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镇中学生在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未来工程师”博览活动上获得金奖。/学校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舒、陈颖欣
有着113年办学历史的九江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九江镇中”),是坐落于南海九江的一所普通初中。虽然学校偏隅乡野,但它却将本地农村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培养成“小创客”“小学霸”,频频收获国际大奖,还将牛津、剑桥学霸请进校园,开展面对面交流。“即使身处珠三角"西伯利亚"地带,我们也要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让学生未来走得更远。”校长陈海燕表示。记者近日走访该校,探寻这所普通初中取得不普通成绩的秘诀。
创新学习模式“火车头”变身“动车组”
九江镇有三所公办初中,每年初一年级首次联考,九江镇中的综合分在三校中总处于劣势。但到了三年后的中考,九江镇中却总能跃居全区前茅。近15年来,该校14次获得南海区公办学校中考优质高中上线率第一。
“生源起点真的不高,5所对口生源小学都是村办小学。有的小学规模很小,一个老师甚至要带两个年级。”陈海燕坦言。那么,九江镇中的超强“加工”能力从何而来?陈海燕认为赢在“学习创新”上。
陈海燕介绍,过去学校注重发挥榜样作用,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带”;但前两年,学校班主任团队到厦门学习“学生共同体”文化,回来后将“火车头模式”改良为“动车组模式”,经过充分沟通与培训,每个班按4~6名优势互补的学生组成“动车组”。“动车前进的原理是复合制动,因此动车组学习模式不只是"优带差",而是将小组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成员身上,后进生也有责任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团队力量实现复合制动。而老师也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个孩子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激励他。”
专项训练与问题驱动亦是九江镇中创新学习的做法之一。陈海燕介绍,学校会通过摸查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项,再针对问题开展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扎实基础的保证。根基扎实了,楼才能起得高。”陈海燕说。
开展科技创新学子频获国际大奖
除了办学成绩,九江镇中最广为人知的办学品牌便是科技创新教育。今年10月底以来,该校学生已先后在2019年第七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第71届德国纽伦堡iENA国际发明展上收获多项金奖。
九江镇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南海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铺开,时任校长梁世安嗅到这一先机,开始开展校内科技活动、开设校本课程,推进科技创新教育。随后几年,九江镇中组建师生团队深耕“头脑奥林匹克”“疯狂创客”“创意风暴”等竞赛项目,在校园内掀起浓郁的科创氛围。截至目前,该校师生获国际奖项16个、国家专利作品72项、省级以上荣誉和奖励128项。2019年,该校被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授予全国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显著的办学成果也为九江镇中赢得更多国际资源。2018年3月,九江镇中被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荐参与第三届“牛剑精英学子”来华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牛剑精英”面对面交流。该校还与英国、美国等国际学校成为“姐妹校”。
培养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赋能
科创活动之外,九江镇中的校园活动亦是丰富多彩,每学年都有历时一个月以上的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虽然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小,但我们的活动不会止步。”陈海燕表示,学校关注的并非参赛成绩,而是为学生的未来赋能。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开展活动对学生学业造成的冲击,九江镇中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将活动与学科相融合,语文科开展“朗读者”“草地诗乐会”等活动,英语科开展“英语趣配音”,体育科开展足球、篮球联赛等。近年,学校还基于STEM教育理论深化课程改革、增设选修课、强调学科融合,开展立足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活动执行上,学校通过项目管理制充分放权,由行政人员分别带领项目组落实执行,让学科老师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为避免学科间课时“打架”,学校自新学年开学起便规划好“学科周”,各学科轮流开展活动。
学生后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便是对九江镇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有力验证。据悉,该校已有5名毕业生考入清华、北大。2018年,该校获得南海区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先进学校一等奖,是该区公办学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希望能为孩子缔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陈海燕表示。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黎俏婷通讯员李印报道:昨日,2019年南海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示范单位表彰大会举行。现场,31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