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文化节开幕式独唱芭蕾舞表演专题
11月29日,2019第十六届康有为文化节闭幕式在丹灶康园南海会馆前广场举行,标志着这场历时1个多月的文化盛宴圆满落下帷幕。康有为文化节不仅承载着文化惠民、文化悦民的使命,也让社会各界从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中,多维度见证丹灶镇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的进程,领略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主线下正在起飞的丹灶风采。
文、图/高敏华、叶迟华、张柏林
一场晚会生动演绎丹灶自信
11月29日,2019第十六届康有为文化节闭幕式在丹灶康园南海会馆前广场举行。一场乡镇级别的晚会却大咖云集,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高侠带领丹灶中心小学学生一同朗诵《丹灶赋》,《丹灶赋》反映了丹灶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古往今来的发展历程,是一篇吟诵丹灶的传奇美文。晚会上,还有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乔建军等为丹灶观众倾情演绎,央视星光大道特邀节目演员宾丽组合也带来的杂技《肩上芭蕾》……本土节目方面,以丹灶罗行竹编为题材进行创作,唯美地再现了丹灶“竹编人”辛勤劳动场景的原创舞蹈《“竹”福》,传承发展非遗文创产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反映丹灶良好乡风、家庭和谐的小品《有样学样》,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还有以刚刚结束的2019年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其中4个优质项目签约丹灶为创作蓝本,充分反映丹灶高质量全面发展的相声《安全生产论》等,擦亮有为文化品牌。
艺术源于生活,一场高质量晚会上演,正生动地演绎出丹灶骨子里的自信。事实上,仅今年10月、11月,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和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等两个国家重量级大会在南海举办,丹灶作为这两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迎来了世界聚焦的高光时刻。UNDP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落户丹灶仙湖氢谷,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197)联络处、浙江大学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佛山分中心等11个企业机构也选择进驻仙湖氢谷,进一步健全丹灶仙湖氢谷氢能产业链。在智能安全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作为安全产业的集聚地,也迎来了一批重大安全平台的启用或揭牌,其中包括投资1.8亿元的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未来将扮演起推动安全产业集聚的“国际机场”角色。此外,ThinkSafer本质安全研究院、DNV-GL国际安全评级学院、佛山市南海区安全产业协会同步揭牌,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上4个重点安全产业项目落户丹灶镇……一系列产业利好支撑起丹灶自信的脊梁。
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康有为,这位清代变法维新推动者,为家乡丹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2019康有为文化节已经是第十六届,十六载春华秋实,先贤的精神财富一次又一次绽放出不一样的风采。
本届康有为文化节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呼应丹灶镇“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设高质量全面发展标杆镇”的发展理念以及“一岛两湖”文旅产业布局,结合深厚文化底蕴、生态旅游资源、休闲运动元素,打造充满激情活力的文旅盛会。自10月11日启动以来,2019康有为文化节连续推出五大精品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音乐嘉年华、抖音短视频大赛、报告文学奖、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等,通过“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潮流”等创新文化活动,为群众献上一道道地道的精神文化大餐,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例如“我要上康有为文化节大舞台”少儿缤纷才艺大赛,在报名期间获得广大中小学、培训机构和个人的踊跃参与,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便收集到近百个参赛作品,其中不乏佛山以外地区的少儿参与。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三届“有为杯”报告文学奖,汇集省内优秀作品,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展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成就,反映社会新风貌。在抖音短视频大赛中,吸引全国各地网友晒出心中的“丹灶故事”以及文化节的精彩瞬间,在良登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中,游客们通过趣味民俗活动感受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效,传承非遗文化……一个个“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不仅受到群众们的热烈喜爱,创新的活动形式也让“文化大餐”变得更可口、更丰盛,让丹灶的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群众文化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正逐步形成。
文旅盛宴助力乡村振兴
本届康有为文化节闭幕式晚会,选取在康园南海会馆广场举办。康园总规划控制面积400亩,其中生态保育区250亩,实际建设面积约150亩。康园规划定位为市政公园,融合城市配套设施和文化旅游景区功能于一体,是佛山市和南海区城市升级项目。其中,康有为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模拟、幻影成像、交互式媒体等多种方式,再现康有为的生平经历和毕生成就。南海会馆内设有《北京南海会馆展览》、《南海科举名人展览》两个基本陈列。《北京南海会馆展览》主要展示会馆的起源、功能、文化以及北京南海会馆的建筑布局、历史沿革、相关重大事件等,着重介绍康有为在北京南海会馆的经历。康有为博物馆已然成为南海、丹灶一张响亮的名片。
事实上,近年来丹灶着力提升城市形态和城市魅力,提速建设“一岛两湖”,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特别是把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基因融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深入谋划推动有为水道、仙岗古村、康园连片成型发展,整合翰林湖、仙湖等生态资源,不断丰富美丽乡村旅游线路,主动连接和融入西樵山国家级文旅圈层,打造独具特色的有为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生态文旅创意公司和人才集聚,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形态注入了富有内涵的软实力。
今年9月26日,在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上,丹灶正式发布有为水道项目,利用其“人文相似、历史相通、水道相连”的独特人文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携手广州日报、佛山日报、佛山电台FM924(南海频率)、珠江时报四家主流媒体,创新政媒合作模式,聚焦“有为水道”连片示范区,对其串联起的四个村(居)实施“媒体驻村”项目,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主题合作,为珠三角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径。
新闻推荐
西樵镇党建先锋e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互联网+党建+党媒”的融合文/图张闻梁小英今年10月30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