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融入合成社区,参加社区学院读书会。
社区学院·合成社区唱歌班在合成社区新市民服务之家举行。
陈村镇合成社区新市民服务站。
真情服务让新市民找到归属感
陈村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约11万新市民在此安居乐业
文/珠江商报记者胡露
图/陈村镇宣传文体办
陈村镇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了约11万新市民前来工作生活,为了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陈村镇多措并举,用真情服务新市民。
“最多跑一次”成效凸显
服务均等化落实到位
陈村镇流动人口管理中心主任何兆强介绍,新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居住登记、居住证办理、居住房屋登记、积分制服务等民生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村镇认真贯彻执行市流管办制定出台的《新市民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实施方案》,各综管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新市民提出的业务上门核查,核查期间坚持简化程序、“信任在先、审核在后”的原则,按照“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告知新市民办理业务时,需要提交材料的全部清单,优化了办理流程,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在陈村,你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到相关业务的服务。”何兆强介绍,陈村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依托,实行“一网式”服务,通过多途径宣传,引导新市民通过互联网,或关注“佛山新市民”微信公众号,上传相关申请材料,办理入户、入学、保障性公租房等业务。记者了解到,自助系统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共收到新市民申办业务628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同时,陈村镇为新市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村居设置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免费为新市民提供计生服务……陈村镇贯彻落实国家推行的居民、新市民人人享有均等化服务工作,通过举办系列的培训班、知识讲座和法治教育进校园等活动派发免费宣传品,普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计生服务等科普知识。
自己家园自己管
居民找到归属感
“我们住在陈村,当地政府没有让我们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给我们机会主动参与管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原佛山禅城人,现在定居陈村的叶星宏说。据了解,陈村镇党委、政府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新市民工作之中,积极推动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成员选举,在旧圩、花城两个居委会中,各选举产生1名非户籍“两委”成员,并由陈村镇组织工作办公室,通过业务指导及组织培训,让非户籍委员能够参与社区管理,在新市民群体中,当好一名宣传员、服务员与协管员。
记者走进合成社区新城区新市民之家,刚走上楼梯,悠扬的歌声就传了过来,走进课室,市民面带笑容,认真地在练唱《我和我的祖国》。休息期间,唱歌班班长叶星宏和记者聊了起来,“在这里比上班还忙。”68岁的叶星宏红光满面,说话中气十足,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她开心地向记者介绍着新市民之家里的艺术团体,舞蹈、瑜伽、旗袍、化妆、中医保健等各种课程,让她忙得不亦乐乎。
陈村镇流动人口管理中心主任何兆强介绍,陈村镇密切联系村(社区)各个服务站,开展新市民融入陈村的系列活动,根据新市民兴趣需求,自建多个新市民艺术团体,并不定期邀请不同的艺术团体参与社区的公益及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新市民在陈村镇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相关链接
心声:
像浮萍找到了根
“生活在陈村像是浮萍找到了根。”叶星宏聊起在陈村17年的生活时感慨道。记者了解到,叶星宏是佛山禅城区人,退休后选择在陈村居住养老。“陈村是个文化气息浓厚,让人很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地方。”叶星宏表示,生活在陈村能够感受到陈村镇政府对新市民的重视和关怀。
案例:
组团慰问+法律援助暖人心
2018年中秋节当日,新市民戴向锋父子二人在陈惠南纪念中学附近发生交通事故,陈村镇综治办联合勒竹居委会、南涌居委会、弼教村委会以及人保财险顺德分公司委员会北区党支部,到戴向锋家中进行慰问。同时,人保公司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理赔等事项,为戴向锋提供了专业的意见,2019年1月初,陈村镇司法所就戴向锋提出的诉讼事项提供法律援助。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龙凤通讯员叶家俊报道:“停下,查车!”一辆货车被交警拦下后,司机异常紧张,经系统核查为全国在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