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云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只有有效传播、塑造、提升这个无形资产,才能让广大市民更有认同感、归属感,更能凝心聚力,也更有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增强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吸引更多外部资源,推动城市繁荣发展。正所谓“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笔者认为,要紧紧把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契机,提升讲好佛山故事的水平,充分展示佛山70年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才能高效传播、重塑与佛山内在实力相匹配的城市新形象。
一是用心总结分析佛山历史文化,累积好故事素材。佛山坚守实业、呵护民营草根,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荣誉。佛山人骨子里传承改革开放先行者“杀出一条血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和奋斗精神,这些都是吸引高端媒体关注,持续展现佛山风采的“富矿”。但“富矿”变为“精品”,需要总结梳理佛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故事。如佛山持续深入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让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共同成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的“双子灯塔”,连续推荐命名两届“佛山·大城工匠”和“佛山·脊梁企业”“佛山·大城企业家”,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南方日报等高端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同时也在网上好评如潮。如佛山“行通济”等传统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参与人数众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引导广大市民边“行通济”边做慈善,让“行通济”成为佛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特色盛大民俗活动,不仅在报端、电波、荧屏上大放光彩,也在各类新媒体平台掀起刷屏热潮。
二是用情精准设置议题,以最新话语体系讲好故事。高端主流媒体和网上主流舆论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内核虽然不会变,但不同时期、阶段的主题呈现方式方法却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要捕捉时代,把握话风,精准地把佛山的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各亮点梳理成一个个好故事,用符合高端媒体需求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并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如,佛山的体制改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等议题,成功吸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以蹲点调研采访的形式,深入挖掘报道佛山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典型经验。如,每到春节前夕,佛山的花市、迎春剪纸、闹春醒狮等传统民俗议题,就会吸引高端媒体频频报道,有力地传播了地方文化,助兴欢乐中国年。仅2019年春节期间,就吸引央视多达七次报道佛山年俗盛况。
三是用功研究、拓宽传播路径,高效传播好故事。当今,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服务媒体、宣传佛山的时候,即使同一个主题故事,也需要辩证区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不同需求,供给不同视角的内容。比如,佛山市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主题,新华社从重燃“顺德人”精气神角度,主要报道村级工业园改造的背景、意义及具体实施路径,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工业园区改造整体情况介绍;而央视《新闻联播》“广东顺德: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报道是用生动的画面报道佛山顺德向村级工业园开刀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需要一个一个正在发生变化、有血有肉的具体画面;羊城晚报的《顺德昔日岭南水乡变身制造高地》从工业园区改造引申到报道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做法,需要的就是智慧制造的一个一个具体案例,同时又需要分类别经验素材。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迎来新中国70华诞,佛山在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征程上阔步前行。讲好佛山过去、现在、未来的壮丽图景故事,定会让全媒体时代的佛山城市宣传,底气十足、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佛山市委宣传部宣传科)
新闻推荐
佛山三水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以“五大路径”“六个协同”促进乡村振兴
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古村活化后走出文旅融合之路。三水区档案局供图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水培蔬菜基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