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挂职西华村党委第一书记的丁辉(左)在联系服务群众。/受访者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覃征鹏
开栏语
2018年3月,顺德区委选派109名年轻干部到54个村(社区)挂职,借此推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村级工业园改造、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等方面更上台阶。一年过去,这批年轻干部展现了怎样的顺德“铁军”风采?《佛山日报》今日起推出“青年担当铁军风采——顺德优秀驻村干部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西华村挂职时走在大街小巷,遇见村民,认识的都会亲切地叫我一声"丁书记",就像老朋友一样相互打招呼。”来自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的丁辉在结束挂职勒流西华村党委第一书记后感慨地说,挂职这一年,无悔!
无悔,这二字是109名年轻干部的共同心声。无悔,来自这批年轻干部们在为期1年的挂职里,敢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化身群众的“身边人”,当好“搭桥者”,为村民谋福利。
来自顺德区公证处的李开林此前挂职杏坛镇新联村党委第一书记,他全身心抓党建、谋稳定、促发展。来自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的郑晓鸣,先后挂任陈村镇绀现村、勒竹社区党委第一书记,为民解决一些难事、办好众多实事。
化作群众“身边人”
“做群众工作需把心放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不仅要情真意切,还需要莫大的耐心。”郑晓鸣说,勒竹有4000多人,生活背景、思想文化参差不齐。在他看来,要使群众理解并支持党的工作,就必须使自己化身为他们的“身边人”,经常走街串巷拉家常,拉近彼此的距离;对个别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的群众,要反复“磨”,敞开天窗说亮话,不藏不掖不对骂,让其感受到自己的真心。
作为群众的“身边人”,这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为民办实事。挂职期间,郑晓鸣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包括推进机耕路及停车场建设,清理河涌水道改善社区水文条件;改善党建工作和完善工作站人员加班休补假制度,以文体活动形式加强党建等。“做到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挂职走访堤围控制线内待改善居住环境的村民约35家,走访村(居)民及听取村民意见约160人次等。”郑晓鸣说。
和郑晓鸣一样,丁辉驻村期间同样把做实事放在重要位置。“西华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安静美丽的小村庄。”丁辉说,但不曾想到的是,西华村曾因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引发村内的不稳定。为此,他决定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驻村首要任务,“要以政治建设作为引领,以"堡垒型+服务型"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同时,丁辉去年推动村企结对及党群共建结出首个成果——西华村“见龙”农民合唱团正式成立。这是勒流街道首个农民合唱团,更是西华村以“见龙”文化为核心打造的首个文化品牌。此外,丁辉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顺利完成村内二期水管改造项目、公交站场入村、机耕路硬底化、农村土地承办经营权确权等项目。
“我出生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驻村工作可以让我跳出原来单位固有思维模式,展示及提升综合能力。”李开林说,经过调研后,村党委定下了“抓党建、促稳定、谋发展、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新联村不断发展。
利用资源优势当好“搭桥者”
挂职工作开展前,顺德区委组织部在听取各镇街和区属职能部门意见后,根据各村(社区)列出的难题和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派不同职能部门的干部挂职,紧贴需求选人。
丁辉十分注重发挥自身来自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的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他在2018年4月推动顺德区卫生健康局机关党委与西华村党委进行结对共建。其介绍,此举一方面旨在强化双方在党建方面的互动,实现双方信息共享、经验共用、党建共促;另一方面旨在通过结对共建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借区卫生健康局的资源,助推西华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西华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顺德区卫生健康局机关党委与西华村党委结对共建以来,两个党委在西华村先后举办佛山市2018年“健康中国行”启动仪式暨“世界人口日”宣传咨询义诊活动、“七一”送医送药进西华大型义诊活动、“珍爱视界之窗”为主题的眼健康公益检查活动、职业病防治讲座、生长发育科普讲座、科学育儿讲座、无偿献血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西华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并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开创了西华村月月有活动的新景象。
为用好自身优势,郑晓鸣主要负责社区涉及重大利益的三旧改造项目跟进、推进留用地处置、机耕路建设以及协助解决村民宅基地分配、办证难等疑难问题,“要用好自己背后的区属部门优势,让政策实现最后一公里落地。”
而对于一些因规划问题而引起的社会矛盾,郑晓鸣运用专业知识,指导群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围绕村改“头号工程”,他通过摸查工业区基本情况和对企业进行调查后,形成相关方案。
李开林也借助其来自区公证处的优势,加强新联村法治文化建设,新联今年已调解成功的村民纠纷案件就有60多宗,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村里。同时,他还和同事成功调解促使4单诉讼案件撤诉。
建言助推乡村振兴
顺德当前正全力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经过1年挂职,这些年轻干部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李开林认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里面包含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层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诚信为民、化解积怨,包括加大力度发展可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缓和征地村(社区)的党群矛盾;做到尊重历史、理解支持,给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与环境,鼓舞团队士气;条分缕析对症下药,土地政策方面希望能有所突破;部门联动聚合力,共同解决好村(社区)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
郑晓鸣观察发现,党在基层的领导作用还要进一步强化,加强党建势在必行。同时,村委和股份社成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在管理经验、文化水平等方面需要提高。他建议组织部门和农村管理部门加强村委会成员及股份社理事成员的系统性培训;政府提高村(社区)干部的待遇,有利于有志青年走向村委领导岗位等。此外,他还建议区级有关部门和基层党委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等。
丁辉认为,推动乡村振兴,村两委尤为重要。在基层开展工作,干部们要敢做事,即敢为民所说、敢为民所做,坚决推进民生实事;做实事,做事情的时候切莫不切实际;做好事,做事不要有私心,这样才会得到村民的支持。
新闻推荐
从前来回跑一天如今只要20分钟顺德法院全市首推远程在线司法确认系统,方便矛盾纠纷就地解决珠江商报讯记者谢意报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