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讯(记者/杨慧通讯员/朗乾坤)鸭肠是不少人吃火锅时的必点菜之一,不过,如果点到的是“甲醛鸭肠”,你还敢吃吗?今年2月,南海查获一宗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阻止了一批有毒有害鸭肠流向餐桌,涉案货值高达百万元,目前已有23名犯罪嫌疑人被南海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2019年2月21日,大沥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群众投诉称,辖区内有一无名档口使用化学物质加工鸭肠,经摸查,执法人员初步掌握了该档口使用甲醛加工鸭肠的违法犯罪证据。
3月1日,南海区和大沥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同公安部门开展收网行动,现场抓获肖某等26名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嫌疑人,并查封扣押了甲醛溶液87瓶和涉嫌添加了甲醛的鸭肠400多斤。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组织检验机构对现场的鸭肠半成品、成品、浸泡溶液等开展针对性抽样检验,结果显示,除鸭肠原料外,浸泡液、经浸泡的鸭肠半成品、鸭肠成品等均检出甲醛成分,部分甲醛含量高达
38%。
经查,肖某等人使用甲醛溶液浸泡鸭肠以期达到保鲜、防变质、延长保质期的目的,加工好的鸭肠大多销往四川、重庆等地,流向火锅店或饭店。根据有关规定,甲醛被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肖某等人使用甲醛加工鸭肠,涉嫌触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经查,该窝点制售有毒有害鸭肠的涉案货值高达100多万元,目前已有23名犯罪嫌疑人被南海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加强行业治理结合起来,以打击非法添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等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整治食品药品领域行业乱象。
在本案中,肖某等人使用甲醛浸泡鸭肠,属于在食品中间接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若加工后的有毒有害鸭肠流入餐桌,将对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区、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紧密协作,果断查处该案,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药品行业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和规范了食品药品经营市场。
下一步,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线索排查、行业治乱、宣传发动,推动食品药品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为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现代化的体育馆。■古筝合奏。■篮球嘉年华。■学生在表演舞蹈节目《俏花旦》。■师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名师风采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