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金平(中)分享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孙景锋摄
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进行授牌仪式孙景锋摄
近日,广东金融高新区知识产权转化·融资签约仪式在千灯湖创投小镇举办。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专利技术转让,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发明的“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下称“ERE技术”),刷新了佛山单项专利转让金额纪录。
瞿金平表示,新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变成产业和商品,需要走漫长的路。早在5年前,他的团队就和星联科技联合开展技术成果再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此次专利技术转让,他表示是基于南海的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和企业家务实精神的综合考量。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双方的成功合作,是佛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必将对佛山、南海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起到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通讯员李凤陈敏仪
●探索“先合作后转让”新路径
为佛山产学研合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这次牵手星联科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在签约仪式上,瞿金平说。在此之前,他的团队和星联科技在技术合作上已经进行了长达5年的长跑。
ERE技术是一项高分子材料塑化应用技术,2014年,由瞿金平教授在全球首创。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与原有的剪切流变技术相比,ERE的能耗降低25%左右,使制品力学上普遍提高20%以上,比螺杆挤出机高出25%左右。这也意味着,使用ERE技术进行塑料加工,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产品性能。
由于ERE技术具有低能耗、弱剪切、短历程、输运能力强、混合分散均匀等特点,可以加工此前无法混合的材料,有利于解决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技术瓶颈,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提高我国在世界塑机行业的地位。该专利技术也先后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但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变成产业和商品,还需要漫长的探索。早在2015年,星联科技就与瞿金平团队达成合作,由星联科技对ERE技术进行产业化推进,重点聚焦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装备、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表示,星联科技致力推进ERE技术转化,目前已经成功利用ERE技术研发了终结农用地膜白色污染的“全回收高强度增产地膜”——高保膜;比传统技术提高8倍生产效率的“神奇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高低粘混合和弱剪切的新材料制造等应用。
在此基础上,星联科技选择向华南理工大学支付符合市场预期的核心专利作价,购买核心专利所有权,其“先合作后转让”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产学研合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我们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ERE专利技术,成为专利权人,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专利产业化探索,对该专利技术转化已经有底气与把握。”对于“先合作后转让”的知识产权合作模式,张伟明表示,这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在实践中客观真实地认识专利技术的真正市场价值,有效提高科技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而在瞿金平看来,选择牵手佛山南海企业,既是基于前期双方的共同合作,也是看好南海成熟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佛山南海以制造业立市,装备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创新活力很强,加上广佛同城带来了极大便利。”
瞿金平表示,要把专利技术转化为商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需要企业家拥有情怀。而通过“先合作后转让”的方式推进产业化,则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的成功率,“正是方方面面的努力,才促成今天的合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ERE技术产业化,星联科技已于去年底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启动建设ERE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将搭建“技术研发—应用开发—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的应用开发闭环脉络,配套设备制造、制品生产、人才培训等产业服务功能。
“今天,星联科技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选择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核心专利所有权,这种"先合作后转让"的模式,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产学研合作探索了一种新的路径。”闫昊波表示,双方的成功合作,是佛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必将对佛山、南海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起到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区专利授权超10万件
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市场化变现
此次星联科技以超2000万元购得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利技术,刷新了佛山单项专利转让金额纪录。企业敢于以大手笔投资于专利技术这样的“无形资产”,与南海近年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努力密切相关。
闫昊波表示,南海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对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转化的需求尤其迫切。近年,南海坚持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打造系列公共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力促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工作总体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特征。
截至2019年底,南海区累计专利申请超16万件,累计专利授权超1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4972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近13万件,中国驰名商标63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47项,广东省专利奖17项,其中金奖1项,优秀奖16项;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优势企业56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3家。
在此基础上,南海通过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为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专利质押投融示范区,南海依托“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南海)基地”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育,通过组建多层次专业师资、开展学员实践评价、考评发证、学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南海模式”。截至2019年底,南海基地累计培训企业1774家次,人数3198人次,为中小微企业培育了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自2014年起,南海区通过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政策,大力支持轻资产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通过质押自身的知识产权获得融资。同时,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合作银行和社会资本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投放量,着力破解知识产权风险识别难、价值判断难、质物处置变现难等问题,探索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市场化的有效模式,提升知识产权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2019年南海区共有50家企业获得3.32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0%以上为首次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从2008年12月南海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为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至今,全区共有200多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累计融资近18亿元。
在5月13日的活动上,南海农商银行就与星联科技完成了3000万元授信签约,支持ERE技术实现产业化,这也是目前为止佛山知识产权单笔最大的授信金额。
●搭建资本与知识产权对接平台
“金融+”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广东省首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近年南海对于知识产权与金融相结合的探索要走得更远一些。
在获得银行授信的同时,广东猎投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与星联科技达成初步投资意向,计划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投资星联科技。这是南海促进资本与知识产权合作的缩影。
“依托千灯湖创投小镇,我们正积极搭建资本与知识产权对接平台。“南海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千灯湖创投小镇目前已集聚超600家私募基金类机构,募集与投资资金规模超700亿元,能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千灯湖创投小镇入驻基金投向科技类项目合计136个,投资金额约28.30亿元;其中投资佛山地区项目19家,累计投资金额约4.32亿元;南海地区项目12家,累计投资金额3.63亿元。
而本次与星联科技达成投资意向的广东猎投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千灯湖创投小镇的入驻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化科技创新成果与佛山制造业深入对接,其投资领域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欧谱曼迪、若铂智能等佛山企业。
南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让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利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手段,使知识产权再发现再扩大,将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南海新模式。
张伟明介绍,接下来星联科技将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核心专利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用知识产权资产撬动市场资本,推动ERE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推广普及,吸引更多投资人、更多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同参与专利成果的转化。
前述负责人表示,南海将继续实施以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进一步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重要平台,推进金融与科技产业创新融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南海路径。
■相关
牵手华工成立成果转化工作站
“资本+知本”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在5月13日的签约活动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成果转化工作站完成授牌,双方将通过校方成果转化工作站的方式,建立高校端强联系。华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成果转化工作站能获得稳定、有效的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成果再研发获取收益,更好地实现成果的落地。
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成果转化效率,2017年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合作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去年中心落户千灯湖创投小镇,致力于打造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技术转移转化、成果再研发及运营为一体的360°转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立起有成果、有专家、有投资、有政策、有基地、有人才、有案例的“七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先进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心自落户以来,持续性地举办企业走进高校、行业发布会、项目路演、专场沙龙、产业园区赋能计划及企业调研等系列对接活动,包括连续3年承办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和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参与高校160多家,聚集高校科技成果500多项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19年底,中心拓展与近120所高校合作,整合第三方服务机构几十家,全年实地走访企业上百家,收集高校成果上万项,经过严格评审确认的高质量成果326项。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百亿投资基金联盟,已聚集超过70家投资机构,募集意向投资资金超200亿元。”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心将整合线下活动和线上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寻找、引导符合佛山南海优势产业发展方向、有突破性原创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高校团队落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南海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南海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南海区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产业金融基础优势,结合南海区雄厚的制造业背景,致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目前,总规模20亿元的南海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完成三期子基金申报工作,一、二期引导基金合作子基金共13只,总规模超23亿元,引导基金拟投额3.5亿元,放大约6.7倍,重点投资于小微型创新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以此发挥创业投资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据悉,第四批佛山市南海区双创投资引导基金即将开放申请,规模5亿元,将进一步吸引优质资本落地,投资本地新兴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南海将成立最高规格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架构 从顶层设计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佛山日报讯记者阳桦、崔艺文通讯员陈曾悦报道:昨日上午,南海区委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学习研究市域社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