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传承中创新佛山粤剧焕发新活力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6-09 01:04   http://www.kcqsx.com/


插画李世鹏

昨日,2019年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闭幕式在佛山市图书馆举行,今年恰逢粤剧被列入世界非遗十周年,主办方以粤剧为主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成果保护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近年来粤剧在佛山取得的保护成效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6年10月,佛山市颁布《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起了各方的连锁反应;2017年3月底,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在广佛两地上演,该戏复排引起了粤剧界的轰动;2018年9月26日,持续一个月的“佛山市首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开幕,佛山粤剧院也借此机会在澜石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教学……近年来,在佛山粤剧传习所和众多戏迷的推动下,粤剧的传承与推广出现了很多创新性的做法和探索。

◎粤剧文化园打造成粤剧文化新地标

今年5月公布的“佛山粤剧文化园”规划令人振奋。佛山市政府计划投资3亿元,将园区打造成集剧院演出、非遗传承交流展览、粤剧数字体验、少儿粤剧、文化休闲、剧团营运以及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和“体验式”的剧院综合体,成为粤剧文化新地标。

根据规划,项目由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主导,粤剧文化园包括1100个座位的大剧场、500个座位的小剧场、250个座位的先锋剧场,涵盖粤剧文化展览、培训、文化消费休闲等配套功能,总建筑面积32077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项目设计与佛山本土文化巧妙融合,运用了抽象手法,参考粤剧红船、琼花会馆、祖庙万福台等文化符号,将粤剧脸谱、水袖等元素在建筑中进行艺术再现。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位于佛山经堂古寺文化保护区内,这座曾见证过世界戏剧史上首次艺人参与农民革命战争的经堂古寺,将成为佛山粤剧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剧文化园将于今年10月动工,计划三年内落成。

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认为,佛山粤剧文化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软硬件设施,应该选定驻场剧目,建立起驻场演出制度。“这样既可以告诉大家这是粤剧的发源地,同时也可以训练青年演员。”他建议,如果还能引进“百戏名家工作室”入驻,营造出戏剧氛围,将粤剧文化园打造成粤剧和戏曲创作的高地,举办各种比赛、表演、论坛、研讨会,形成衍生品,形成戏曲文化产业链,将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我们不仅要成为龙头,还要建设码头。”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佛山粤剧文化园如果能建成质量最棒、可看性最强、凝聚力最大的戏剧文化园区,就能成为全国的戏剧码头,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真正发挥佛山粤剧发源地的优势,从而成为引领中国传统文化的潮头示范。

◎粤剧特色学校从“少儿粤剧艺术节”开始

去年10月26日,佛山市首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在琼花大剧院落幕。“少儿粤剧艺术节的效果,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想。”佛山粤剧院副院长杨雁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一度很担心没有学生愿意报名参赛,没想到初赛就来了400多人,全市有29所学校准备了46个节目。从初赛到决赛,佛山多个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观看人次超过80万。

据悉,少儿粤剧艺术节面向佛山5~12岁学习粤剧粤曲的少年儿童个人或团体征集粤剧作品,以展演形式进行评选。“之所以面向幼儿园和小学的少年儿童,就是因为粤剧观众已经出现了断层。”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告诉记者,“通过粤剧艺术节的形式,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展示平台,也更容易让学校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粤剧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参加少儿粤剧艺术节比赛的29所学校,不少在10多年前就已经先试先行,开展粤剧曲艺特色教学。如今,全市已有22所学校开展粤剧特色教学,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粤剧新苗的队伍。比如佛山市西樵第一小学,把历史课本编成课本剧;2009年,佛山一小成为粤剧粤曲进校园计划的“曲艺训练基地”,还专门编撰了粤剧校本教材;2013年,顺德均安镇为两家少儿曲艺培训基地挂牌,该镇文化站定期派出老师,指导该镇天连小学和南面村童圆幼儿园进行曲艺培训;北滘承德小学则成立了粤剧团,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培养;龙江镇华东小学开设戏曲班,外聘了3名专职粤剧教师,排演的粤剧剧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根据《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佛山市到2020年将建立50所粤剧特色学校,目前佛山已批准命名22所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并由佛山粤剧院通过送戏进校园、社团辅导等方式推动粤剧特色学校建设。据了解,今年佛山将继续举办少儿粤剧艺术节。李淑勤表示,佛山粤剧院作为粤剧非遗传承单位,也将面向有需求的学校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佛山戏剧节粤剧故里筹划全国戏剧节

2003年,佛山市政府与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当代戏剧之命运”全国研讨会。这场汇聚了全国100多位专家学者的戏剧大讨论,当时在全国戏剧界影响很大。那时中国戏剧处在困惑期,16年来,中国戏剧的面貌发生了大转变,变得充满自信。

很多专家都看好佛山作为粤剧发源地的优势。佛山也正在筹划全国性的戏剧节活动,以佛山这个粤剧故里对接全国各大剧种和全球的粤剧行业,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陈新文透露,计划在每年七八月份邀请全国各大戏剧名家、各类剧种剧目到佛山演出。

赵志刚认为,佛山应该抓住粤剧发源地这个优势,往“粤剧戏曲小镇”的方向发力,发挥粤剧发展领头羊的作用,举办包括全球粤剧嘉年华、全国粤剧专业比赛、全国少儿粤剧演唱大赛,与全国和省级媒体联手,形成眼球效应。

对于戏剧节这样的纪念庆祝类活动,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谢柏樑认为,可以吸取昆曲的经验,“每一次昆曲的纪念和庆祝活动都做得很好,佛山可以赴昆山取经,学习他们举办非遗纪念盛典的经验。”

浙江“乌镇戏剧节”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是当代文艺青年每年刷身份感的地方。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认为,佛山作为粤剧发源地,应该更加注重粤剧文化家谱的修订,挖掘粤剧名家文化资源,例如著名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另外,佛山可以考虑设“南国剧本奖”,或者举办以某个知名佛山籍粤剧名家命名的戏剧节。

◎《香花山大贺寿》粤剧“四件宝”登上邮票

2017年3月30日、31日,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在广佛两地上演,22位国家一级演员含全省15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集体参演,该戏上演在国内外粤剧界引起了轰动;10月15日,《粤剧》特种邮票《祖庙万福台》首发,该邮票以佛山粤剧院的演员作为人物原型,再现了粤剧传统例戏“四件宝”——《香花山大贺寿》《六国大封相》《玉皇登殿》《天姬送子》的演出场景。

为何一部传统例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李淑勤介绍,1960年至1962年,在当年佛山专区利用50年代初几十位从东南亚回国的粤剧红伶,培养新中国自己的粤剧人才的基础上,由1957年组建的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开设岗、陈村等地粤剧训练班培养新人,整理南派传统,重排《香花山大贺寿》《玉皇登殿》《天妃送子》《六国大封相》四部传统例戏,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广东现存的版本和香港演出依据的依然是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1960年的演出版本。”

佛山非遗专家梁国澄介绍,《香花山大贺寿》这部独特的例戏,包含了粤剧南派传统中的韦驮架、降龙架、伏虎架、叠罗汉、人龙舞等传统表演功架,观音十八变等传统表演程式和大量龙虎武师的武功套路。上世纪60年代,当时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曾组织排演后,就再也没排过。该戏复排演出对于今天的粤剧舞台,具有相当高的运用价值。

从2013年开始,梁国澄作为佛山粤剧传习所顾问,主动推动了很多佛山粤剧传承发展的项目,包括《佛山粤剧60年》口述史工程、李淑勤收徒仪式、周末大戏台、《香花山大贺寿》复排等。梁国澄认为,复排《香花山大贺寿》虽然费时费力费钱,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香花山大贺寿》复排后,佛山粤剧传习所还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全剧演出和功架、程式、技巧在复排中分项纪录保存。今年,佛山粤剧传习所计划开展“文化佛山·粤剧"四件宝"”赴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演示活动,并赴法国进行传统粤剧展演。

粤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整理的《粤剧剧目纲要》记录了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粤剧演戏提纲共有1565个。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表示,佛山粤剧院所保存的传统剧目,尤其是那些有完整剧本的,值得好好下大工夫筛选、研究、加工、提高,实现创造性转化。采写/佛山文化周刊记者王方亚

新闻推荐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报名火爆 佛山两考点名额“秒满”

佛山日报讯记者林舒报道:2019年下半年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于5日下午2时启动报名。据了解,此次佛山仅大良实验小学、佛山北...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传承中创新佛山粤剧焕发新活力)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