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通讯员/叶长欢)为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昨日,南海区人民检察院通报了一批2018年度“精品案件”及“优秀检察建议书”。
其中,该院首次启动公开听证会的监督撤案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案组办理的“东平一号”专案、通过办理容留卖淫案发现社会治理漏洞而发出的检察建议等入选。另外,还有以办理职务侵占案为契机,向民营企业发出的检察建议等。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理性、文明、规范执法理念,2019年1月,南海区检察院开展了2018年度“精品案件”和“优秀检察建议书”评选活动。经过初评、全院人员公开投票,并邀请市检察院、市律师协会等单位进行外部专业人士评审,最终评选出10个“精品案件”和10份“优秀检察建议书”。
案例来源于实践,是生动的法治体现。记者梳理发现,获评的案件及检察建议种类多样,基本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领域。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曹焯波表示,希望通过发布这些典型案件,让群众更了解检察工作,也通过这些案例更好地开展法治宣传,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防范犯罪的能力。
■典型案例
案例1南海首次向企业追讨“环境债”
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被告彭某浩在狮山镇经营一间无名不锈钢门窗加工厂,在没有办理工商执照及环保审批手续,没有配套废水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将金属门窗电解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最终汇入汾江河。
2018年4月9日,区环境保护局和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联合查处该厂。经查,该不锈钢门窗加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总铬、总铜等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同年9月15日,南海区人民检察院就彭某浩污染环境行为在《检察日报》依法进行公告,督促有权提诉讼的机关或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18年12月14日,南海法院对本案进行开庭审理,该案主办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该案是南海区首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也是第一宗有经济赔偿诉求的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主办检察官、罗村检察室主任罗一红表示,以往南海区对查获的环境污染案件只是追究刑事责任,本案除了追究被告刑事责任,还追讨其民事赔偿。
在办理过程中,区公安、环保、检察院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作为承办检察官,罗一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多次参与现场勘查,邀请专家探讨公共利益损害评估事项。
本案也是南海区首次向企业追讨“环境债”。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该企业赔偿环境公益损害28万多元,同时承担评估费用11万元,并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案例2从涉嫌猥亵案中发现小区物管漏洞
2018年,南海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李某生涉嫌猥亵儿童一案中,发现某小区的绿化工具房环境阴暗,小区内只有寥寥几个监控摄像头,存在较多监控盲区。此外,部分小区保洁人员未进行入职登记,身份信息不完善;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法治教育匮乏。
由于小区的物业管理存在疏漏,小区住户,特别是住户的未成年子女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社会公共利益容易受损。为此,南海区人民检察院向该物业管理处发出检察建议,对该管理处的管理工作疏漏进行了说明论证。期间,办案人员多次到小区物管处,对涉案的工具房等进行检查,督促其整改落实。
该案针对近年频发的性侵未成年人问题,依托案件向小区物业管理处提出社会治理整改要求。检察建议不仅有助于扫除侵害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死角,同时促进了该小区全面加强提升安保措施的意识和水平。
新闻推荐
以工匠精神绘制南海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给30名“大城工匠”最高规格的城市礼遇,打造新一轮发展热潮的中坚力量
南海以最高规格的城市礼遇30名“大城工匠”,旗帜鲜明地弘扬工匠精神。卢浩能摄4月26日,南海区委、区政府高规格举办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