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海农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李宜忠。
受访者供图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是在农行成长起来的程序员。”这位自称“码农”的农行人,名叫李宜忠。他于1988年加入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南海分行(下称“南海农行”),到今天,已经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整整31个年头。
李宜忠经历了南海农行业务处理技术从手工化、电子化到智能化的全过程,推动了南海农行历次科技突破并将技术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也见证了该行经营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
这位“码农”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不少“首个”“第一”“最大”“最多”的亮眼成绩。目前,他作为南海农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带领团队在渠道转型、线上营销领域大步迈进,成绩斐然。
近日,李宜忠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所在的南海农行是全国农行系统中首个存款超千亿元的县区级分行,市场份额、业绩长期居于同业领先水平。
●撰文:华声宇叶洁纯肖宇慧刘俊
“码农”之手
潜心耕耘一片数据天地
“数据是一片广袤的原野,我们科技人员所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原野间开拓出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员工少辛苦。”李宜忠虽为后台科技人员,但对农行业务各个环节都了然于心。同时,他用心收集客户需求和员工意见,通过整合数据、科技创新,一门心思推动业务优化,服务客户。
1992年,佛山庆宁路上有两家相隔不远的农行网点,分属当时的农行南海市支行与佛山分行。“阿姨,您这是在隔壁网点存的钱,我们这里取不了”——这是这两家网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那时,大家似乎对同一家银行不同网点无法通存通兑的现象习以为常。然而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李宜忠,却对这件事较起了真,“为什么不能跨网点、跨地区更方便地存取款?国外银行通存通兑是怎么实现的?”
在这一连串问号的驱动下,李宜忠开始着手构建区域微机网络。历经3年,他终于在1994年实现了当时南海市农行200个网点的联网。这张网是当时区域内最大的金融网,涵盖了南海地区所有的街道村居。金融网络系统一经投产上线,立即在社会上引发轰动,获得了当地政府领导多次表扬。
李宜忠以一场技术创新,带来一次经营提升、服务一方客户的故事还有很多。1995年,南海农行在与南海税务局的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税务局希望部分税款能递延入账,但又怕时间拖到下一年,税费难以如数收缴。这个苦恼在许多银行看来是无法解决的。而李宜忠却迎难而上,仅仅用了几个月,研究出一套密钥算法,开发出农行与国地税的储税系统,实现了在纳税人账户里留存冻结税款,当年即绑定沉淀税收存款20亿元,占那时南海农行各项存款总额的1/4。
2000年左右,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存定期也能像存活期一样有个“一本通”。李宜忠不甘落于人后,从零开始,研发农行定期“一本通”的核心技术。不久,农行首本定期“一本通”研发成功并在南海农行迅速铺开,客户接受程度非常高。后来,定期“一本通”从南海推广到了广州及全国农行系统。
从“一本通”到一张卡,李宜忠不断耕耘着自己的数据天地。开发医保卡时,其他银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往往投入成本高、涉及面广、研发周期长。李宜忠向南海社保部门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无需重新构建医保卡系统,直接沿用农行现有卡账户系统、柜台操作系统,仅稍作IC卡技术改造,便能与社保局、银联现有系统很好衔接,并且从研发到发行推广周期大大缩短。半年后,农行医保卡在市场上铺开使用,当年即实现社保业务市场占有率100%,这套技术还成为了当地医保金融IC卡的技术标准。
工匠之心
一砖一瓦建成“科技大厦”
李宜忠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更难得的是他始终保有一颗“把事情做好、做细、做扎实”的简单初心。在他身上,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是科技的生命,也是业务的基石。大型机上收省行后,地区大型机中心取消,随之上收的还有大型机里的全部数据。没有数据,基层行如何创新?李宜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支行自己的数据池。他耐心地整合省行下发的数据报表,逐个数据格式分解,反存至自建的数据库,并与省行沟通进行正式的数据反存,短短的3年便建成了完备的数据库,使数据提取工作较之以往变得更容易,更精准。
李宜忠是南海农行内写代码最快、最好的人。而要让一行行枯燥的代码成为一个个系统项目,李宜忠经历的无眠之夜难以计数。
支撑李宜忠攻克难题的不仅是他的决心,更是他那股爱钻研、勤奋好学的劲头。“李总那时常常丢手机,他太专注于自己的思考。”与他共事过的同事对这一点印象深刻。当年李宜忠评“高级工程师”时,被誉为是系统内最年轻的“高工”,在全国农行技术专家汇聚的评审会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现在,李宜忠思索更多的是银行未来的发展路径,他谈起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等热点话题时总是兴致勃勃。到网络金融部任职后,他带队开发了广东省农行系统内第一个超级结算平台,实现跨银行的批量代收及国库授权支付业务批量代付,在广东农行率先运用微信朋友圈推送广告并直接在线引流办理业务。同事们纷纷称道:“农行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像李宜忠这样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干将!”
对技术的专注让李宜忠淡看个人得失,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1998年,南海市支行被并入佛山分行统一管辖,因领导岗位编制及支行层级原因,李宜忠不再担任部门领导,只作为合并后的科技部门里一位普通员工。这种调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心中不免郁闷。但当时的李宜忠却没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我心想着,平台还在,各项研发政策也都有,作为一个"码农",我喜欢写代码,能找到一个平台让我做喜爱的事,我就很满足了。”他说。
领队之雁
立标杆凝聚一支拓荒团队
细细数来,李宜忠的职业生涯中充满了“首个”“第一”“最大”“最多”等关键词。
1994年他主持完成区域内首个服务最广、联网网点最多的联网储蓄营业系统(广东省农业银行微机储蓄系统);1995年组织创新了区域内首个税银合作储税存款系统,沉淀存款20亿元;1996年负责区域内ES9000大型机系统开发、搭建,推动储蓄系统1997年上线;2000年创新开发上线农行系统内第一个定期“一本通”系统,同年推广至广州城区;2002年主导创新的农行方案成为区社保IC卡金融标准,实现社保卡市场占有率100%……
成为了中层干部后的李宜忠,依然保持着对技术精进的追求,所写的代码量一点也不比部门一线骨干程序员少。
在员工眼里,他是一名“专家型领导”,遇到重大项目、疑难问题,他必定带头攻关,思索解决方案,是一个能实实在在帮助团队成长、员工进步的“导师”。
李宜忠以身作则,并反复告诉青年科技人员,要“俯下身来聆听,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做事”。他告诉与他共事的年轻人,即便是技术人员,也应当了解业务,因为只有清楚业务办理的原理才能把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做好。“技术人员要承前启后,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把用户要求转化为科技语言,最终形成生产力。”他表示。
同时,李宜忠始终把凝心聚力作为团队管理的关键,他认为只有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彼此依靠、注重沟通的团队,才能保持战斗力。
李宜忠对科技工作的满腔热忱,对待工作的单纯初心,都让同事们心存敬意,团队中很多人以其为榜样,得到快速成长。在当年与他共事的年轻人中,先后有超过10位同事成为单位骨干,走上中高层领导岗位。近日,李宜忠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夜幕降临,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是李宜忠在皓月下“演奏”的最美乐章。李宜忠是一名平凡的“码农”,也是一名拒绝平庸的“工匠”。大道至简,执着本心,他绽放了最美的青春,也收获了荣耀的掌声。如今,李宜忠已是一名工龄超30年的“老黄牛”,但他的内心,仍是最初的模样。
新闻推荐
以点带面全域整治村居环境芦苞下月底前完成6个“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村组示范点打造
佛山日报讯记者卢钰仪通讯员黄羚报道:昨日,芦苞召开“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发布整治专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