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王芃琹)5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下称《通报》)。24个省(区、市)、80个市(州)、120个县(市、区、旗)因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其中,佛山市顺德区与北京市海淀区、房山区等地一同被列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地方”,成为此次佛山市唯一上榜的区域。《通报》表示,2019年对上述地方按照每个市5000亩、每个县(区)2500亩的标准奖励用地计划指标,在编制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时单独列出。
自2017年建立督查激励长效机制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已连续3年组织开展督查激励工作。加上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情况通报,佛山已连续4年上榜,获通报表扬。
过去4年佛山至少获6次点赞
此次顺德成功上榜,与其在村级工业园改造领域做出的探索努力密不可分。
近两年来,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党委政府“头号工程”。去年4月,该区召开村级工业园改造千人动员大会,至今年4月,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80个园区105个项目启动改造,44个园区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654亩、复垦复绿406亩、新建厂房206.5万平方米。
期间,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的做法,还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关注。
这并不是佛山首次获通报激励。根据公开报道,4年来,佛山至少6次在国务院督查工作中得到点赞。
早在2016年2月发布的《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情况通报》中,佛山凭借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所作的探索与成效,获得国务院表扬。此次通报表示,佛山市依托智能制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控装备、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装备制造业,2015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8.7%。
自2017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建立督查激励长效机制,开展督查激励工作。同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公布。禅城区成功跻身“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且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的市(地、州)、县(市、区)”。
2018年,佛山有三大项工作获得肯定,上榜次数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城市前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佛山在“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以及“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三个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国务院表扬激励。
多次面向全国推介政务服务改革与产业转型成关注焦点
近年来,以“一门式一网式”为代表,佛山在政务服务改革领域取得的探索经验频受关注,还多次成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
201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国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普查报告》中,佛山市禅城区的“一门式”改革被当作标杆案例加以介绍。
次年5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中,佛山“一门式一网式”经验做法成为意见后附的6个典型案例之一。当中写道,佛山市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打破部门层级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变“多门”为“一门”,变“多窗”为“一窗”,实现进一个门可办各种事、上一张网可享受全程服务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新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是佛山的另一个“吸睛点”,曾先后2次在国务院督查工作中获得肯定。
早在2015年12月,佛山获批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全国唯一。近年来,凭借这一重大机遇,佛山积极探索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重要一环。去年,佛山共引导12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智能化高端化改造,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8家、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32家,推广应用机器人3014台。
根据《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从2018年至2020年,佛山市级财政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1.3亿元,用于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曾评价称,佛山的产业转型和变革正处于“破晓”阶段,“通过佛山的"破晓"就能够诊断中国制造的症结,总结中国制造业未来的转型模式和发展路径,寻找中国提振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最优的模式。”
新闻推荐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 立足大湾区 创新发展闯新路
“粤港澳大湾区将承担重任,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先行先试为中国的创新闯出一条新路。”香港国际金融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