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映华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学前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受关注。在笔者看来,顺德目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跟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不足直接相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建议政府提前规划备好学位,并通过探索推出教育券的方式,减轻家长负担。
从2011年开始,顺德采用建园补贴的方式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实行资助,带动了非财政性资金参与学前教育。2012年至2017年累计补助幼儿园建设项目47个,新增幼儿园32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学位近2万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
顺德目前也有一些有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和投资人愿意办一些普惠性的幼儿园,但是要鼓励他们提升实际行动上的积极性,笔者觉得首先要进行生均办学成本的核算,包括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现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在教育质量以及生均投入、生均成本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等,这些都应该成为与学前教育政策制定息息相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这是因为现在办学成本比较高,如果政府相关补贴弥补不上办学成本的缺口,社会资本愿意来兴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为了保证普惠性幼儿园办学质量,需要政府在资助时进行更精准的核算,综合考虑教师的工资待遇、持续投入、培训经费、设备设施等。如果政府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资助考虑到这个成本,资助的幅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激发民间资本的办学积极性。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则是幼师的缺口问题。国家要加大师范院校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扩招力度,解决幼师的生源问题,同时地方政府要提高幼师的福利待遇,既包括政府对幼师的从业津贴,也包括提高幼师的待遇和地位,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幼儿园做老师。
对于发放从业津贴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也纳入享受补贴范畴。不管公办民办,本质上都是幼教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都在履行教师育人的职责。
为此,从业津贴除了设立持有教师资格证、在正式注册的合规学校任教等基本门槛,还应设定工作年限等条件,但前提是让所有幼师都可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这样既能激励更多优秀幼师人才留在一线工作,也会对民间资本兴办普惠性幼儿园起到提高积极性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这个政策是希望为适龄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我们作为幼教人坚决拥护和支持这个政策。不过,政策具体落地到地方政府,希望能遵循“一园一案、一事一议”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比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属性界定方面,有些是属于政府,有些是出让土地的,有些是划拨土地的,有些有房产证,有些没有房产证,这些都要分别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充足的学位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也应考虑为家长提供不同层级、多元化的入学选择,完善教育体系。而完整、完善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政府做好基本的、保底优质的服务供给,同时也要引进社会多元化教育,这才能真正满足市民需求。
另一方面,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也要更加理性,没必要跟风攀比。比如许多幼儿园现在都设立了国际班、英语班,收费都比较高,笔者认为家长要认真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是否真的是这种国际化的理念设定的课程和模式,并不是说国际班一定就是国际化教育。
国际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自主、合作分享,有创造性和开放思维的国际化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所以家长要充分了解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且认可这种理念再进行选择。自己不认可,跟风报读就没有太大意义。
最后,笔者建议顺德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推行教育券,在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的前提下,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开办,政府会在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学费差额之间按照50%-70%给适龄儿童家庭提供一些教育券。家长选择去读民办学校时,就拿着这个教育券抵扣一部分的学费,这就降低了家长的负担,也是让家长“用脚投票”,对幼儿园的质量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扩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揽。开放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用市场的力量来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解决幼儿园学位不足问题。因此,通过在公办学位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教育券的方式补贴家长购买民办教育服务,既能缓解学位不足的问题,也能盘活民办幼儿园学位资源,是多管齐下扩大学前教育供给的重要方式。
新闻推荐
塑胶制品仓库突发火情火势得到控制无人员被困和伤亡情况珠江商报讯记者冷卫兵报道:昨天下午约6时10分,位于北滘镇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