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腰鼓劲。漫画/李世鹏
“虽然之前受了处分,但组织上并没有"嫌弃"我,还一直回访帮助我,给我机会,在更大的平台挑战自己,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会更积极地面对挑战,带好这支队伍。”
两年前,佛山市南海区某镇领导王强(化名)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处分期内,组织及时的教育帮扶和评估工作,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让他放下包袱,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在今年新一轮的镇街“换帅”中,也被重新委以重任。
受处分干部没有被“贴上标签”“打入冷宫”,反而被及时“拉一把”,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变“有错”为“有为”。这是南海区委、区纪委监委落实“执纪必从严、尽职可容误、纠错给出路”的生动实践。
来自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南海区已完成对98名受处分干部的教育帮扶和综合评估工作,其中,被评估的15名区管干部中有2名被评为“突出”等次。2016年换届以来,南海共有16名受处分干部受提拔重用、重新任用或调整到重要工作岗位。
事实上,早在2017年底,南海就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受处分干部教育帮扶和评估任用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教育帮扶、综合评估、选拔任用三个环节厘清制度轨道,为各地探索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探路。
教育帮扶“卸包袱”帮助被处分干部重燃信心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在此背景下,少数干部害怕被处分问责,出现不敢作为、不愿作为的现象。
如何推动“为官有为”,解除干部队伍的后顾之忧,让干部切实感受到“跌倒”了还能“重新站起来”,受了处分还有“出路”和重新任用希望?
2017年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要求,激励和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南海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实施意见》,探索受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任用机制,在严肃执纪的同时,经过科学评估,对勇于纠错、工作实绩突出的受处分干部予以重新任用、推荐使用。
为了让每一名受处分干部不“掉队”,南海在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帮助受处分干部解心结,卸包袱,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唤回精气神。
“当时受处分后,自己曾一度彷徨,担心被组织抛弃,从此再没出路。”2015年5月,南海区某镇党委委员徐华(化名)在该镇违规发放补贴问题上受党内警告处分。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处分期内,组织仍然对他关爱有加,及时疏导其压力、聆听他的诉求,让他放下包袱,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工作中,他牢记组织的嘱托和关爱,重新点燃工作热情,一路奋进,敢啃硬骨头,大胆破解外嫁女二孩股权、商业体矛盾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今年3月,徐华又再次提拔为该镇人大主席。
事实上,在探索解开受处分干部心结上,南海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在开展受问责干部的教育回访和跟踪管理的同时,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关爱相结合、回炉锻造与培训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违纪违法性质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帮扶方式,通过登门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受问责干部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针对被问责干部容易产生意志消沉问题,南海也及时做好谈心解压工作。2018年6月,南海区组织被中央环保督察问责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集体谈心谈话,现场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化解干部内心焦虑,鼓励他们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再出发。这一举动,既体现了审查调查、严肃问责的力度,又展示了激励干部、鼓励作为的温度。
在交心谈话时,徐华真诚地说:“作为一个受了处分的人,没想到组织还能同我推心置腹地交心谈话,对我客观公正地评价,打消了我的许多思想顾虑,让我重拾了信心、重燃了斗志,我会用更加突出的成绩来回报组织。”
变“有错
”为“有为”综合评估让有为者有位
去年8月,邹某因违反工作纪律,被区监察委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在收到处分决定的同时,他还收到了两份文件,一份是《致受处分干部的关爱提醒信》,一份是《受处分干部教育帮扶工作清单》,既知道“组织没有抛弃他”,又明晰“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这让他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确实没想到,被处分后组织还如此关心我,像家人一样跟我交心,对我客观公正评价,这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解开了心结,重燃斗志……”邹某说道。此后,他吸取教训改作风,并在民主测评中得到了测评干部100%的优秀评价。
被处分的干部,影响期内和期满后怎么办?这看似是一小部分干部的事,但却影响较大。“如果干部被处分后"出路不明",干部就会有顾虑,特别是基层干部,很容易影响干部干事激情。”南海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周冬平说道。
《实施意见》的出台,正是为被处分的干部“卸包袱”“找出路”,并释放出“纠错给出路”的强烈信号。
如果说邹某的案例诠释了教育帮扶工作量身定制的特点,那么开展综合评估、突出结果运用则是直指干部受处分后难以重新任用、处分期间表现无法评估的“痛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以往,被处分的干部影响期满后处境“尴尬”。有些单位和部门反映,不太敢用受过处分的干部,为什么?用起来没有底气,不太了解他们的纠错情况。如何打消这种顾虑,让有为者有位,让选人用人单位“理直气壮”启用受过处分的干部?
《实施意见》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机制,从思想政治、廉洁自律、作风状态、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采取自我评价、群众评价、知识测试、组织评估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受处分干部在思想政治、廉洁自律、作风状态、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评估等次,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参考。
更重要的是,这套综合评估机制与受处分干部提拔重用、重新任用或调整到重要工作岗位挂钩,评估结果分为“突出”、“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根据不同等次、工作需要以及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决定干部选拔任用。
“对于受过处分并已改错的干部,我们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他们立规矩、定标准,鼓励他们重整旗鼓再出发,变"有错"为"有为",为他们重返"舞台"创造条件。”南海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李伟成说。
“《实施意见》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南海区委党联办副主任钟晓雄表示,以往干部受处分后重新任用的渠道不够畅通,但现在用制度明确了受处分干部综合评估结果出来后,重新选拔任用的程序和要求,让受处分干部重新任用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也减轻了选人用人的压力,让选人用人单位“理直气壮”选人用人。
重振南海虎威撑腰鼓劲为担当者担当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横空出世,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佛山作出加快构建“强市、活区、实镇”发展新格局的部署,而南海也发出了“重振南海虎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冲锋号。
南海的活力在基层,动力也在基层。要重振南海虎威,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需要广大干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实干担当。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黄志豪在今年3月南海区镇(街道)党政正职座谈会上说,要“坚定再造的信心,拿出再造的虎威,组建再造的队伍,激发各镇街虎虎生威的发展气势。”
考虑到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他曾指出,“我们要在抓发展、抓改革、抓稳定等重点工作中选拔一批不怕苦、有干劲的干部充实力量。对于受过处分的干部,我们仍然坚持实事求是评价,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多关心、多帮扶,符合条件的仍可以提拔重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此后,区委也进一步提出,将更加注重从基层重点工作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提拔干部,坚定地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努力让每名党员干部都有干事创业的舞台,每名党员干部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受处分干部复出使用机制,对受处分期满干部的选拔任用,采用动议酝酿使用、开展影响评估、民主推荐考察、集体讨论决定、任职信息公开等程序进行,全面了解受处分干部对待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以及干部受处分期间的政治表现和履职尽责情况、影响期或处分期满考核情况等综合表现,研究是否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
而及时纠正错误、主动担当作为、干出工作实绩,则是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前提条件,这是南海坚持为“想为、愿为、能为、善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坚持“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鲜明态度。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南海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吹响鼓励改革创新的号角,树立支持干事创业的大旗,给予敢于担当、勇于纠错、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受处分干部改过自新、重返“舞台”的机会,进一步释放出“执纪必从严、尽职可容误、纠错给出路”的信号,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南海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提供坚强保障。
文/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程虹通讯员南纪宣
新闻推荐
■丹灶镇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有为水道。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学习该镇“大谋划、大拆除、大投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