也是辨别旧物真伪的其中一环。

除了这些老作业本和试卷证书,楷叔还收藏了300多本民国课本。“以前中国用的是四书五经,没有"课本"这个概念的。到了光绪后期才有"课本"之称。课本的名字也很有趣,叫《复兴常识》、《复兴历史》、《复兴国语》之类的。”楷叔说,这些藏品很多都来自于天光墟。天光墟是凌晨两三点开档,天一亮就结束的集市,“以前有些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只能出售家藏古物维生,又不想被别人认出,所以就半夜来这里摆摊了。”天光墟在珠三角有着久远的历史,至今在佛山及周边地区,每到周末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不少收藏爱好者都来这里“淘宝”。

楷叔曾在天光墟淘到了1923年出版的孙中山《建国方略图》。该方略图长48厘米,宽52厘米,在全中国目前已知的只有三本。一本在北京图书馆,一本在长沙,而一本则在楷叔手上。楷叔介绍,当时中国不具备印制这种尺寸和色泽的技术,该方略图是由外国印的,当时只有政要才有。

楷叔说,每次淘到好物,甚至会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不过收藏旧物是很讲究缘分的,刻意去找有时反而遇不到。我们就像跟时间在赛跑,因为热爱,几十年都这样投入进去了,不会回头囖。”

文/图特约通讯员谭碧韵

新闻推荐

抓捕15人 创同类案件全国之最 佛山公安破获新型冒充直播平台客服诈骗案

1月9日,南海民警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一出租屋捣毁网络交友诈骗团伙其中一个窝点,抓获诈骗嫌疑人11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最美文化大使”讲述佛山时光塔坡社区老街坊麦德楷是位收藏达人和金牌导赏员,这些年慕名来听他讲佛山老故事的人超十万)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