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志愿者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摄1994年出生的佛山女孩黄尧近日获得香港国际电影展最佳女演员,二度“封后”。不知不觉,在佛山这样优秀的90后越来越多,在社会各领域崭露头角。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见证着手机的更新迭代、软件的推陈出新:第一节电脑课、第一个QQ号、第一单网上支付……这些回忆都是90后走进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
在各大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我们不难发现,“拥有互联网思维”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招聘要求。何为“互联网思维”?在采访中,我们发现,90后教家人轻松玩转智能手机、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高考智库、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志愿服务中……点点滴滴,互联网在90后的成长轨迹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然,生活在知识爆炸年代的90后并非“省油的灯”,他们拒绝标签化、能宅可暖,他们更喜欢标榜“为自己而活”“不留遗憾”。对于90后而言,他们需要的或是一个支点,为撬动一方天地积蓄能量;也许是一条少人路过的小径,同样走出精彩的人生道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人的口中,我们将听到他人对90后的不同印象,我们力求从不同角度还原一个最鲜活的90后群体,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策划/胡巧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麦蔼文、王名润
开篇语
90后开始养生了,90后开始生“二孩”了,90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了……2019年,最后一批90后刚满二十岁,第一批90后已接近而立之年,渐成社会中坚力量。长大了的90后曾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一路走来,有过彷徨、有过迷茫,但90后依然坚信“我就是我”,努力证明自己是独特存在。
在看报道的你,也许就是90后大军的一员,也许也曾通过不同的方式和90后有所接触。从本期起,《广州日报·佛山新闻》推出90后系列报道——你眼中的90后是怎样的?
或许你正是那个风华正茂、处于职业上升期的90后,又或是见证了90后成长的父母、师长、职场人。
“请回答1990”本期先从身边人眼中的90后开始,看看这些“心里话”是否戳中了你的心……也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他们出生的上世纪90年代
1990年:正式注册登记我国的顶级域名CN;
1991年:第一个WWW网站建立;
1993年:Intel公司正式发布奔腾(pentium)处理器;
1994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架设了WEB服务器;
1995年:windows95正式发行;
1996年:个人电脑走进家庭;
1997年:第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佛山举行;
1998年:门户元年,网易进入门户领域,搜狐、新浪,腾讯成立;
1999年:QQ诞生、阿里和当当诞生。
家人说晚婚不算啥宅男“圈”社交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就是父母催婚时战无不胜的杀手锏,但在90后身上竟然遭遇滑铁卢。他们分析晚婚的理由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加班让我没时间谈恋爱”“结婚成本高”……
怪不得有90后感叹,春节成了他们受折磨的时候——免不了三姑六婆的催婚“紧箍咒”,假期过后,繁忙的工作会让他们暂时“忘掉”这些烦恼。但最近不少90后一边看《女儿们的恋爱》、叹国产爱情片,一边在微博上称赞女演员焦俊艳的婚姻观。90后是否真的如传言中的那样恐婚爱单身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最近还真的把黄阿姨难倒了,“女儿孝顺活泼,唯独拖到26岁,就是不愿拍拖。”每当提到恋爱的话题,女儿总会回一句,“不急,顺其自然。”黄阿姨却不以为然,“女儿就应该快点找男朋友,一起分享兴趣和快乐,多好!”无奈女儿非常享受单身生活。其实,在与女儿沟通的过程中,黄阿姨发现,女儿口中的“不急”是基于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平时女儿工作忙碌,年假的时候,除了会回来陪伴我们俩,还会提前做好规划出外旅游。”黄阿姨说,女儿喜欢流行文化,去过几次国外,房间里的偶像海报和纪念品越摆越多。面对精彩的世界,90后更倾向于提升自我、享受当下,并不急着把自己“推销”出去。
实际上,90后不急着成家并不是不成熟的体现,而是对自己有着清晰而明确的人生规划。家庭氛围比较开明的莫女士则没有这样的忧虑,虽然家中的长子已经27岁了,但她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婚恋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莫女士说,沟通很重要,“有的家庭一味地逼婚是不可取的。”
此外,与90后相处也要讲究技巧。家有90后,家人总会抛出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孩子的朋友圈屏蔽了我?为什么他们说我的表情包辣眼睛?为什么他们从不点开我转的养生帖?有网友为90后正言了,屏蔽爸妈,并非代表没了“真爱”,而是怕他们担心。也有网友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被爹妈宠溺一下,也很幸福。”
而莫女士就被“暖男”儿子宠了一回,为了方便沟通,儿子用第一份工资给她换了个智能手机,“平时酷酷的他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起,怎么开机、拍照、使用微信等。”在儿子的影响下,莫女士手机支付、拍照留影样样玩得转。而85后的阿勇有个95后宅男弟弟,他发现两人差别还真不小,“弟弟的朋友圈扩大了,在家里也可以随时联系到同学、朋友,但我主要还是跟周边的朋友联系。”
师长说爱“作”爱折腾挑战不可能
在不少人印象中,90后还是一群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但经历过大大小小考试的他们正迈向30岁门槛,他们是否真的不能吃苦?又能否扛得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座右铭?
对于这个问题,佛山市石门中学的李老师颇有发言权。还记得第一次当毕业班主任时,他就使出了浑身解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让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没想到,90后学生创意十足,不仅以“凤凰社”“Transformers(变形金刚)”等影视元素为小组命名,还在课室里精心布置学习墙,主动把学习成果贴在墙上供交流分享。随着与学生相处的深入,李老师发现,“90后比较少吃苦,这也导致他们不太能吃苦耐劳,容易松懈,但同时会用创新办法来处理问题”。例如,每次考完试小组成员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错题分析会、分享学习技巧,形成互相帮扶的好风气。
其实,90后爱折腾的地方多着呢。说到这里,李老师提起了他的得意弟子吴瀚聪,“在大学,他敢拼敢闯。”吴瀚聪在北京上大学后,与同学创立了文化衫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吴瀚聪与成员常常从早上五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宏观把控力,他不仅把同学招到创业团队中,在创业不到一年时还实现了季度营业额突破百万元的成绩。
最近几年,李老师也迎来了90后同事,见证了“小鲜肉”创造的奇迹。90后老师徐少林刚进校就创下了石门中学的纪录,在“学生自管法”的作用下,他所带的2017届平行班学生全员上了重点大学。李老师不得不承认,与相对循规蹈矩的80后相比,90后更上进,也勇于挑战不可能,“徐少林之所以能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因为他有担当,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只充当参谋工作。”
职场人说硬核择业观玩转互联网
90后博士、90后CEO、90后投资人屡见不鲜,他们口头上说着无所谓,身体上却拼得很,熬夜改方案、周末上课“充电”、随口抛出新鲜灵感……职场年轻化已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有的互联网公司甚至出现“业务人员30岁以上不考虑”的规定。杨静是顺德北滘一家工业设计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公司里的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5岁。刘先生创立的软件开发公司有近70多名员工,几乎都是清一色的90后“新兵”。
职场中,90后无疑是最年轻的新生代,然而他们却频频跳槽。由于经常面试求职者,刘先生逐渐读懂了90后的择业观,“90后找工作看重的不外乎个人能力提升、公司发展前景和领导能力等,与其奖励金钱,给予专业认可更能激发他们的动力,他们喜欢表扬带来的荣誉感、仪式感。”
不过,刘先生偶尔也会为90后烦恼,“他们有的人在攻坚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有待加强,不把领导当作唯一权威。”
跟一群90后相处是种怎样的体验?杨静回想,“我们招聘的设计人才普遍思维活跃,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为此公司的工作间也颇有"设计范",希望能激发起90后的设计灵感。”有时候为了赶设计点子,90后常常会通宵达旦,但他们还是很享受这个奋斗过程。
90后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固然受创业公司青睐,但在南海一工厂里从事人事工作的陶先生却发现,90后支配工资时也颇具互联网思维,他们把工资都花在电子产品、潮流服饰上,可谓是“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不少90后认为赚到的钱应为当下而花,不是为了存起来”,陶先生分析,这种消费习惯的形成与商品丰富化、销售手段多元化有关。有的90后崇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便捷生活伴随着分期付款、商品租赁的袭来,有的90后一旦放任自己买买买,很容易就沦为“负一代”。
志愿者说他们超有爱自爱更自强
90后被外界视为“富养的一代”,有时被贴上“自我”的标签。但其实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在公益领域,90后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势力,他们进入山区支教、为野生动物建立保护站、为陌生人捐献衣物……得到关爱的90后在长大后也希望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回馈爱心。
曾获得“广东最美志愿者”的梁思敏投身公益20年,所在的顺德区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聚集了500多名的志愿者,近三成都是90后。谈及对90后的印象,她直言,“90后就是互联网小能手!他们在公益活动前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号召大家一起参与;活动后也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增强活动影响力。”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兴起,90后渐成“指尖公益”的主角,尽管他们不像80后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乐于参与走路捐步数、蚂蚁森林等体验感强的公益项目。
不少90后都是多才多艺、善于脑洞大开的斜杠青年,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似乎更有新意、更有才。梁思敏感慨,“不少90后的动手能力都很强。”谈到90后男女生的差异时,梁思敏发现男生则更倾向于调查研究。“听涛追梦”是由一心志愿者协会牵头成立的视障人士关爱项目,梁思敏介绍,“在项目实施前,不少90后男生调研了视障人士在生活、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基础。”
令梁思敏印象最深刻的一名90后是大四学生苏皓懿。“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她开始加入一心志愿者,尽管在珠海上大学,但每年寒暑假都会积极加入到志愿活动当中。”梁思敏说,她平时主要通过联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等高校志愿者协会,为志愿力量注入“生力军”。
均安镇彩虹梦想庇护家园负责人欧阳惠敏是40余个特殊孩子的“母亲”,庇护中心有近八成的特殊孩子处于20来岁这个年龄段。近几年,欧阳惠敏见证着特殊90后的蜕变,他们从曾经的受助者变成施助者,成为一个个自强不息的榜样。
90后自评
蔡浩杰:90后就是独特、个性、爱思考,我的偶像就是华晨宇和我。
颜妍婷:90后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机灵、脑洞大开、活泼,我最喜欢的90后是杨紫、关晓彤、乔欣。
谢泽鑫:我已经是70后思维,我眼中的90后叛逆、任性、敢作敢为,总是有很多想法,代表人物还真没有。
记者手记
“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呢?”作为一名90后,有时候笔者也会想知道答案。我们从父母、师长、职场人、志愿者当中找寻答案,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路上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人。
笔者还记得十年前,关于90后的话题还是沸沸扬扬,如今第一批90后已经逐步成家立业,最小一批90后也渐渐离开象牙塔成为社会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很难用短篇幅来还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这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90后的故事还在书写,而我们就是参与者和书写者。
新闻推荐
由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办、顺德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大力支持、顺德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承办的顺德社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