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上周五,禅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及建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这被视作佛山中心城区打造“第二个禅城”(数字禅城)的标志性事件。一个基于城市建筑数字化的智慧城市浮出水面,让人对那个可感知的未来城市充满了想象。
为什么这一创新平台被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称为“禅城战略”的重要拼图?众所周知,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禅城要在城市与产业“双转型”中更集约、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在智慧城市的打造中抢占发展先机。其中,建筑内空间的数字化是难点,否则场景数据独缺静态数据,便不完整。而当建筑物数据等静态数据被有效采集和利用,佛山中心城区更深更广阔领域的协同创新才会被激发出来。
具体来说,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种专业图纸要真正成为可融合共享的数据,城市的“水泥森林”才会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才会像人一样拥有感知。城市变得可感知,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参与到数字禅城中。那些原本由专业部门掌握的城市运行与管理知识将冲破“信息孤岛”,有机会被全社会有效地认识和运用。城市变得可感知,城市治理的需求将会充分释放出来。像刘东豪所说的,“人人都是网格员”。
哪里能借助新技术率先打造数字化的城市,哪里就会在数字世界中率先打破地理上的区位格局,为自身建立起区域协同的优势。上海的投资者可能足不出户,借助互联网就可以登录禅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为在佛山落地项目做精准的选址和策划。
进一步说,佛山中心城区要发展怎样的产业,要塑造什么样的环境呢?中心城区有没有可能为佛山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足够的支撑呢?关键的一点是,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要发展引领区域协同的产业,要培育能够带动区域协同的土壤。从禅城近期落地的重大项目看,禅城正在为此积极准备、果断行动。这类先导产业会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带动区域协同,释放出佛山中心城区的活力和能量。
新闻推荐
禅城召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刘东豪强调确保调查对象和普查数据应统尽统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颜梅通讯员/周敏)4月11日,佛山市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区委书记刘东豪主持,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