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个样本企业分布在家电、互联网、房地产、医药、通信、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其中汽车行业的企业样本数量最多。从行业来看,互联网、房地产、食品饮料行业的捐赠情况均已显现出“巨头效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企业体量差距较大,比如房地产行业;二是按捐赠物资估算价值,比如蒙牛捐赠7.4亿元中,按实际产品进行估价。
需要指出的是,采集的147个企业样本中包括对10家文旅企业的样本观察,由于此次文旅行业受到的冲击巨大,企业捐款很少。对于文旅行业来说,“活下去”就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聚焦家电、通信、医药、食品饮料、文旅这几个行业疫情下的应对,也可以从战“疫”行动中探寻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
家电
家电行业参与形式主要以捐赠空气净化器、空调等家用电器为主。其主要捐赠对象为防疫医院,行业中的企业捐赠方式较为传统,主要是与业务相关的捐赠,简单且易操作。除了格兰仕在1月23日紧急调拨包括高效杀菌消毒的光波炉、健康烹饪蒸烤箱在内的第一批救援物资外,行业响应时间主要在1月29日-2月2日之间。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公益项目运作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业内人士预计,等物流行业与家电企业逐渐复工后,健康类家电还会迎来一个消费井喷,防御类产品如消毒、杀菌产品以及免疫类产品,如迷你小家电等,也有望成为购买的热门产品。
通信
在灯火不熄的武汉黄家湖,一座万众瞩目的医院拔地而起。经历10天10夜奋战,这座总建筑面积7.99万平米、可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于2月6日开展验收并逐步移交。为这家医院提供通信网络的重要建设方便是中兴通讯。华为、中兴等14家通信企业不仅捐赠现金,同时还在前线搭建起信息桥梁和保障工作,可以说是员工参与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本次疫情防控中,5G在智能医疗等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5G为代表的通信新技术为防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包括智能医疗、大数据、云产业等应用表现亮眼,云计算板块趋势在未来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医药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行业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既对外捐赠物资自身也参与疫情防控的科研中,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送上一件件“利器”。医药企业的抗疫行动包括两类:一是捐赠抗病毒药物、中成药等急需物资,以及捐赠医疗设备和试剂,比如CT设备及相关服务;二是开启义诊通道为公众免费答疑,支持疾控部门科研。
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的大手笔捐赠主要集中在乳业和酒业。蒙牛、中国飞鹤、伊利三大乳业捐赠额度超10亿元,舍得酒业、茅台集团、五粮液捐赠金额达1.5亿元。同时还可以发现,食品饮料主要以单笔捐赠为主,捐款总额较少,应急动态处理能力不及时。
“民以食为天”,食品饮料企业在疫情中的捐赠行为会更具人情味一些。比如,玛氏捐赠了20万元的士力架及缤善BE-KIND产品用于改建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及采购疾病防控用品,并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建筑火神山医院的工人及时补充能量。同时还捐赠了重量为6.8吨和1.5吨、总价值超过40万元的犬猫粮,由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其他流浪动物救助基地,点对点向急需救助的宠物主家和救助基地进行派送,助力协会开展各项宠物救援救助行动,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资源,同时也是企业理念的践行。
文旅
文旅行业比较特殊,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少顾客取消了外出计划,机票、酒店等退订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同程升级疫情退改保障措施,启动2亿元危机应急保障金,为用户提供酒店、机票、火车票、旅游度假产品订单的免费退改服务,并在商学院开设“创业者如何度过疫情危机”公益课,设立5000万元天使基金,联合金融机构,推出5亿元专项授信资金,用于缓解酒店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资金压力。对于文旅行业来说,“活下去”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勇气的最好体现。
其他
进入复工复产的其他行业,企业能够从自身做起,筑起公司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据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介绍,他们以社会责任到位、党建工作到位、防控机制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员工排查到位、员工关怀到位、宣传教育到位、设施物资到位等“八个到位”来落实工作,建筑物室内、户外公共区域,以及宿舍等区域都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工作,各办公室、卫生间等场所设置有消毒用品供员工使用。
从“战疫智囊”到“硬核外援”,中国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除了捐赠外,还扮演了多重角色。从单一的“捐赠人”角色变为多元化的角色,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慈善理念和伴随而来的公益项目运营方式的变化,助推企业的公益慈善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
战“疫”智囊
生物医药企业送“利器”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诊断的最重要依据,为了能快速检测出病毒,生物医药企业加班加点,奋战在研发和生产一线,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送上一件件“利器”。
1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短短1天后,广东的达安基因即对外发布公告,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成为广东省首家、全国首批发布研制针对性核酸检测试剂的两个厂家之一。达安基因也由此进入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并在1月28日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开始量产试剂盒。据达安基因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公司600多人没有休假,轮班奋战。截至2月18日,已向全国多地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超过100万人份。
2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3家企业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包括2个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1个恒温扩增芯片法核酸检测试剂。其中一个获批产品正是广州万孚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这也是国家药监局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抗体现场快速检测试剂。钟南山院士在广州通过网络跟驰援荆州的广东医疗队远程会诊时,特意分享这一“好消息”,指出这一产品能够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发病的第3天就能够检测出lgM抗体,对患者进一步的确诊很有帮助。
据万孚生物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POCT领军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万孚生物快速响应,基于历次重大疫情防控的应对经验,启动产品快速应急集成开发机制,迅速组建了三个攻关小组,成功开发出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法、核酸POCT一体化检测等在内的多种产品,搭建了从初筛、鉴别诊断到确诊的全方位新冠检测产品体系,提供新冠肺炎全场景检测方案。
面对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难题,广州海力特生物公司基于“微量精准核酸检测”专利技术研发新冠病毒核酸精准试剂盒,力图以“定性+定量”的方式,降低困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假阴性”问题。目前该产品已进入疾控部门和多家医院测试。
关键词
远程无人
机器人助力战“疫”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战“疫”最前线,由广东移动研发的5G远程医疗系统已投入使用;在佛山禅城、南海区部分机构,复工人员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经过第一道“关口”——广东电信5G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信息通信企业积极运用5G科技助力防疫。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5G基站与医院在10天建设周期内同步快速部署。而在广东,三大运营商企业在全省22处疫情防控指挥部、30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共52个区域,还有地市20家定点救治医院,合计共72个重点防疫区域在10天内实现5G全面覆盖。
机器人帮忙“无接触”场景也多了起来。“213号房的客人,您的菜在第二层桌台,请取餐!您可以开动了,更多美食马上送到!”客人只要在送餐机器人屏幕上点击“完成”,就完成了一项送餐服务。疫情期间,在越秀区的部分疫情隔离酒店,一群“特殊的客人”在酒店不出房门半步,在疫情隔离期里,他们的起居饮食都得靠驻点酒店的疾控和医护人员负责,还好有了广州联通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灵活智能AI机器“服务员”帮手,工作轻松了许多。
而家电企业则以最新的“黑科技”助力战“疫”。格力电器向全国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防疫一线捐赠新风空调、空气净化器;格兰仕捐赠价值超过1亿元的光波炉等设备;TCL、海尔则捐赠全套物联网家电;无人机科技企业大疆、极飞出动无人机协助社区、农田进行大面积消毒,等等。
关键词
出钱出力
把关社区防疫第一线
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哈佛大学发布官方公告,正式确认与钟南山院士牵头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展开合作,共同致力于寻求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好诊断和治疗方案。整个科研攻坚的1.15亿美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科研经费由恒大集团提供支持。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出席广东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主动抢唛为恒大点赞,正是缘于这次跨国科研合作。在当前这场席卷全球、无硝烟的抗疫大战中,恒大的医药科研资助只不过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主动发挥自身的资金、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驰援抗疫一线的一个缩影。根南方产业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5日,来自全国的170多家涉房企业,为战“疫”累计捐款已超过30亿元,其中恒大、碧桂园、万科、招商局、龙光、华发、星河湾等总部在广东的企业捐款就超过了一半。同时,这些房企还借助上下游企业积累的渠道优势,积极奔走世界各地,利用全球采购为抗疫一线积极筹措最紧急的医疗物资。有机构估算,仅捐赠口罩就超528万只、隔离服达92万套、手套达387万副。此外,部分企业还积极参与各地“小汤山”医院的援建和志愿管理服务。
社区是居民聚集地和主要活动场所,因此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物业企业都在配合政府积极制定防控方案,采取果断措施,加大人员车辆管理力度,确保公共环境的清理消毒,在健康摸查、隔离观察、物资采购、宣传教育等方面为亿万业主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将防疫落实到基层每一个社区、每一户居民。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还积极响应“停工停售”号召,主动为租户减免租金,全国至少有80家企业在运营中,对持有型项目实行休戚与共的租金、物业费和管理费减免优惠政策,让利总规模过百亿元。
关键词
硬核外援
车企跨界生产医疗物资
自疫情发生以来,汽车企业始终依托着自身产业特点,站在战“疫”第一线。从最早承包武汉市民社区应急服务,到跨界生产紧缺医疗防护用品,这背后是汽车企业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以最“硬核”的模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疫情防控的最“硬核外援”,基于较长的上游供应链,强大的技术团队以及丰富的自动化生产经验,汽车企业在非常时期,转型生产紧缺医疗物资有着天然优势。其中,广汽集团、比亚迪等广东先进制造企业相继加入这场战“疫”,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满足当前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
2月13日,位于广州番禺汽车城的广汽部件厂房,技术人员正在加紧调试机器,2月18日,广汽的5条生产线上就能每天生产100万只口罩。而在上汽通用五菱供应商的厂房中,首批口罩只用了3天时间,便实现了量产。
上汽通用五菱除支持供应商成功转产口罩外,为进一步扩充口罩产能,通过抢时间、抢设备,自建口罩生产线的方式,实现了医用口罩全产业链本地化。无尘车间建成后,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以上。
依托自身产业链特点,比亚迪同样决定援产口罩与消毒液。比亚迪方表示,比亚迪拥有专业的装备研发和技术团队,且拥有长期合作稳定的上游原料资源,从原材料、生产技术准备方面有很大优势。按照计划,2月底口罩产能将达到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从汽车生产跨界到口罩生产,广汽集团、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后,只有一个目的——战“疫”,缓解前线医疗防护物资的紧缺现状。
关键词
稳定后方
守护“米袋子”和“菜篮子”
如果仅从捐赠数额来看的话,京东捐款1000万元在行业中并不显眼。但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京东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过16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保障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截至2月13日,还累计承运了医疗应急物资约3000万件、近1万吨。可以说,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平台保障了医院的物资和餐桌日常生活。
抗疫情、保民生。抗击疫情过程中,以顺丰、京东物流为代表的物流公司,进行内外部物资统筹、公铁空运力整合、城配与最后一公里配送调度、捐赠与获捐单位对接、路权等公共资源对接等,保证应急物资合理统筹、有序运输、及时送达,全速运转保障民生物资的及时送达,成为消费者最安心的后援。
无接触配送、封闭社区代购、社区配送……新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大型商超、农产品配送平台、生产基地等直接对接街道,按照街道确定的网格单位组团建群,由管理员汇总居民购买需求、代收货款、按团下单、按团配送至社区,提高购买配送效率。对不会网购、团购的特定人群,提供全流程的爱心购服务,同时,电商平台等将消费者购买的生活必需品配送至社区设立的无接触配送点或者与消费者约定的地点,由消费者自行提取,确保配送全程人员无直接接触,还有外卖盒上记录着厨师和配送员体温的“安心卡”。在疫情下,正是有了这些服务让市民的生活仍旧充满烟火气。
南方日报记者彭颖严慧芳
姚翀冯善书拱千舒
新闻推荐
202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原本喜庆的节奏,武汉时刻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大多数人在家禁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