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吉利涌边的美丽花海中。陈继莲供图
■核心提示
4月22日,南方号“佛山河长”上接连启动四大专栏,由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的四名主力成员担纲创作。四大专栏以一周一篇的更新频率,写就多姿多在的佛山说故事。
在他们的带动下,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的创作热情也是一波更比一波高,并带动了第五个专栏的推出,名为“佛山水美”。与另外四个专栏不同的是,这一专栏没有主要创作人,向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全部成员开放,让大家有了一块共同的创作园地,抒发对佛山水的所思所想所得。本期“佛山水美”,选取了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成员何乃欣及陈继莲的文章,以飨读者。
我爱家乡的小涌
从到镇上的学校读初中开始,我在家乡的时候就不多了,在市区安家以后回农村的时候就更少,但村前那条涌却总在心头流淌着,水流的声音好像一支悠长的二胡曲,满溢着沧桑,饱含着的思念。
记忆中,村前的涌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涌”,大约3公里长,从东向南再向西半环绕着流潮村百多户人家。涌面不宽,在涌这边,摸一块薄薄的瓦片,贴着水面用力掷去,石片就能带着成串的水花悠悠地落在涌那边。涌对面岸边种满垂柳,再过去,是一大片水稻田。庄稼、垂柳的绿韵与河水的清澈泥黄相互映衬时,就是一幅闲静的田园风景画。涌这边是一条大约3米宽的石板路,南北向的巷子都通向石板路,巷的两旁都是青砖红瓦的老屋。巷子都有好听名字,居仁里、仁和里、瑞兴里、思源里等,我家就在其中的仁和里。涌向东连接北江支流流潮河,做买卖的小艇还可以从流潮河划进涌里。
偶然的机会,我报名参加了由南方日报和佛山市河长办联合发起的佛山“水义工”公益活动。于是,我专门回乡巡了一遍家乡的涌。
回乡的路上,我回味着小时候在涌边有趣的点滴——洗痰盂、洗衣、洗菜的妇女,用脸盆学游泳的小孩,捉塘虱的后生,吃饭时蹲着聊天的男人,躺椅上摇葵扇的老人,吹泡泡做饭的红桑彭琪(蟹),夜里呱呱叫的青蛙……我在新村停下车,走到涌边,见到那涌依然静静地怀抱老村,但令我意外的是,走近它,我却发现它的岸边堆积了许多建筑材料。我问了巷口的老阿姨,才知道,最近村里在开展“三清三拆”和旧村截污行动。
是啊,治污刻不容缓!这次巡河,虽然我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美景,但我却看到了一个更好的开始,有了一份更高的期待——我期待,工程完工后,那小鱼小虾游动的身影,那河底、石缝里螃蟹潜伏的踪迹,都会一一再现,家乡的这条小涌变得更加灵动可爱!到那时候,我说不定可以骄傲地带着许多“水义工”一起来巡涌——巡我家乡的涌!
作者:何乃欣
我对吉利涌一见钟情
如果不是对吉利涌一见钟情,我从来没想过我会住到南庄去。
我一直都住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同济路,那里比较繁华,工作生活都很便利。对我来说,南庄有点儿远了。可是,缘分就是那么妙不可言。2008年底的一天,我路过吉利涌,被那开阔的水景给打动了,河水悠悠,岸边是一株株身姿曼妙的花儿,红红的花瓣,点缀着绿绿的河水,美极了。那一刻我好心动,马上就下单买房了。
不知不觉,我住在吉利涌边已经11年了。这些年来,我上班的路虽然变远了,但我很享受这桃花源似的美景。而随着吉利涌“一河两岸”工程的逐步推进,河景越来越美了,河边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龙舟活水两岸情,滩堤绿意漫江城”,吉利涌让南庄更美了,美丽的南庄也将更加繁华。
作者:陈继莲
新闻推荐
广东建设报讯记者成昱勋报道: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巡视员周韬率领调研组一行5人,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