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深化数字城市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禅城”。(资料图)
“数字禅城”建设再
进阶。4月12日上午,佛山市禅城
区人民政府与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建设禅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及建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合作建立覆盖禅城区主要地上地下构筑物的建筑信息模型,将实体建筑转化为数字建筑,让城市构筑物迈入数字世界,形成基础设施大数据,最终呈现一个“数字禅城”。
将现实世界的建筑物映射到虚拟世界,构建数字化的“孪生禅城”,这将给禅城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什么?又能
给禅城高质量发展带来什
么新想象?
构建城市基础数据
链接数字化的“孪生禅城”
此次签约的平台,以构建城市基础数据为突破口,链接一个“孪生城市”,为禅城区的城市管理带来全新理念。“将来打开云平台看到的不是一张平面图,而是立体的真实图景的数字化呈现。”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将该平台呈现给用户的形态比作一幅可透视的“素描”。
每一栋建筑都有时间与空间上数据的积累,其中隐藏着大量的建筑数据,城市对于建筑数据的应用需求在持续地增强。比如房地产行业已经有很多变化在萌芽,从关注建筑到关注人、从毛坯到精装修、从物业管理到社区服务、从居住(基本功能)到生活(更多附加值),这些都需要建筑数据的支持。未来所有建筑环境参数、性能化参数、质量参数,都可以通过模拟软件和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达成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积累,最后形成数据档案。未来包含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将一览无遗,且这些数据能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轻松对接各种应用。
基于海量的城市构建物数据仍未被很好地挖掘和应用这一痛点,禅城与国内顶尖的城市设施数据服务商——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打造禅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和建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禅城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及建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是承载建筑数据档案的平台和空间,它们使建筑数据的应用更加灵活、便捷,为建筑数据的应用带来强大的驱动力,可以很好地把数字建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降本增效、为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管理智能化等。
根据协议,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全力开展禅城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大数据建设,重点在禅城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和建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方面发力,将基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建立覆盖禅城区主要地上地下构筑物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同时融合城市GIS数据,倾斜摄影数据等,可将现实世界的建筑物映射到虚拟世界,让城市构筑物迈入数字世界,最终呈现一个“数字禅城”。
城市综合状况可视化
让决策和管理更精准
据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郑小广介绍,平台产生的数据不仅可用于城市开发、交通运输、智慧建筑、消防运维、装饰等各个领域,还可以为面向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大数据的支持与服务,形成价值链条。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孙松涛介绍了该平台未来的几个应用场景: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该平台构建的是一个虚拟的“孪生城市”,令城市综合状况可视化。以桥梁安全监控为例,收集桥梁图纸资料,建立桥梁BIM模型,为桥梁养护提供基础数据。桥梁BIM模型与监控系统数据对接,能实时三维展示桥梁情况,与超载监控数据、交通数据融合,实现桥梁安全的综合治理;以消防救灾为例,可以和消防一张图结合起来,提供建筑物数据、提供消防设施空间定位服务和提供三维可视化展示工具,助力消防应急救援更精准到位。其他还包括城市危险源监控、管线管理、城市部件管理等。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该平台可提供精准的室内导航等服务。比如,想要落户禅城的企业,以前只能通过地图遴选合适的地块,今后则可以精细看到该地块及周边每一处构筑物的情况,并对土地的适用性做出精准评判。
该平台还可运用到产业园区的管理中,比如可以根据园区档案图纸、倾斜摄影实景模型完成园区数字化;以园区建筑物为锚点,链接现有的车辆管理、视频监控、工商登记等数据,从而形成园区基础设施大数据。在此基础上,为园区的建设规划、智能化改造、应急预案等应用提供完善准确的数据服务,全面提升园区的管理;建筑数据和经济数据融合,辅助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决策。
动态与静态结合
反哺一门式和云平台改革
刘东豪将此次签约称作“禅城发展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战略合作”,禅城将通过城市静态数据的充实,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真正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禅城”“未来禅城”。
在签约仪式上,刘东豪特别强调了“静态数据”这个概念。他以交通为例,提出现代化管理交通的同时强调解决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概念,其中静态交通就是指停车问题。
“信息化强调的是动态、高效的数据,禅城信息化改革走到今天也做出了一些先进的案例,形成的数据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资产。那为什么我们要回到静态数据?”刘东豪说,“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是相辅相成、相互助力发展的两只手。以前我们做云平台,为整个城市管理的高效协同带来好处,但是数据录入的基础还不够。云平台如果数据不够充实,那么动态效果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现在云平台有30多张图,与我们最终想要的状态还有差距。因此,静态数据的建立对整个云平台和城市高效快捷协同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静态数据的充实是为动态数据向前推进提供了更扎实更重要的战略基础。
那么,该平台需要的数据将细化到何种程度呢?刘东豪进一步介绍:通过“一门式”改革,禅城区已经积累了人的数据、企业的数据,以及各类办理事项的数据,现在缺少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同时,原来的数据是图纸化、实物化呈现,缺少将这些数据精准标注在一张立体底图上的呈现形式。就好比以前看图是只能来到大门口,现在可以看到具体的门牌号。比如禅城今年已经实施了工程联合审批改革,其中一项是要将图纸转化为数字信息。如果没有城市基础设施这个大数据,工程联合审批的效率很难实现新突破。
将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有机结合,能够让整个云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更加高效快捷的运行起来,让禅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实往虚求活,虚往实求存。"改革将对"一门式"改革的深化、工程联合审批,以及更多更广的领域带来好处,并呼应和反哺"一门式"和云平台改革。”刘东豪说。
开放高效实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落地
禅城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和实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改革怎么"飞入寻常百姓家"?”刘东豪说,云平台开通至今,平均每年约有14万人次应用。也就是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群众使用了平台,离人人可用的目标还大有空间。”
首先该平台是开放的。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新格局,首先治理体系要开放,能让老百姓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禅城构建的这个平台,既方便政府部门协同管理,同时也是开放的,能让企业和市民都参与进来。
“要做到市民想参与城市治理,就得有方法或者有渠道让其参与进来,体现出市民是城市的主人翁;此外市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市民参与其中,那人人都是网格员,政府用于网格化的开支就减少了。”刘东豪说,禅城的设想是让每个市民都能参与进来,共同破解“共治”的难题,把“共建共治共享”这一理念真正落地。
其次是要实现高效。政府在提升效率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往往大量的决策是通过繁杂的会议来研究解决的。因缺少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对于城市部件的权属等不明确,需要召集各个部门来开会协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协调中。
而构建了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实际上是为整个城市植入了“大脑”和“神经”。每个城市组成部件实施数字化表达和流转通畅便捷,打破了原来的管理体制,通过数据的运转来改变原来传统方式的决策方式,使到城市的管理效率特别是协同效率得以提高。比如马路上有条管网破了,以往的做法是开会,把所有图纸带来,研究到底这条管道权属属性,应该由谁负责修理,要开多个会来协调。但有了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之后,这些城市部件在数据库里清清楚楚,可以迅速调集各责任单位去处理,提高了效率。
最后是要打造一个实用的平台。这个平台建完以后,可为面向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大数据的支持与服务,更具实用性。刘东豪表示,这也是禅城将改革和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成果的举措之一。
如何转换成经济成果?刘东豪表示,比如面向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或者创业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参与这座城市的科学决策,实现更精准生产,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政府营造好信息化、数字化、公平的营商环境土壤,让更多好企业愿意选择禅城。
“城市建设者要不断提升城市的水平,通过提升水平达到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只要我努力了,跟不努力是不一样的。”刘东豪说,如果禅城探索成功的话,还可以为更大区域提供可复制性的经验,惠及更多地区和群众。
文/珠江时报记者
刘宏波
新闻推荐
两地联手行动整治城市乱象南海、顺德联手拆除魁奇路东沿线周边违法搭建物珠江商报讯记者骆苏艳报道:昨日,顺德区城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