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佛山市第四中学门口,学生送鲜花给老师并合影留念。/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在南海区文翰中学,进校学生进行登记和测体温。/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初三学生在上课。/学校供图
智慧顺德综合指挥中心开启学生返校的“网上巡查”工作。/佛山日报记者郭东霓摄
高明一中志愿者为学生搬运行李并进行统一消毒。/高明区教育局供图
“同学们好!”“老师好!”昨日,随着佛山逾11.4万名初三、高三学子重返校园,富有仪式感的对话再次响起,学子们久违的校园生活再度开启。
进校前要测体温、饭堂变身“格子间”、教室没有了“同桌的你”、战疫题材进课堂……昨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学校,带你直击学子们的复学第一天。
此外,为回应社会各界关切,佛山市教育局对全市返校复学首日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指出,全市首批学生返校复学首日,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正常,校园整体运行井然有序。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舒通讯员林建娜
有序错峰返校
防疫措施细致
昨日7时,各校教师已在校门口严阵以待,等候学生返校。校门口的1米间隔线引导学生有序排队,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测温枪准备就绪,确保每一名进校的学生体温无异常。
上午8时,南海区文翰中学889名初三学生开始分成6个批次有序返校。只见身着“橙马甲”的家长义工与教职工在校门内外接应,20秒完成行李箱卸载、消毒。
为迎接806名学生,佛山市第二中学昨日同时开放两个校门,方便同一批次2个班级分别进入学校。
在“入校关”,各校防疫措施十分细致。佛山市第二中学的校门口贴着“行李消毒区”“自动测温通道”等标识,教职工协助行李消毒、搬运;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开通5条进校通道,学生需测温、出示健康卡和校园卡、洗手后方可进校;佛山市第一中学共有1000多名高三学生,昨日上午7时30分起分四批返校。该校门口安装了红外线测温仪,师生测温后刷“一卡通”入校,数据便可直达校医室监控后台。
形式多样
开展复学第一课
复学后怎么上课?校园内,师生员工严格保持社交距离,课室一桌一椅摆放,重点场室严格保持持续通风。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拆班,实施小班化教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昨日上午,各学校组织师生员工整理优化宿舍、教室、饭堂及功能场室,开展校园防疫等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下午及晚修,校长开讲、主题班会、网络学习……形式多样的复学第一课在校园上演,围绕返校防护指南知识、心理健康防护、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卫生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自觉服从和支持学校的疫情防控安排,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学校教学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助力抗疫。
此外,市教育局与佛山日报社、佛山+联合推出的佛山中小学生“复学第一课”挑战答题已于昨日上午正式上线,形成人人争当“防疫小卫士”的科普氛围。
多举措保障
师生食宿安全
学生返校后的食宿安全问题备受家长关注。据市教育局统计,全市第一批复学的203所学校中,包括寄宿制学校173所,非寄宿制学校30所(均为初中学校)。
目前,各区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没有封闭管理条件的学校创造条件解决走读生问题。对确需走读的学生,各区各校都按照“点对点”方式,采用校车、定制公交、专车等方式接送,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往返家校途中与外界人员接触的机会,减少感染的风险,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家长一片好评。此外,市交通运输部门已推出52条定制公交线路,各区也结合实际出台一些举措,为学生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饭堂变身“格子间”,设置专门出入口,就餐人员间隔1米以上依次排队;部分学生自备餐具,分批就餐、单向间隔就坐。此外,还有学校将就餐人员分散至教室、宿舍、广场等场所用餐,减少人员聚集。据学校反映,学生高度自觉,都能服从学校安排,遵守各项规定,进入状态的速度快,复学当天的总体情况良好。
在师生返校前,市教育局还通过市、区指挥部保障、学校购买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为校园防控物资做足准备。截至4月27日,全市第一批复学学校已储备口罩387万只、额温枪4173支、消毒用品49.54万升。其中,各校的应急备用口罩已按学生每人每天2只的标准,储备了至少2周的数量。学校重点场室已基本配备紫外线消毒灯,部分学校还配备了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满足学生快速测温、学校卫生消毒长效防控的需要。
新闻推荐
扫二维码,了解“十六条”详情。佛山日报讯记者吴蓉通讯员黎惠沂报道:为做好南海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服务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