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60后”大叔 “道听途说”觅童谣

来源:中山日报 2019-06-08 04:40   http://www.kcqsx.com/


童谣,民间为儿童编纂的歌谣,与民歌一样,承载着民间流传的传统文化。为人们所熟知的粤语童谣《月光光》《氹氹转》《落雨大》等如今也披上旋律的外衣,成为粤语文化圈内家喻户晓的儿歌。不过,中山方言研究者冯东航认为,这些可登上大雅之堂的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修辞“美化”,许多由民间口口相传的原生态童谣其实“野性十足”。在采集过程中,他感受到方言的鬼马有趣,也重遇了自己的童年。

边玩边唱《点指兵兵》

冯东航笔名舒饭,“60后”,在中山历史文化研究“朋友圈”中小有名气。在本土方言、历史典故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现著有《石岐话词语笔记》、《石岐方言故事》等作品。采集香山童谣,也是因兴趣使然。

这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寻觅,现代生活的环境已与当年童谣风行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现代人与童谣的相遇只能凭借机缘。几经波折,舒饭搜集到一些资料,发现广州、番禺、佛山、新会等地曾经对本土童谣做过较为系统的整理,出版成册,但中山的童谣则多散见于民间。“据我所知,《中山文史》曾经分六期刊登过华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整理的童谣,不过因收集者地缘出身的限制,它们多来自隆都(今沙溪、大涌一带)。”

中山老文化人刘居上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编辑出版过《中山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其中包括《中山歌谣》,可惜目前已难以寻见。记者查阅孔夫子旧书网发现,个别集子正被高价出售。人们平时可见的大多是经过文艺润色的童谣,原生态的版本屈指可数。

除了个人记忆,舒饭多是通过朋友圈的“道听途说”采集童谣,并定期将收获整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至中山”中。他的“香山童谣”现已更新了九集,内容图文并茂,兼有音频。有的帖子还引发诸多读者共鸣,自发贴上了其所知晓的另外版本。这其中就包括《点指兵兵》。这也是他小时候挂在嘴边的一首经典童谣。

舒饭解释,这首童谣主要是那时的孩子玩“点指兵兵”游戏所唱。六七个小孩围成一圈,伸出拳头,竖起大拇指,一个搭一个,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依次点。当唱到“点到谁人做大兵”的“兵”时,被点到的就是兵;当唱到“点到谁人做大贼”的“贼”时,被点到就是贼。如此分成了兵贼两大阵营。先由其中一个“兵”从一数到十,小贼们便四散逃开。数到“十”,那些小兵就开始去追贼,捉贼了。被兵追到的贼要入“营”,即在地上画个圈,入了营的贼不能越线。但其他未被捉的贼可以去救那些被捉的,他只需避过守营的兵,伸手拍到营中的兄弟,那兄弟便算得救,重新回到贼组织的怀抱。一场游戏大概可以耍二三十分钟,直到兵把贼全捉了为止。这时若意犹未尽,大可以把兵贼身份互调重新开始。

“越古怪,越好玩”

《点指兵兵》有多个版本,但最后那句“睇下边个同师姑婆倒屎塔”却几乎不变。“师姑就是尼姑,在粤语歇后语里头,好些就是拿师姑说事,如"师姑裤脚——绑死一世"、"问师姑借梳——赚得开口"等。”舒饭解释,童谣虽然为儿童编纂,其中却不乏此类“重口味”词语。不过,从儿童视角看,这些词语一是为了押韵好玩,其二也体现了孩子对“屎尿屁”的天生兴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污言秽语敏感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像《十二月歌》这样的童谣可能更符合家长的期待,它将每个月的本土风物娓娓道来,既充满民俗风情,又具有生活知识。可是,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很多原生态老童谣的用词是“儿童不宜”的,甚至存在性别歧视和嘲弄弱者(如以取笑残疾,达到语言的夸张效果)。有的童谣并没多少教育意义,纯粹是人们贪得意。如《拍大髀》“拍大髀,唱山歌。人人话我冇老婆,搦(nek51)起心肝攞翻个……”“我小时候就常听老人哄小孩睡觉时一边拍一边唱。”“50后”吴女士称。

在舒饭的童年时代,孩子以“放养”为主的,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丰富,童谣宛如孩子的精神“零食”,供其自娱自乐,打发无聊时光。

“小时候,做作业累了,我都会念上几句解闷。我们还会开展竞赛,谁学会了一首新童谣,就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有的孩子还会自己编造,大家互相评论,看谁编的最顺口。”舒饭说,这些童谣的内容自然也具备儿童文学的幻想成分,有着荒诞离奇的描述。

“在我看来,越古怪,越好玩。”舒饭说,“但记录和发扬是两回事,我并不在乎它们是否有教育意义,或者"三观"正确,只是将其作为语言标本来记录。如果要将其推广,那些"灰色"的童谣必然需要经过某种修正,但如何修改得不失语言韵味,则是考验改编者功力的事情。”

舒饭称,采集童谣,是因他“贪过瘾”,他并没有给它赋予过多的意义。“人应该做点有趣的事嘛。” 这位大叔微微一笑。他称,上了年级的人往往会通过校友群,重新与昔日同窗建立联系。可是,这些同学群多数在创建初期活跃一阵子,随后便归于平静。“此后,最能引发热烈讨论的话题多是老师的外号、少时的糗事,还有就是我征集童谣的时候。”舒饭说。好几首童谣版本是他身在国外的同学提供的。

童谣犹如一条看不见的长线,将天南地北的同学相互牵引。那里珍藏着他们共同的回忆。他们在童谣中再遇童年,不管身在何方,都能闻见乡音。本报记者 廖薇

新闻推荐

端午应节食品专项抽检合格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通讯员/卢沁)今天,端午假期正式开启,作为应节食品的粽子也纷纷出现在各家的餐桌上。记者从佛山市市场...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60后”大叔 “道听途说”觅童谣)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