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岗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高敏华通讯员叶迟华摄影报道)6月5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媒体驻村”基层党组织共建结对仪式在仙岗村举行,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仙岗经济社党支部与广州日报社全媒体湾区部(频道)党支部达成党建共建共识。同时,丹灶镇仙岗社区授予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团队“驻村媒体顾问团”聘书,正式拉开了丹灶镇“媒体驻村”项目具体实施的帷幕,此举为珠三角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径的创新做法。
推进仙岗村乡村振兴工作
“仙岗村”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现代新农村的优美环境。村内的镬耳屋、古巷、古井、古树保存良好,独具岭南特色的祠堂建筑群遍布村内,“蟹眼仙井”更是吸引慕名而来的四方客人一尝其甘甜。
“近年来,丹灶镇注重特色文旅发展,"一岛两湖"文旅发展战略持续深入实施,去年,丹灶镇更精心规划打造"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其中仙岗村正是"有为水道"自北往南的第一条沿线村。”丹灶镇委副书记潘燕梅在致辞中表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仙岗经济社党支部携手广州日报社全媒体湾区部(频道)党支部,采用结对共建方式,共同推进仙岗村乃至整条"有为水道"沿线的乡村振兴工作。”
据介绍,“有为水道”起始于佛山市南海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实践基地——仙湖度假区,自北向南蜿蜒流过,途经儒道合一理论家葛洪逗留过的古村——仙岗社区,纪念“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的三忠庙——西城社区,康有为故居和康园——银河社区,明朝阁老方献夫和中国机械缫丝机生产鼻祖陈澹浦故乡——良登村,止于中国三大官府菜之一的京城谭家菜发源地——塱心村。千百年来,这条水道浩浩荡荡的穿镇而过,见证着丹灶的发展和变迁。广州日报社全媒体湾区部(频道)党支部与丹灶镇仙岗社区仙岗经济社党支部结对共建,正式启动了丹灶镇具体实施“媒体驻村”的进程。随后,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南海电台等主流媒体将与“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沿线各村居,陆续开展“媒体驻村”基层党组织共建结对活动,为珠三角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径。
注入媒体资源打造网红热点
“实施"媒体驻村",运用区域媒体在资讯传播、资源链接、平台搭建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将更为系统地整合推介丹灶镇的优势文旅资源,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源链接融合,实现整体效应,这将有力推动"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沿线各村居乡村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潘燕梅表示,希望通过广州日报强大的媒体资源注入,协助仙岗把历史人文、精神文明财富落地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项目,促进文化的作品化、产品化、商品化。
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负责人表示,“有为水道”是康有为少年求索之路,正是通过这段古朴纯美的乡村水路走出丹灶,走到广州、走进北京、走向世界。这是一段充满人文底蕴的水道,更完整保存了古典中华文化“修身齐家、胸怀天下”的理想主义精神。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参与“有为水道”中仙岗村的驻村项目,希望为仙岗村乃至整个“有为水道”导入广州乃至大湾区的资源要素,同时利用广州日报享誉全国的传播力,以全媒体的包装手法及报道方式,切入各类传播渠道,将仙岗村以及“有为水道”的知名度推向大湾区,推向全国。
据了解,接下来,广州日报将对仙岗村的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深挖研究,并积极引入网红采风直播、专家把脉文旅资源、文化专题传播等一系列驻村活动,力促推介载体建设和打造优质乡村旅游网红热点。
新闻推荐
的哥将笔记本电脑还给乘客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王文辉摄影报道:6月2日17时许,失主赵医生来到佛广出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