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记者梁欣莹通讯员吴婉琪报道:截至目前,三水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摸排打黑工作中,共追缴拖欠承包款逾2000万元。记者昨日获悉,预计今年六七月,三水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合同电子化,从源头解决治理漏洞,严防“黑恶乱”现象。
佛山某路桥构件公司承租了芦苞镇上塘村委会吴家庄村、沙寮村的土地,用作预制构件工场。2017年6月,该公司已欠交承包款11.89万元,到2018年6月累计欠交承包款31万元。经过在扫黑除恶行动中村、镇两级的多次追缴,于2018年10月收回全部欠交承包款。
这是三水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农村集体资产承包款欠交问题,利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有利契机实行全区统一行动的一个生动例证。截至目前,三水共追缴拖欠承包款2094.92万元。
除了深入摸排调查农村集体资产涉黑涉恶涉乱线索,三水还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常态化检查,加强对“三资”管理的监督,开展了3次全区性检查、16次片区检查,涉及村居委共52个,发现问题45个,对问题进行通报,要求各镇(街道)做好整改落实;坚持以排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源头治理上的漏洞、管理上的盲区,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把长效治理机制转化为制度建设,包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以及实行农村财务预算、审批、公开和台账管理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早期巡查时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合同不规范的问题,三水从今年4月1日起在大塘试点探索推行电子化合同。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此前也有统一的交易合同模板,但由于在实际签订过程中各村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同进行修改,相关责权利界定不清晰,容易引起纠纷。采用电子化合同后,各镇街可以在由区统一提供的合同模板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镇街的模板,保证了交易合同的标准化;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上产生的每一份电子化合同都有唯一的条形码,合同的每一页都有一个水印,确保了合同的唯一性,避免出现利用“阴阳合同”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等问题。
目前,电子化合同试运行一个多月,已有5份合同成交,预计今年六七月在全区7个镇街全面推广。“通过不断完善制度、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实现公开、透明,让黑、恶、乱没有可乘之机。”上述负责人表示,三水将继续保持重拳打击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黑恶乱”现象的高压态势,保障农村集体资产安全运行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两地画家及游客正参观画展。佛山日报讯记者束维通讯员黄敏敏摄影报道:15日,由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佛山市艺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