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中的10名优秀成员受表彰。
佛山水,佛山情。6月5日上午,南方日报、佛山市河长办共同举行佛山“水义工”爱水护水方案路演大会,面向全市推出三大公益项目。这是佛山“水义工”主题公益活动的一个重要节点,也透露出了一个重要趋势:搭建开放平台吸纳多元力量参与,创新公益形式合力推动河湖治理进程,佛山“水义工”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开放平台
“水义工”队伍广泛吸纳社会力量
“佛山正朝着一个宜业宜居宜游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迈进,水资源水环境建设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繁重。”佛山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在5日的大会上表示,如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双丰收”,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佛山河长和湖长面前的思考题。
“在这方面,除了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保护与治理力度、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外,也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参与和支持。”该负责人表示,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是“民间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应当也完全能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
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由来自佛山各行各业的热心市民组成。今年4月12日,南方日报联合佛山市河长办发起佛山“水义工”公益行动及“水义工”爱水护水方案路演活动,面向全市招募一批热心市民,共同参与一系列爱水护水活动,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佛山。活动不设任何专业门槛,只要是热爱家乡水、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市民,就可以通过扫描活动招募海报二维码的方式,报名参加佛山“水义工”主题公益活动。
通过南方日报和佛山市河长办共同搭建的这一开放平台,上百名职业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的市民,怀揣着一份对佛山水的热爱之情聚集到了一起。目前,由这些热心市民们所组成的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已经成为了活跃在全市爱水护水一线的生力军。他们会积极巡河,及时记录身边的河涌变化,即时向河长反映河湖问题;他们会创作文章,在“佛山河长”南方号上开出五大专栏,既写出佛山水美,也记录他们对改善水环境的点滴思考;情之所至、歌以咏志,他们还在河边放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表达他们对家乡水的热爱:“永远给我,碧浪轻波,心中的歌……”
从4月至今,佛山“水义工”主题公益活动已经发起了近10个子活动,全部子活动都通过公开发布活动信息、公开征集“水义工”报名参与进行,充分尊重每一名佛山“水义工”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经过活跃度、专业度以及传播热度等综合评估,10名佛山“水义工”也从行动队伍中脱颖而出,登上5日路演大会的舞台接受表彰,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佛山水美”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形式
三大公益项目合力推动河湖治理进程
一方水土,一方人。喝着家乡水长大的佛山人,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身边的“母亲河”:官山涌畔,一群年轻人花了4个月,绘制了一张西樵镇的“河涌绿地图”,还探索出了“青年联动—市民参与—政府支持”的基层水资源保护方式;凫洲河旁,由幼儿园老师、附近居民组成的巡河队伍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也让凫洲河的人气指数居高不下;宝华涌边,一群常来遛娃的家长成为河长的“第三只眼”,帮助河长紧盯这条河涌的点滴变化……
此次路演的三大公益项目,凝聚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集体智慧。今年5月,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将许多爱水护水的好想法、好点子形成了项目书,并最终确定三大公益项目进行全市路演。这三大项目既着眼于佛山治水实际情况、为佛山的河长湖长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尝试利用更多方式来推动佛山河湖治理进程,具有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等社会意义,是佛山创新社会治理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大项目的带头人,也都是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他们不仅有着一颗热爱家乡水的心,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比如“我是小塘主——佛山小微水体治理探索”项目,其带头人丁月怡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也是一名长期致力于水环境保护的公益人,已经在张槎镇多所学校开展了“巡塘行动”;“佛山水佛山情——河湖讲述者创作计划”脱胎于佛山“水义工”行动队伍的首个个人专栏“天哥说河”,项目带头人刘望天就是该专栏的担纲创作者,他在水文系统工作已有20年,对佛山水情非常熟悉,还发表了许多关于佛山河湖的研究论文,水知识储备丰富;而“守望故乡水——爱水护水行动进农村”则拟在三水区南山镇的多个村居推进,项目带头人胡忠录本人是一名扎根三水基层的干部,并在去年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他对当地村居的情况了解颇深,同时也是三水一支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大海。可以预见,这三大公益项目将形成合力,切实推动佛山河湖治理进程,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只要每名"水义工"都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身边水、身边河做起,并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水资源水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澈、美丽。”佛山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
带动名镇兴起,推动对外贸易交往,孕育城市“根”与“魂”,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忠烈:
“佛山水”有三个“了不起”
“佛山的很多河流都叫做"涌",看似很小,但是佛山水很了不起!”在6月5日的佛山“水义工”爱水护水方案路演大会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者陈忠烈以三个“了不起”形容佛山的水文化。
陈忠烈形容,从古到今,佛山水不仅孕育了名镇佛山,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参与了近代中国的对外经济社会交往,更成为佛山人“气标两广”的根与魂。他表示,守望佛山水、爱护佛山水,是佛山人的共同使命。
水道变迁带动佛山兴起与珠三角开发
陈忠烈说,佛山水第一个“了不起”,就是滋润了佛山这座工商业名镇,并助推了珠江三角洲在明中叶以后的全面开发。
他介绍,古代北方的人、财、物要进入岭南地区的中心广州,必先经过粤北五岭之一的大庾岭,然后顺北江南下,才能抵达。中唐以后,五岭内外交通大势发生改变,白坭河、芦苞涌、西南涌等北江支流渐次淤塞,导致北来的经济活动采道更南的佛山涌入广州,这促使了佛山在明代兴起并发展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佛山水滋润了佛山,不仅促成了佛山的兴起,更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开发,使珠三角成为继长三角以后中国第二大的经济区域和经济重心。”陈忠烈说。
佛山水让广佛两地不仅有了直接而紧密的社会与经济往来,更让佛山早早参与到对外交往之中,成为近现代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陈忠烈认为,这是佛山水的第二个“了不起”。
他表示,明代佛山镇的兴起,促使了广州城往南拓城以密切与佛山的往来。此外,广佛之间的水道沿线,更形成了大量聚落、墟场、港埠和市镇,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这条自佛山经今桂城平洲到广州的水上通道,就是高度经济化的“珠江后航道”(前航道为现广州海珠区以北的珠江水道,后航道为今海珠区以南的水道)。
到了明中叶嘉靖年间,西风东渐,澳门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而与之相连接的正是“珠江后航道”。陈忠烈认为,一方面,佛山水通向外洋,与澳门发生联系,另一方面,清代的佛山“陶冶遍天下”,设有粤海关重要的贸易分关税口,“这些均表明,佛山早在数百年前便参与到世界性的贸易体系之中。这是佛山水的第二个"了不起"。”
佛山水孕育佛山人的气度与气势
“佛山水还培育了佛山的"根"与"魂",培育了佛山人的精神。”陈忠烈说,这种精神是容纳百川的气度,是勇于发奋、勇往直前的气势。这是佛山水的第三个“了不起”。
他以编修了清道光年间《佛山忠义乡志》的佛山文人吴荣光的一段话讲述了这种佛山情:“佛山为省垣重镇,四面环海,气运所钟,商贾辐辏,人文奋起,于今为盛。四方之迁者、侨者、从学而来者、宦成而归者……咸以风淳俗美,乡有贤耆,梯航簦笈,鳞萃云集……”陈忠烈认为,这就是因佛山水而兴的包容精神的体现。
佛山水还培育了佛山人凝聚团结、无往不利的精神。陈忠烈表示,时至晚清,尽管佛山水道因为淤浅逐渐失去航运价值,但佛山的士绅民众,数次通力合作开展清涌工作,这是佛山人爱水护水的先声;另外,位于南海、顺德的清代珠三角最大堤围水利工程桑园围,时有“铜锣一响,堤上数千人立聚”共同抗击洪水的情景,这又是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
陈忠烈表示,佛山人精神“气标两广”,并一直传承至今。他表示,佛山水是佛山的根魂,佛山情是佛山人的心灵家园。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水佛山情”与时俱进,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佛山人精神融为一体。改革开放以来,大佛山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同这种精神的支持密不可分。
“佛山水、佛山情的了不起,是佛山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的。”在陈忠烈看来,当前佛山发起“水义工”行动,正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罗琼卢浩能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新闻推荐
传承品牌历史·共享发展硕果太平人寿佛山分公司举办首届企业家族财富私董班毕业典礼
■学员们参观学习。近日,太平人寿佛山分公司组织企业家族财富私董班学员前往香港,开展第一期企业家族财富私董班毕业典礼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