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全区重大项目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图为兴业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现场。受访者供图
3月5日,位于南海区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的黑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成为九江镇今年第一个外资项目动工工地;4天后,南海区举行了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活动,2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其中,腾龙数据中心落户同属西部三镇的西樵。
黑田新能源汽车和腾龙数据中心这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项目,却有着一个共同标签,它们均属于新基建七大领域的项目。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顺利推进,南海包括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备受关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投资热点。
作为制造业强区,南海在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在一批新基建项目的带动下,南海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快速推进,为下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
为传统产业智造升级提供“数字大脑”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密集落地
近年来,南海区把握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佛山市构建“一环创新圈”等重大历史机遇,以“两高四新”产业为发展重点,大力引进了一批新兴产业。仅去年,就新引进了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电竞文创产业中心、东丽水处理膜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当中不乏一批契合新基建投资主线的大项目。
其中,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由南海区与腾讯共建,占地面积约200亩、投资总额约50亿元,是南海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平台。
“选择落户南海一方面是看中这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前瞻性和务实作风,给予了我们信心。”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行业商务总经理陈曦说,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将立足南海面向大湾区,加快工业互联网推广。
而随着一季度26个重点项目签约,一批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落户,有望进一步奠定南海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
以落户西樵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为例,致力打造成超大型数据中心。“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增加到504个。其中中国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仅占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总数量的8%。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将催生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腾龙集团高级副总裁、广东腾龙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说,该集团未来5年,将在全国主要节点城市布局15个以上超大型绿色环保数据中心,按机柜数量和规格算,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张军表示,腾龙湾区数据中心项目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充分利用佛山南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产业集聚效应,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后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还将作为湾区数据核心节点基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支撑,结构性提高数字经济建设能力。
“近年来,南海区出台了"腾云计划",实现佛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为总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同时更离不开数据中心对社会大量数据的储存和运算。”张军说。
这次集中签约的项目中,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产业项目占比很重。在四个区级签约项目中,除了腾龙湾区数据中心,还有地铁金融城云创大厦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简称“云创项目”)、广州银行总行后台数据中心与此相关。
其中,云创项目以工业互联网产业为方向,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运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技术研发等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投入8亿元打造以平台聚集、赋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地铁金融城云创大厦工业互联网产业服务集聚区项目。项目吸引了腾讯工业互联网、东华软件、奇安信等5家企业入驻。
广州银行总行后台数据中心即广州银行购买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城写字楼北塔建设项目,拟建设成为广州银行总行后台数据中心,该中心涵盖总部信息中心、信用卡后台服务中心、运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功能部门,预计将吸引2000名金融人才。
除了区级项目,一批镇街签约项目也促进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在南海集聚发展。其中,桂城泓胜科技总部项目将投资1亿元,建立总部基地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通过创建省级智慧交通的创新示范研发中心,打造为佛山5G大数据方向的创新项目。
全产业链条再添重要砝码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快速动工
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是新基建另一项重要产业领域,也是南海重点发力方向。
就在两周前,位于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的黑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成为九江镇今年第一个外资项目动工工地。按计划将于明年正式投产。
黑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是日本黑田化学株式会社为强化华南市场供应链的战略规划项目,一期投资1千万美元建设占地22亩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主要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核心,拓展至PHV、EV汽车发动机、自动驾驶、电子信息控制、智能空调等汽车关联产品。项目建成后将广泛带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引入,助力九江镇建设现代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黑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快速落地,是南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缩影。除了纯电和混合动力,氢能汽车是南海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另一重要方向。
就在上月,《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要推进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南海区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近年来,南海区氢能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政策体系逐渐成形,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爱德曼、泰罗斯、广顺新能源、海德利森、攀业氢能源等近30家氢能企业,产业核心项目计划投资合共约2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南海围绕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大胆探索,建立了国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建成了国内首座商业化加氢站。根据相关规划,到2022年,南海将建成22座加氢站,为氢能汽车的应用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新基建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还有望带动南海产业转型升级。以黑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为例,拥有日本最先进和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新材料技术,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土新材料产业,结合本土已形成的高端医卫用非织造布、工程塑料、电子铜材、过滤材料、医用膜材、复合包装材料的行业基础,助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条、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这种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就在2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的同一天,总占地超4.2万平方米,投资额逾百亿日元的东丽膜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作为反渗透(RO)膜全球最大级别的生产商,项目建成后,东丽在中国的水处理膜产能将增至两倍,将对南海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复工
力争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不放松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新基建另一投资热点。近年来南海区充分享受到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两大交通枢纽带来的便利,城际高速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及相关配套工作也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
作为链接广深、粤港澳多地的前沿阵地,三龙湾南海片区的交通基建工程2月以来就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在该片区,包括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南海新交通项目(林岳段)、番海大桥等重要交通项目均已复工。
其中,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返岗率已超六成。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佛山地铁2号线贯穿了多个城市综合体,是联系广州与佛山的快速通道。
2月16日,连接三龙湾南海片区和广州番禺的番海大桥也已开始复工,将争取在今年5月底主塔封顶。作为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是继海怡大桥之后,南海、番禺两区开建的第二座“牵手桥”,建成通车后,佛山市南海区与广州市番禺区最快5分钟内快速通达。
同样快速“苏醒”的还有狮山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工程项目。
“我们目前每天有60辆工程车同时作业,是年前的两倍,力争把滞后的工期赶回来。”站在指挥部二楼的观景平台,西投公司工程负责人周庆波指着不远处的西站枢纽地下空间项目说。在约200米远的工地上,橘黄色的挖掘机和绿色的重型卡车配合无间,快速作业;在工地左侧不远处的站房,佛山西站四个红色大字特别显眼。
去年11月,南海区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成果,依托佛山西站这一交通枢纽,致力构筑出一个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的佛山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的城市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建设计划,目前枢纽新城重点推进佛山西站枢纽地下空间项目、兴业路佛山西站片区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建设。
按照原定建设目标,佛山西站片区地下空间项目北下沉广场先期实施工程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围护桩,开展基坑土方施工,年底前完成部分基坑结构。周庆波表示,为了完成全年任务,西投公司要求施工单位加大人员、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力度,科学组织、合理调整施工计划,优化施工工序,制定工程赶工措施,加快复工复产后的施工进度,“我们有信心按原定计划如期完成2020年施工任务。”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
蓝志凌李欣
新闻推荐
签约项目26个,投资总额440亿元,还有钟南山院士现场见证!南海“春耕” 即迎来大收获
南海区政府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签约城事观察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周哲,通讯员南宣摄影报道:复工复产,“春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