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创新和人才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6-06 02:02   http://www.kcqsx.com/


●深圳高新区倡导创新文化,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

●杭州高新区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通过大力引才,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是国家级经开区建设35周年。国务院近日印发意见,要求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级经开区建设要做到“三个创新”,即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今年4月中旬,佛山召开佛山高新区工作推进会,吹响进军全国高新区20强的冲锋号。南海提出将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园区配套等方面加力,努力将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打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本期南海朋友圈聚焦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排名前三甲的深圳高新区和杭州高新区,探究他们在高新区建设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深圳高新区

弹丸之地变身创新“高产田”

去年10月31日,来自深圳高新区的柔宇科技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智能手机的认知。

在深圳高新区,类似柔宇科技这样不断推出颠覆性黑科技、在世界舞台成为焦点的创新型企业并不罕见。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片貌不惊人的“弹丸之地”以占深圳市不到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1%的GDP,诞生了深圳市约14%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在这里,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专利的数量甚至超越了不少省份。在国家高新区2018年度评价中,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二。今年“五一”前夕,这个全国最小的国家高新区迎来扩容,由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

可以说,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寸土寸金的深圳高新区都可谓一片科技创新的“高产田”。

“6个90%”科技企业成创新主角

在深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高新区在哪里,但说起这里涌现出的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迈瑞等一个个传奇品牌则无人不晓。

驻足只有400米长的街区——深圳湾创业广场,西望是腾讯全球总部大厦,东看是百度华南总部大厦,南临阿里巴巴研发大楼,不远处则是深圳湾蔚蓝的大海。

这条集聚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主题街区开街一年时间,联想之星、京东智能、创新工场、中美创投、松禾创新、“北斗+”众创空间等几十家国内外顶级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纷纷入驻,每年几百场各类创业项目路演和展示活动成功举办,近百个创新项目团队获得融资,思必驰、悦动圈、湾+社区、爱范儿、安煋车联网等一批明星创业项目也诞生于此。

这个深圳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结构最优化、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承载着深圳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国际创客中心的理想。这里不仅有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高度和谐统一的创业环境,更倡导“勇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介绍,深圳高新区自主创新呈现出“6个90%”的特征: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大胆探索开放式管理反哺创新创业

自创建之初,深圳就大胆创新,践行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其他高新区的管理体制,被称为“开放式管理”模式,即不改变政府各部门原有职权,不改变原有审批链条。这里没有专门的管委会,却集全市之力共同支持高新区发展。

这里坚持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深圳高新区创立之初,就出台了《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高新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以特区立法的形式,为高新区的产业用地、用房等空间资源配置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从高新区规划建设、项目入区、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管理体制和政府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反过来,深圳高新区独特的管理创新又为科技创新构建了良好生态环境。

深圳缺少大学,这里首创了深圳虚拟大学园,聚集60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科技创新需要链接全球资源,这里瞄准前沿,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引进34个国家和地区的49家境外机构入驻;深圳需要汇聚国际创新资源,这里又创办了留学生创业园,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这里还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创业投资广场、国家专利技术深圳交易中心、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新三板工作联盟及对接上市路演平台等,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良好的生态,推进从依靠政府拨款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转变。

去年9月8日,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超市”——深圳湾创新广场公共服务平台在高新区正式开放,意图解决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这里将整合最高端、最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

今年4月底深圳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提出将整合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创新资源,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向各园区有针对性地协同配置,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对各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深圳高新区各园区优先布局大学、科技基础设施、诺贝尔奖科学家领衔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深圳高新区集聚。

链接

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应联动发展

同样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在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经验方面有何区别?如何更好发挥各自作用?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二者都是以开放为基本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先进做法对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好的做法。

“国家级经开区是自贸试验区的一个测试平台,自贸试验区本身就是依靠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基础来建设的。”他说。

从区域范围上看,目前已经建立的12个自贸试验区基本都以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区域依托来发展建设的。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包括了上海金桥经开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包括了广州南沙经开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包括了开封经开区。

“二者具备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王受文说,国家级经开区可以充分借鉴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特别是在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治理水平方面,可以学习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

杭州高新区

人才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今年4月底,杭州高新区(滨江)锚定建设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的目标,发布《杭州高新区(滨江)建设数字经济最强区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始终把引才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力争3年新引进10万名人才。此后不到10天,该区动作不断——5月初,举办“滨朋远至,江成大业”国际人才节。频频发力的背后,既反映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对人才与创新的重视,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该区人才四方辐辏、近悦远来的蓬勃景象,以及人才加速集聚、人才结构加速优化和创新动力迸发的蒸蒸未来。

人才集聚,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同时,也成为杭州高新区(滨江)多年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去年,该区实现GDP1350亿元,增长11%,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

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

在全国前20强的国家高新区中,杭州高新区(滨江)“块头”不大。为何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创新。

创新来自哪里?人才。杭州高新区(滨江)对人才的渴求,是如此的急迫。以人才之名,设定一个节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在浙江省开了先河,起意于2009年实施的“5050计划”,该区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滨朋远至,江成大业”国际人才节。

而从一个节日,也可以一窥杭州高新区(滨江)对人才的重视。该区始终把人才看作是第一资源和成功法宝。在“5050计划”支持下,该区人才总量质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十多年间,全区人才增加20余万人。

仅2018年,该区新引进各类人才30637人,其中硕士、博士7948人,人才引进总量占全杭州市1/3;引进海归人才1200人,累计7600余人;海归人才创办企业114家,累计达1450家。

在杭州高新区,有一句顺口溜,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都耳熟能详: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把技术搞得棒棒的,企业搞得强强的。

当人才带着技术来到这个“大孵化器”中,产业化便是水到渠成——2018年,杭州高新区公示了34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认定企业246家,数量列浙江省各区县首位,累计有效国家高新企业908家。

发展一个产业,能集聚大批人才,人才的集聚,又可以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从阿里巴巴18人开始创业,走向全球,到海康威视的28名研究人员创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企业,高新区(滨江)这片双创热土,成就了一个个创业创新的传奇故事,一批名优企业在滨江孵化并茁壮成长。同时,一批批企业又带动了一批批新兴高新产业集群在滨江集聚发展壮大,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从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轨迹中不难看出,高新区(滨江)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驱动之路。而在这条路径的每一个环节中,无论是“国产”还是“海归”,人才都能从中找到机遇。

差异化政策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2019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遇见滨江,遇见更好的自己——滨江机遇2019“才”年发布》,针对创业者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滨江答案,助力人才实现梦想。该区基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

比如针对初到滨江、带着技术并需要解决“扎根”问题的“种子”人才,该区围绕“房子”“孩子”和“养老”等相关问题,为人才列出了相应的选项。

针对“技术变项目”并急切希望成长的“幼苗”型人才,该区罗列了针对不同企业类别的“1+X”产业政策。比如,经认定入选“5050计划”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资助、500万元创业发展资助以及500万元银行贷款额度的基准利率贴息等。

而针对“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发展阶段的人才,该区则给出了“绿树成荫”发展机遇的详细说明。“有好技术,如何申请专利”“没有办公场地怎么办”“缺少资金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还详细梳理了不同问题对应的政府部门及详细地址和电话,为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同时,提出与人才“约法三章”,即“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亲清精到”,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做企业创新最坚定的支持者。

除了政策和服务支撑,滨江还有“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创新文化支撑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配套支撑,如通过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创建教育最强区、完善医疗养老和文化设施配套等举措,让人才“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深圳商报、手机中国网、杭州日报、浙江新闻网)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沈煜

新闻推荐

研讨中药创新成果共建开发评价平台

珠江时报讯(记者/林一峰通讯员/周金满)6月3日,中药开发的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力合(佛山)科技园举行,50多名行业专家、中医药企业...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创新和人才)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