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通过积极组织系列高水平技能竞赛,搭建培养遴选高技能人才平台。南海技师学院供图
南海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4月26日,《佛山市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南海提出,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形成引进快、培养好、使用效果优的工作格局,促进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今年起,南海将用三年时间,力促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8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据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目前南海区各类技能人才保有量实现了明显增长。截至2018年末,南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3.3万人,居全市五区之首;其中高技能人才6.5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33%。
如何在短短三年时间,推动上述两个总量的快速增长?从实施方案可见,南海将把现行的全区14份技能人才政策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全区技能人才队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南海区委组织部和区人社局牵头、区相关部门和镇(街道)配合,实施方案统筹并细化执行。
同时,南海区将尝试多个项目的创新做法。
如,南海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建立和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南海将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自主从生产一线、技能技术岗位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中评定首席技师。争取到2021年底,全区评选企业首席技师不少于100名,对获评区、市和省级企业首席技师的,可分别申请评定为南海区的五类、四类、三类人才,享受生活津贴等相关奖励和资助。
同时,南海还将畅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争取佛山市的支持,成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工作的先行区。根据实施办法,南海将适时制定南海区工程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的试行办法,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引导和鼓励企业给予同等待遇,在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的衔接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聚才,旨在筑梦。一直以来,南海都有着鲜明的标签——改革开放的前沿,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民营经济传奇的缔造者。站在改革再出发的历史节点上,曾是“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南海,正踏上重振虎威的时代征程。
过去三年,通过大力培育“大城工匠”,挖掘“隐形冠军”集群,对内注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对外积极实施精准招商,南海正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由此释放出了对技能型人才的空前需求,而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和落实执行将被寄予厚望。
■方案解读
南海十道“加法”为高技能人才晋升加速
以服务南海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南海将扎实做好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激励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南海区高技能人才晋升加速计划,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在具体工作措施中,南海将上述目标分解成了十道“加法”,从“引进快、培养好、使用效果优”着手,就增加技能人才的主要措施和指标进行了厘定。
◎以企业为主体
开展“首席技师制度”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十道“加法”中,着墨最重的并非“引才”,而是“育才”,过半举措与人才培育有关。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的“首席技师制度”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实施方案称,将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自主从生产一线、技能技术岗位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中评定首席技师。争取到2021年底,全区评选企业首席技师不少于100名,对获评区、市和省级企业首席技师的,可分别申请评定为南海区的五类、四类、三类人才,享受生活津贴等相关奖励和资助。
南海还将推动规模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19—2021年,平均每年新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不少于5家。
以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南海将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2019-2021年,全区力争培训1500名新型学徒。”
在此过程中,南海将开发符合该区产业需要的有色金属、内衣、玉雕以及有南海特色的涉农项目等专项职业能力工种,探索建立涉农职业技能等级评论机制,并加大对取得专项能力证书劳动者的补贴力度。力争到2021年底不少于5项新开发工种纳入上级的专项能力目录,每年培养不少于1000名相关工种的技能人才。
此外,南海还将结合区内乡村振兴农村致富人才提升工作的实施,以农民实用型人才培训和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为抓手,成立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按照计划,2019—2021年期间,南海全区免费开展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争超1万人次,成立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不少于1家。
◎聚焦职业教育
有针对性地批量引进技能人才
关于人才引进,南海提出,将“针对性地批量引进技能人才”,同时“掘潜”职业教育。
关注区内技能人才缺口,南海将积极与泛珠三角地区技工院校沟通联系,为产教合作发掘新的合作对象,持续拓展泛珠三角产教合作圈。
实施方案称,2019—2021年,对为区内用人单位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给予奖励,平均每年不少于3家;每年举办校企洽谈会不少于1场;每年举办技能人才招聘活动不少于10场;奖励区内外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为该区输送技能人才,每年平均不少于1家。
在“掘潜”职业教育方面,南海将鼓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积极发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潜能,引导并鼓励区内符合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高级工的培训。引导更多技校、高职、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留在南海工作。
“力争到2021年底不少于5家培训学校在南海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引导技校、高职、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留在南海工作的比例不低于80%。”
◎畅通晋升通道
力争成为两类人才贯通发展工作先行区
为畅通高技能人才申报技术类职称通道,使该群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南海将积极探索并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通道,在区内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领域科研、生产一线岗位,从事技能工作的在岗在职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的职称评审。
“争取佛山市的支持,成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工作的先行区”被明确提出。实施方案称,将适时制定南海区工程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的试行办法,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引导和鼓励企业给予同等待遇。
在此之外,南海还将通过积极组织系列高水平技能竞赛,搭建培养遴选高技能人才平台。从2019年起,平均每年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不少于20场,其中考取技能证书的竞赛超过50%。
同时,引导和鼓励高技能人才积极参加南海人才分类认定,衔接上级政策规定要求,在公务员报考录用、企事业单位招聘、考核定级、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逐步落实对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相应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对于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大城工匠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用了“夯实”二字。南海提出,到2021年底,争取达到60家,创建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3家,力争南海区省技师工作站不少于5家、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不少于1家。
撰文:何帆燕赵进
新闻推荐
“好难受,像夜店的声音。”24日下午,南海桂城派出所联合南海区禁毒办在桂华中学举行“无毒青春·平安校园”禁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