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南海 > 正文

如何破解青黄不接,为会馆注入新生命力? 对话青年团团长:岭南新生代的呼唤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2-11 06:03   http://www.kcqsx.com/


华人文化生命力和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年轻人。图为马六甲老城。戴嘉信摄

从落地生根到开枝散叶,海外会馆一直是世界各地华人的凝聚中心。

时代的变化,让华人会馆变得有些尴尬:会馆普遍出现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资源不足现象。

华人文化生命力和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年轻人。以会馆为代表的传统载体,如何焕发新活力?如何吸引青年力量加入,完善培育机制,做好新老交接?南方日报寻访全球南海会馆跨国调研组采访了6位会馆青年团团长,倾听他们对会馆未来发展的新想法、新尝试与新互动。

●李欣刘嘉麟蓝志凌吴帆

世界南海联谊总会青年部副部长、槟榔屿南海会馆青年团团长陈国雄:

我有一个小理想,为中马年轻人搭桥梁

槟榔屿南海会馆青年团最初称为“青年组”,成立于1985年,旨在鼓励年轻同乡加入成为会员,通过栽培年青一代,使其日后成为会馆的接班人。1996年,青年组改名为青年团,由李劲兴担任顾问,如今的会长白裕斌出任团长。当时青年团极为活跃,众多年轻乡亲纷纷加入。

在这30多年间,青年团举行了多种活动,团务工作蒸蒸日上,也提升了会馆的声誉。例如,1995年,当时的青年组第一次在会馆礼堂主办全槟南番顺儿童绘画比赛,盛况空前;1997年,青年团协助母会成功举办“慈歌善曲卡啦OK观摩赛”,为慈善机构筹募经费;2000年,青年团再次成功协助母会举办“南海共创善心千禧夜”,筹获逾7万元马币捐款,为末期癌症病患者而建的慈悲医院充作基金。

青年团在会馆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在10年前就加入了会馆,一直担任青年团团长的职务,在前两年同时被推选为会馆的副总务,是马来西亚联合总会青年部部长,也是世界南海联谊总会青年部副部长。从2015年起第一次回家乡参加恳亲大会以来,我每一年都会回到中国回到南海,与南海外事侨务局建立起很好的联系。

作为青年团团长,我非常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当地年轻人走出马来西亚,走进南海。年轻人都喜欢往外闯,我希望能借助我的微薄力量,搭建起马来西亚和南海年轻人的桥梁,为有兴趣到中国投资到南海投资或者回乡探亲的年轻人提供方便。为此,由我牵头,在南海外事侨务局以及世界南海联谊总会的帮助下,在槟榔屿南海会馆内发起成立了马来西亚南海总商会,首先从经贸切入,搭建起南海和马来西亚产品进出口以及投资的桥梁。

我每年都会回到南海出席南海的活动,也会帮助马来西亚年轻人在南海寻找机会。可能因为本身祖籍是南海的缘故,每次回到这里我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南海给我的感觉特别亲切,我觉得南海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地方,也有很多机会等待挖掘。

槟榔屿南海会馆是现存海外最古老的南海会馆,再过8年将迈向创办200周年的新里程。白会长有一个大理想,想将南海会馆打造成南海文化展示中心。而我作为会馆的副总务以及青年团团长,也有一个小理想,希望能通过自己和外事侨务局的联系,把南海文化带到马来西亚,通过在会馆展播南海宣传片,挂上康有为等杰出南海人的肖像,以及未来设立文物馆等做法,让更多南海乡亲乃至当地人能够了解南海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历史。

霹雳南海会馆青年团团长陈家健:

只要心系家乡,就能为会馆尽一份力

在父亲的推荐下,我在6年前加入了霹雳南海会馆。2018年,我当选会馆青年团团长一职。实际上,刚开始,更多的是父亲希望我加入,但进入会馆的这些年,我对会馆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刻的变化。

在南海会馆,不仅能联系乡情,我们还能通过这一平台接触更多的人,比如与番禺会馆、顺德会馆等其他会馆的会员开展交流。聚焦当下的热门话题,齐心协力为会馆事务出谋划策。同时,会馆里不仅团结了乡亲,还聚集起各行各业的人。有人提出相关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

现在,大多数会馆都面临青年力量缺失、老龄化严重等难题。会馆十分渴望年轻人的加入。但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了解自己的祖籍是哪里的。

我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小时候,我的爸爸、爷爷都有跟我讲家乡的故事。这几年来,我也回了好几次家乡,走走亲戚。一站式的政府服务、便利的移动支付、便捷的交通网络……每次回到佛山都觉得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还记得父亲跟我讲第一次回家乡情景。那会儿交通还远没有现在便利。家在佛山的亲戚骑了很久的自行车到广州接我爸爸到佛山。现在,甚至不需要带现金,只需要通过手机打车即可,非常方便。

我从小在怡保长大,现在在吉隆坡就业。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向往去吉隆坡等大都市工作,所以相较之下,留在怡保的年轻人并不多。这也是对会馆未来发展的一个考验。但我觉得,只要心系家乡,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能为会馆的发展尽一份力。

对于会馆如何吸引年轻人,我认为,可以通过组织系列活动,让他们重新认识会馆。比如,在2016年,我作为发起人之一,联合霹雳顺德、番禺等会馆青年团一起组织了一场“寻找童年”的活动,邀请父母带小朋友来会馆,让小朋友体验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活动很成功,吸引了500—600人参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部分人对会馆的刻板印象。其实会馆是很有活力的,活动也很新颖。

不过,要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这对当下很多在忙生活的年轻人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抽出这么多的时间。但希望,接下来能与其他会馆青年团加强沟通交流,多联合组织一些活动,做大做强会馆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希望我们的会馆能多保持讲家乡方言的传统,鼓励年轻人多讲方言。语言的传承同样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向。接下来,我希望通过自身力量,借力会馆平台发出不一样的乡音呐喊。

安顺南番顺会馆青年团团长江志良:

为年轻人创造机会,把会馆当终生事业

我认为,会馆不会倒。为何我这样说?可以从过去到现在整个安顺南番顺会馆的经历看出来。

首先,我们先看会馆这些年来做的事。过去,因为锡矿,我们的先辈来到安顺,并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安顺给自己带来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安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安顺斜塔就是重要的例证。这是南海先贤梁全忠在1885年所建,百年来一直屹立在安顺市中心。当地人都很感恩有这座塔,感恩梁全忠,因为这座塔过去最初的用途是储水,斜塔顶楼上有个大蓄水池,为当地人供水。安顺斜塔已被列为国家博物院管理的古迹。目前,当地有很多房屋也都是南海人建成的。在安顺,岭南味道是很浓厚的。可以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当地的发展,是会馆一贯所坚持的,这也是会馆成长的根本。

现在会馆仍然坚持先贤们的做法,持续不断地为当地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如,今年中秋节期间我们举行了连续3天的中秋灯会,让全体安顺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华人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让它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盛事。除此之外,我们的会员都不断参与各种公共事业,积极为当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强自己的同时,也要服务社会,这仍是我们的宗旨。

其次,我们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无论是语言、美食还是舞狮、节日,都得到了所有族群的认同。目前,对整个马来西亚来说,讲粤语是可以通行的,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很大包容性与融合性的,我们的文化是可以很好地融入当地的;讲起美食,作为华人传承文化、寄托乡愁的载体,美食不仅寄托了我们的乡愁,更吸引了所有人,比如肉骨茶就是举世闻名;讲起舞狮,这更是受到了整个马来西亚的欢迎,不仅受华人喜爱,其他民族学习舞狮也有很多;讲起节日,如刚提到的中秋节及春节,都得到了全社会的喜爱及参与。

最后,我们再看会馆的转型。目前,会馆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严重。以安顺南番顺会馆为例,随着锡矿业的萎缩,安顺当地的就业机会以及发展机会相应减少了,这让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安顺到吉隆坡等地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选择。要让会馆得到年轻人的青睐,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年轻人如何得到更好、更大前途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借“一带一路”新机遇,将更多机会引到会馆,让会馆成为一个创业平台。如果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好的发展机会,我相信有志于参与公共事业的年轻人自然会愿意回到安顺,将会馆的发展当做他的一份终身事业来推进。

山打根南海公会青年团团长朱志强:

让山打根成为岭南文化展示窗口

虽然我还一次都未回过南海,但对于家乡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希望能回南海去学习交流。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南海的文化更多地在山打根这个旅游城市展现,让山打根成为海外岭南文化的展示窗口,让更多人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

山打根做这一切是有条件的。早年因为英国殖民地开拓,有大量的亚洲劳工被运送到婆罗洲山打根,其中就有很多南海、番禺等地的广府人。山打根全盛时期,是一个以输出木材产品而盛名远播的港口,当年被冠以“小香港”之称。在这里的华人比例还是较高的,很多当地人都会讲粤语或简单的国语,在这里语言交流不是问题。所以,如果我们能将会馆作为平台,传播岭南文化是可行的。

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更多了解岭南文化、愿意传播岭南文化的年轻人一起来做。目前,山打根青年团总共有10余名年轻人。如何做好整个青年团的培训,让他们更深入了解故乡的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然即使是这个平台搭建好了,也会变成一个空壳。

事实上,会馆已经在加强年轻人对故乡的了解。今年11月份,由南海区外事侨务局主办,山打根南海公会等协办的2018马来西亚华裔青年(南海)冬令营就在南海举行,我们的年轻人用10天时间亲身感受了家乡南海及佛山发展成果。在为期10天的冬令营活动中,他们参观了西樵山、九江酒厂、叶问纪念馆、佛山祖庙等,体验了西樵大饼和九江煎堆的制作、狮头扎作、剪纸竹编、金箔锻造、玉器雕刻和佛山武术等,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南海及佛山的人文历史、产业特色、高新科技和传统文化。

我认为,这种活动应该多举行,不仅是山打根,其他地区的会馆也都可以更多地参与进来,不仅组织已入会的年轻人,更要组织更多南海籍的青少年参加,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南海、了解佛山,才能让他们对故土有概念、对故土有牵挂。这样会馆才会有发展下去的基础和动力。

抛开会馆发展,从更高层次看,这实际上也是对华文教育事业给予巨大支持。无论是打造平台还是组织冬令营等活动,都将给华文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为华侨华人架起一座座文化沟通的桥梁。

霹雳番禺会馆青年团团长徐钰珮:

放手给年轻人发挥,会馆会有新天地

霹雳番禺会馆前身是番禺公会。1934年春祭时,当时的公会成员决定扩大组织,并于1935年获得注册,将会所迁移来怡保。霹雳番禺会馆的现址是1954年建好的,从建成搬入至今已有65年历史。

我是现任霹雳番禺会长的女儿。因为家人的关系,我接触会馆的机会很多,并在2010年加入霹雳番禺会馆,当时才25岁,至今已经9年了。2018年我当选为青年团团长。目前,青年团有近40人。

得益于霹雳番禺会馆老一辈理事们思想比较开明,让青年团和妇女组举办了很多活动以吸引青年,使更多年轻会员多参与其中。因为在以前,会馆往往是由理事会主导,而现在放权给妇女组和青年团,他们有了更多自主权,可以吸引新鲜的血液加入。

青年团会有针对性地办讲座,比如说怎么拼搏事业,怎么规划工作生涯。妇女组则会在新年、端午、冬至等节日准备菜肴、交流厨艺。

我们也感受到放手给青年团与妇女组给会馆带来的变化。年轻人新的思维会产出不同的火花。很多年轻人都有在某一领域的专长,我们希望马来西亚年青一代能有更多人进入会馆,让会馆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年轻团队,使会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同样,妇女组在会馆中年龄层次也较为年轻,而且非常活跃。她们很多来自于家庭,擅长唱歌、烹饪等。我们也根据上述特点,与妇女组共同举办了一些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妇女在家庭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这也延续了会馆本身所拥有的社交联谊功能。

我认为,霹雳番禺会馆还可以联合其他组织共同开展活动。不仅是乡团组织,还可以是行业团体等,从而扩大交际网络。这样也可以遇到更多的番禺乡亲。比如,我们的青年团会参与其他青年团的活动,进行资源共享,办起事来也就事半功倍。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会馆的感情不深,认为会馆是老一辈联络感情的地方,和年轻人没有太多交集。其实会馆可以通过自身资源,无论是在人脉还是事业家庭方面帮助到他们。

接下来我们有20个会馆的青年团将联合举办二十四节令鼓表演。这个是中国鼓到马来西亚后,结合二十四节气、书法和广东舞狮鼓艺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鼓艺表演。我们青年团将代表霹雳番禺会馆参加。

对于青年团的很多成员来说,已经是到马来西亚的第二、第三代华人。虽然一些中华文化和习俗有些已被简化,但是大多数的传统文化都被传承了下来。这要感谢先贤和老一辈们的坚守和努力,作为青年团团长,我认为我也有责任义务保留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年青一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知道他们的先辈是怎样来、怎样打拼、怎样创造出一片天地来。

霹雳顺德会馆交际、青年团总务曾少轩:

将责任担在肩,把会馆传下去

我是在霹雳怡保出生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和爸爸说起我们的祖籍是佛山顺德,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并不知道怡保有霹雳顺德会馆。直到几年前有一天路过霹雳顺德会馆,因为好奇走进了会馆,也因此和会馆结缘。

以前,印象中会馆就是一个老旧的组织,但加入会馆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个很有意义的组织,它让我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由此认识了更多同乡。在平常的交流聊天中,会长何瑞麟经常会和我们说到一些家乡的典故,告诉我们要多留意家乡的消息,并教我们如何通过上网和看书去了解与顺德有关的信息,告诉我们要多看家乡节目,学说家乡话。在何会长的教导下,我们都受益匪浅。

在这里,老中青三代坐在一起聊天不会有代沟,何会长非常重视我们青年团提出的意见,经常会把会馆的重要活动全权交给我们来举办;考虑到我们年轻人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他也会体谅我们,帮忙协调错开大家的时间。在顺德会馆中,我感受到了温暖,更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因为对顺德会馆感兴趣,经常参与顺德会馆的活动,我在加入会馆一年后就被选为青年团的总务,并当选了会馆理事会成员。

在会馆的传承方面,何会长花了很大的心血。在去年换届前何会长专门去政府修改了社团章程,改变了注册制度,扩大了理事会成员数量。这一届理事会新增了5个成员,且新增的5个成员都为年轻人。目前理事会老中青占比为4:9:10,青年占比较多。

为了继续传承文化吸引年轻人的加入,会馆也做出了很多尝试。南拳粤剧是佛山文化顺德文化的精粹,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一度停办了20年。5年前,会馆又复办了粤剧团,请专业师傅教唱粤剧,并拨出相应经费教乐器等,在推行粤剧的同时也是希望更多祖籍顺德的年轻人了解家乡文化。

同时,会馆还会经常组织会员回到家乡看看。像何会长所说的,在没回到家乡前大家对家乡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回到了之后整个思想都有所转变,也会更活跃地参与到会馆的活动当中。同时,会馆还会在会庆或者举办活动时播放与家乡有关的照片,利用大家的好奇心使更多人加入会馆。再加上如今中国的富强,也使得年轻人想更多了解中国了解家乡,越来越多的会馆乡亲也在主动介绍周边人加入。就在去年,顺德会馆成功新增了几十名新会员。

一个会馆就是一个家,要好好呵护它。我们都希望能更好地通过会馆推动佛山尤其是顺德文化的传承。作为年青一代,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会馆,使会馆一直延续下去。

新闻推荐

菱王电梯 重载快速货梯达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不停步,“金牌+银牌”孕育工匠精神

菱王电梯试验塔。受访企业供图几天前,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的货梯招标采购项目结束,菱王电梯成功中标,中标金额超2000万元。...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破解青黄不接,为会馆注入新生命力? 对话青年团团长:岭南新生代的呼唤)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