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越来越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健源通讯员禅人宣)昨日,佛山市禅城区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召开,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局长李鸣一在会上作了《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环境保护及相关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禅城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弥补短板,用好技防手段,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数据:
PM2.5浓度同比下降6.3%
报告显示,2019年禅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3,同比上升6.6%,全市五区排第五。其中,PM2.5浓度同比下降6.3%;PM10浓度同比下降4.9%,为全市五区唯一改善的区域。在考核目标方面,2019年市下达禅城区的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PM2.5完成责考要求;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上升6.6%,优良天数比例为75.6%,比约束性指标低6.9%。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禅城区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0.59,水质排名全市第三;今年1~3月水质连续三个月全市排名第一。沙口、紫洞饮用水源保持100%达标,顺德水道杨滘断面达到Ⅱ类水质,佛山水道横滘断面达到Ⅳ类水质,达到省、市考核的水质要求。市控河涌方面,九江基涌、南北大涌和吉利涌水质达标,郊边涌和佛山涌禅城段不达标,5个市控考核河涌水质达标率为60%,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距离市考核的水质要求还有差距。地表水优良比例为50%,劣V类断面控制比例为0,均达到考核要求。建成区黑臭水体鄱阳环村涌、深村(田心)涌已消除黑臭,达到阶段性目标。
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李鸣一指出,2019年禅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五,二氧化氮浓度为五区最高,PM10为全市第二高,优良天数比例不达目标,以扬尘源和移动源为主要污染源的“城市病”特征突出。工地、道路扬尘防控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效果有待加强;工业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仍须提升;区内交通拥堵治理成效不明显,大量道路维护工程、管网工程、铁道轨道工程占道围闭施工加剧拥堵,华材片区等重点区域交通结构调整进度缓慢,公交车新能源替代进展未达预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另外,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难度较大,目前还有青柯涌和2020年整治计划的凹窦涌等4条河涌未能消除黑臭。
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弥补短板
李鸣一表示,今年禅城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弥补短板,用好技防手段,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包括强化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汽修和印刷行业“油改水”、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完善河涌监测云服务项目、建设“禅城区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控系统”、深入推进净土防御战等。
同时,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排污行为,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与公安部门的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广佛跨界流域污染源专项执法行动、村级工业园“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餐饮废水专项执法、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深入实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修订完善全区环境信访工作程序,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此外,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今年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力争实现环境质量状况、绿色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新闻推荐
交警做宣教羊城晚报讯记者郑诚、通讯员叶家俊摄影报道:深夜陪朋友吃个消夜喝点小酒,竟也被交警“盯”上了,以为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