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首个农民协会遗址,此处也是市级保护文物。/佛山日报资料图片
佛山日报讯记者黄妙哲通讯员杨晓蓉、徐艳芬报道:93年前,三水首个农民协会在榕荫厅正式成立,点燃了三水农民运动的火把。近日,云东海街道文化工作人员走进横涌村,了解横涌农民运动的历史。云东海将修缮该农民协会遗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下横涌村祠堂附近,有一处叫榕荫厅的青瓦老砖房,面积不大,不甚起眼。门口的市级保护文物石碑却揭示了其不凡之处——这里是三水首个农民协会的历史遗址。
“当时加入农会的都是贫下中农,我的奶奶就在其中。”93岁的横涌村长者梁汉容回忆。1926年,广东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浪潮也涌向三水。当年,在广东党组织的安排下,横涌村共产党员梁应坤回到家乡,发动贫困农民成立三水首个农民协会——上横涌农会。在成立大会上,梁应坤当选为正会长。
“当时农民入会非常踊跃,全村95%的农户都加入了农会。农会成立当日,邻近乡村都前来祝贺。”横涌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横涌农会成立后,积极与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作斗争,清算或接管公偿庙产,将钱款充当农会经费或举办群众福利事业,同时实行减租减息、禁烟禁赌,维持社会治安。
上横涌农会的成立,成为点燃三水农民运动的火种。短短数月间,三水40余个乡村农会相继成立,全县会员达3480人。1926年11月,三水农民协会成立,三水农民运动达到高潮。然而,1927年,受多方压力所迫,梁应坤转入地下斗争,上横涌农会解散。但农民协会的影响仍在延续。
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协会在当地土地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彼时,梁汉容及同乡的赵七仔成为高丰乡(当时横涌属高丰乡)农民协会的会员,积极参与反封建反土豪劣绅斗争,并最终成长为该农民协会的副会长和正会长。
“在农民协会的带领下,农民的生活好了许多。”梁汉容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政府成立之前,农民协会有一段时期曾充当乡政府的功能,曾发动群众进行查田定产。
“这些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也是云东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独有文化基因,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云东海街道文化站站长欧玉明说,云东海将修缮农民协会遗址榕荫厅,还原当年农民运动历史,进一步利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而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新闻推荐
□谭旭日从坑美村走来,凝眸早春的山村,思绪荡漾。经过田野、小溪,穿越村庄的深处,在烟雨迷离的早上,聆听雨滴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