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伦教街道全面推进北海工业区升级改造示范项目,计划打造约985亩悠闲生态复绿场地羊城晚报记者梁喻 摄
改革创新 顺德实践
羊城晚报记者 张韬远 谢红
编者按
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顺德人民始终牢牢抓住“改革创新”四字,把握每一次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在奔涌激荡的改革浪潮中,留下了一朵朵绚丽的浪花:上世纪80年代,顺德创立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1992年,顺德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县(市),在全国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1999年顺德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2018年9月,顺德获批成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再次担当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任……
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改革创新 顺德实践”系列报道,为您寻找挖掘这个中国县域经济样板的改革经验,敬请垂注。
珠三角城市有不少村级工业园,如何对落后的村级工业园进行改造,提高工业土地利用效率?4月10日,记者在顺德走访调研发现,面对产权分散、权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级工业园,顺德探索出许多创新的解决思路:政府直接征收型、政府挂账收储型、政府统租统管型、企业长租自管型、企业自主改造型、政府生态修复型等6种改造模式。
破旧厂房变身产业园区
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龙江镇仙塘的村级工业园,看到一大片已整理好的土地。仙涌村党委书记赖珠兴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全是低矮混乱的铁棚厂房,挤满了小型家具厂,不仅污染,安全生产的隐患也较大。9日,这片土地完成招拍挂工作,来自浙江的万洋集团将在此建现代化智能家居产业园区。
据介绍,该园区的一期建设工程年内将完成封顶。除了将厂房升级为满足不同工业企业生产需求、高层现代化工业厂房外,园区还将建设宿舍区、食堂等配套设施,方便入驻企业员工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新的园区中,家具制作环节中污染较重的切割木材、喷漆等将集中在一起作业,这不仅减少了企业的投入,也方便污染物的处理。
此次改造不仅是厂房升级,顺德还希望借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优质产业释放发展空间。因此,新建园区入驻的企业六成以上是智能家居类企业。
“高水平的工业厂房建成后,租金成本也将相应有所提高,一些生产技术落后、低附加值的企业无法承担,会被自然淘汰。”龙江镇党委书记何春云介绍,龙江镇作为全国最大家具生产基地,聚集了超过3000家家具生产企业,其中有不少是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小家具厂。通过此次改造将至少淘汰一半产能落后企业。
龙江镇仙塘村级工业园的变化是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一个缩影。顺德将通过改造382个村级工业园,形成20个3000亩以上的连片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30个生态集约的现代主题产业园。未来,这些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将成为顺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载体。
村民愿意改 政策有支持
小小的村级工业园,其背后的利益却十分复杂。这也是很多地方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赖珠兴说,“仙塘的村级工业园改造速度比较快。从去年8月15日表决,村集体用了40天的时间去谈一个方案,在两个月的时间清拆。”
为何该项目推进能如此之快?
“过去这片工业园区租给15个家具厂,一年下来仅给村集体带来220万元的收益。此次拍卖土地,我们要求配建30000平方米的商品厂房作为村民日后长远的收益,让村集体有稳定的收益。”赖珠兴说,这些高品质的工业厂房按照每个月15元一平方米的市场价计算,一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40多万元,收益比之前翻了一倍多。
如此一来,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改造推进难度明显减小。
村民愿意改,也需要有改造经验的市场主体参与。顺德政府为企业参与村改提供了不少政策上的支持。
仙塘宝涌工业区一期项目是龙江首个通过政府统筹、村集体表决同意、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以挂账收储形式公开推出市场进行整体连片改造的。流程模式的创新加快了土地收储和进行开发的速度。
此外,今年,《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发布,顺德获得18条省级支持事项,其中11条就是关于村级工业园省级改造的利好政策。在此基础上,顺德还公布了12项村改新做法,包括土地市场一、二级联动开发,工业用地配套比例最高可达30%,加大村改项目收益反哺农村和企业的力度,让利于民,激活本地民营资本参与村改等。
新闻推荐
最高法对顾雏军等 再审一案公开宣判 撤销原判对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和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部分,对其犯挪用资金罪改判有期
据新华社电最高人民法院10日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