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示范广场的店铺检查食品。
■农残快检仪使用培训。
食品安全关系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进一步压实责任的必然要求。”里水镇镇长麦满良表示,将继续强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同时实施建一个食品安全科普馆、建一个食品综合检测中心、建一个食品诚信平台、打造梦里水乡美食工程等食品安全“六个一”工程,打造里水食品的放心品牌,全方位保障市民餐桌上的安全。
五个到位
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进一步压实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麦满良说,里水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强化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辖区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行业和领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同时通过落实“四有两责”监管责任,加强监管信息化装备配备和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确保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监管人员岗位设置、监管人员能力素质、专业化执法装备、专业化检验能力建设“五个到位”。
全市首创
小摊贩持“证”上岗
在里水新天地广场,一辆辆载有各地特色小食的小推车秩序井然地摆放,车顶挂上了“守良心承诺,做放心食品”的标牌,还悬挂了从业人员健康证和举报投诉电话,路面黄线内划分了一个个长方形格子,每个摊贩各占一格,改变了以往乱摆乱卖的情况。
“流动摊贩经营一直是里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过去,摊贩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且存在加工场地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食品安全问题,其监管效果直接关系居民健康。”麦满良说,为此,里水对新天地广场、洲村、草场等小摊贩集中区开展调查,制订《里水镇食品摊贩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创新性地对新天地片区小摊贩实施“两个划定、四个不影响、六个统一”规范管理,采取“疏堵结合、引导规范、集中管理”的方式,给予流动食品摊贩经营者合理经营渠道,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7年6月1日,全市食品摊贩规范管理现场会在里水召开,确定将里水作为全市食品摊贩规范管理试点,并向全市推开,现场会为12名食品摊贩经营者颁发了全市首批《广东省食品摊贩登记卡》。2018年,里水镇对新天地片区已建成的小摊贩规范管理试点进行全面整治提升,从6月5日起,小摊贩规范管理试点搬迁至小摊贩特色美食街,在美食街搭建棚架,划定区域,设置统一标识,提升了小摊贩规范化水平及城市形象,该片区获得了2018年佛山市餐饮业质量提升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规范管理
市民一眼认出“放心农庄”
里水作为南海区乡村振兴先行区,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近年来,里水生态旅游行业日渐火爆,景区周边农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兴旺,但食品安全不够保障、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甚至有占用农用地嫌疑等问题随之而来。
为此,里水镇制定了《农庄规范治理工作方案》,率先提出“三条红线”“四个分类”“六个统一”的工作措施,对合格的农庄统一设置形象识别标识,不达标的彻底取缔其经营资格。
麦满良表示,里水要打造全域旅游小镇,贤鲁岛是重要板块,所以这次农庄治理就以贤鲁岛作为试点区域,采用了“一图一号”管理方案。
经治理后的贤鲁岛,随处可看到餐饮导览标识。在岛内主要的出入口和主要道路节点,还有美食导向地图,建立设计风格统一的道路指引标识,优化游客选择农庄的导向效果。里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符合管理规范的农庄赋予一个编号,在农庄入口处设立统一的形象识别标识,提升整体形象。如今,游客来到岛上游玩,通过统一风格的标识,一眼就能辨认出“放心农庄”。
对于农庄的环保治理,里水镇采用了“三同时”的方案,即同时谋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对岛内农庄的污水治理采用以点收集、集中外运、无害处理的模式,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同时,落实污水收集池的建设,落实运输收集机构,落实无害化处理地点,餐厨垃圾统一由市政环卫保洁单位集中收集处理。通过整治后,农庄内丝毫闻不到油烟味。
目前,里水镇农庄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77家,关停9家。
智能监控
探索
“食安
e+
”社会共治新模式
里水镇食品药品行业监管总数达6569家,然而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却不足40人,平均每人的监管对象数量达到了160家,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为此,在佛山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南海区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期间,为保障“创城”质量,里水镇投入100多万元,研发探索出了“食安e+”社会共治创新模式。
“食安e+”是一个食品诚信平台,包括智能协管、智联商家、智慧监管、智享大众4个模块,把监管、协管、商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运用互联网+监管的方式,实现了“食安一家”,提升了监管水平和效率,破解了以往监管情况不清、底数不明的难题,更利于消费者有效甄别放心商家。
记者看到,进入“食安e+”后,管理员可以看到餐饮店的各类信息,包括地图坐标、经营者信息、食品经营许可证等12类基础数据情况。而平台的数据由协管员负责数据更新,每个月协管员都会去不同的餐饮店检查。
如5月17日,协管员检查镇内一家小食店,环境卫生、是否使用消毒柜、有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每一个项目都通过现场照片实时拍摄上传,全部录入数据库,做到实时更新监管数据库。然后平台会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自“创城”开展以来,里水镇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4898家,其中异常门店有92家,无证门店132家,完成了餐饮单位全覆盖检查。目前,“食安e+”智能平台正在全区推广。
策划/统筹关帅屏刘小祺文/见习记者肖莎莎通讯员罗嘉莉谢家如图片由通讯员提供(资料图片)
里水食品安全“六个一”工程
在里水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六个一"工程,打造里水食品的放心品牌”。
●建一个食品安全科普馆:规划拟布展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向群众展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化妆品、保健品科普知识。目前科普馆设计方案已定,各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
●建一个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筹建食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实现“设备物尽其用、人员专业高效、检测结果共享”效果,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建一个食品诚信平台:通过“食安e+”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将原来分散的监管部门、村居协管、商家主体、广大群众的信息孤岛打通,从而实现每一家食品生产经营商家都有诚信分,提升全镇食品经营企业品质,构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生态。
●打造梦里水乡美食工程:通过打造“一个学院、四个工程”,即梦里水乡美食学院、名菜工程、名店工程、名厨工程、名赏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全域旅游饮食发展。
●创一批放心示范单位:以小农庄、小食堂、小餐饮、小食杂店等管理难点为突破口,打造星级农家乐、放心食堂、放心餐饮、放心食杂店,提升食品“四小”行业监管水平。
●开展一项医药产业提升发展专题调研:里水聚集着全市40%的药品生产企业,约60%的药品产值,形成以中国中药为龙头的一批医药产业集群。将通过调研,摸清本地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脉络走向,及时掌握同类竞争者的创新经验,制定系统化的具实操性的作战线路图。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黄文婷通讯员程楚茵、区嘉玲报道:记者25日从南海区获悉,南海区旅游专线和西樵山旅游专线将于6月1日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