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
文/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20日下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接受“粤港澳媒体湾区行”采访团采访时表示,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出台更多扶持青年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让香港青年把握机遇,积极到大湾区各个城市就业生活,助推大湾区融合发展。
“一国两制”是大湾区最大优势
当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的意义时,聂德权认为,大湾区给香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可以通过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相较于世界其他湾区,"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优势,也是发展潜力所在。”在聂德权看来,大湾区发展需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这些恰好是香港优势所在。他认为,香港拥有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譬如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金融专业服务等方面,都能帮助大湾区以及湾区内其他城市,提高开放性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聂德权表示,只要将“一国两制”优势发挥好,大湾区无论是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是在先进制造业、创新科技方面,都能达到最大协同效果。
湾区融合发展
要有创新思维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的关税区、三种货币,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所在。聂德权表示,这种区域融合发展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促进生产要素在大湾区内部顺畅流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哪些领域实现流通、流通程度又是如何,需要三地加强研究对接。
聂德权认为,推动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即顶层设计,促使三地紧密沟通。尤其是香港与湾区内其他城市各政府的功能与角色有很大不同,三地推动大湾区建设的人员亟须增进了解,按照各自体制的特点来推动湾区工作,确保大湾区建设各项举措顺利实施。
他表示,目前大家关心的跨境工作人员缴税、货物通关、移动支付等问题,三地政府都已经关注到,同时也开展不少工作。今后在中央支持及中央有关部委重视下,三地政府将紧密沟通合作,一定能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好。
在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当中,聂德权强调一定要有创新思维突破障碍,在一些具体举措上实现新突破。特别是三地居民关注的领域,要一项一项去摸索,成熟一项推进一项。例如,内地居民使用医保,香港居民65岁以上使用政府派发的医疗券,未来两种制度如何实现衔接,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实现突破。又如让在内地执业的香港医生用上他们熟悉但在内地没有注册的仪器和药品等。
落实便民措施
增进民生福祉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前夕,聂德权到佛山参观考察了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工合空间,并留下深刻印象。他期待,湾区内城市建设和出台更多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及优惠政策,同时加快营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粤港青年前往创新创业。
“人才是否到一个地方创业创新,首先会考虑住房、子女教育问题等。”聂德权认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不仅要谈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还要谈如何落实到民生福祉方面,将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换句话而言就是民众生活通过大湾区得到改善。
过去一年多,中央、广东省及湾区各城市出台了不少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读书、生活、就业的措施。聂德权说,在推动大湾区建设时,要多介绍这些方面的情况,让香港居民有全面认识,了解他们在大湾区生活就业的环境与前景。
“特别要让年轻人明白,大湾区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空间。”聂德权说,香港政府会鼓励青年人去了解大湾区,同时也将在大湾区内建立更多平台帮助青年创新创业,例如香港和深圳携手打造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通过培育新产业,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广大空间。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记者闻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渐次铺开。位于深圳和香港跨境交会处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日渐繁忙,这里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