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卿出生年月:1966年8月职务: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匠感言:坚守、专注;不断深耕,不断创新;坚持追求完美,将产品做到极致。
每一根经过他手的铝合金型材产品,都用“完美”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这是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熊建卿对品质的要求,在他看来,继续深耕、不懈创新,追求品质的路上永无尽头。
深耕细节追求高品质产品
位于狮山镇桃园西路的坚美铝业集团科研生产基地,办公区与生产车间之间的几百米,熊建卿几乎每天都要来回好几趟。而他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每个表面处理车间残次品堆放的区域,因为这里就是他的“责任田”。
“每天都会有新的、小细节的问题出现,我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问题修正过来。”熊建卿说,坚美在铝型材生产流程上已非常成熟,作为一名老工艺人员,每天要做的,就是从细节上入手,保证工艺的稳定性和持续改进,将最优质的产品交到客户手中。
在铝型材生产过程中,有一道“电解着色”表面处理工序,它决定了产品最终呈现何种外观。即使是现在,不少铝型材企业在电解着色时,仍主要依赖工人经验来补退色操作,而这种操作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色差。熊建卿从不把小问题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他带领团队想方设法修正。“试了很多种办法,最后通过控制原材料电导率以及用"定库仑"通电方法就可以缩小色差,这也是铝型材传统制造业向"智造"发展的一个突破。”熊建卿说。
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工序,他却有着一颗追求高品质、追求完美的决心。几个类似产品放在一起,很多客户就能一眼认出坚美产品,这也是行业和市场对坚美品质的认可,是对熊建卿在技术管理工作中精益求精的肯定,也是让他感到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事。“传统产业要靠深耕、靠细节取胜。”
创新铺就未来发展之路
在坚美大楼一楼的展示厅里,随处可见坚美铝材在世界很多地标建筑中应用的身影,而近年来最让坚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参与到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建设。
2018年底,港珠澳大桥通车,这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能够参与其中的建设,本身就是对企业、对产品的充分肯定。
“早在多年前国家提出海岛建设开发时,我们就抓住机遇,创新研发出一种适用于恶劣海洋环境的铝型材表面处理新工艺。”熊建卿说,港珠澳大桥海洋环境明显,对建筑物的耐腐蚀性、耐候性及抗风压等性能要求很高,坚美是行业中少数能顺利完成大桥铝型材配套生产的企业之一,其产品主要被应用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筑工程中。“这类材料仅实验期就超过一年。”熊建卿说,最终产品经过国家认可实验室上百次检测数据的验证,完全达到中外铝型材相关严格标准,能很好地满足恶劣海洋环境的建筑要求。
深耕行业近30年,熊建卿先后获国家、省、市多个奖项,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成功研发了大型科技项目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等科研成果。熊建卿透露,未来除了继续钻研基础建材外,还要发力高端系统门窗和工业材料,研发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产品。“瞄准行业尖端进发,让传统行业在更多领域焕发光彩。”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阳桦)
新闻推荐
3D打印矫形器助偏瘫患者再迈步市一医院经过6年时间成功研发3D打印踝足矫形器
珠江时报讯(记者/曾雪莹通讯员/孙凯)“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走路。”日前,64岁的张伯握着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