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绿满万家”儒溪村垃圾分类启动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俏婷通讯员张嘉宜
“村里逛一圈,一举两得,既能出身汗,又能发现问题。”6月12日晚上9时许,南海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在朋友圈如此写道。这是她的工作常态——每天在村里走街串巷,与村民沟通交流,了解村民所需所想,为处理好村中事务常常加班到深夜。
沿着儒溪村的进村大道向前走,古朴石桥、潺潺流水、绿树成荫……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儒溪村位于西樵山脚,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鱼塘6000亩,户籍人口7200人。
在陈旺弟带领下,近年来,儒溪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提升村居“颜值”,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去年,儒溪村被列为南海区乡村振兴十条精品示范村之一,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从带动群众参与到群众主动参与
今年是陈旺弟担任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的第13个年头。近年来她充分发挥党员、妇女代表、经济社社委成员等先进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加大力度织密三级党建网格,为村谋发展、帮村民谋福祉。
三级党建网格,具体来说,是以村党委为一级网格加大农村基层发展统筹管理,做好社区发展的“领航员”;以经济社党支部为二级网格,对重大事项决策监督管理,做好维护群众利益的“护航员”;以村民党小组为三级网格,进门入户联系群众,做好倾听群众心声的“联络员”。
“村中事务涉及方方面面,单靠村委干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动员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力量。”为了做好动员工作,陈旺弟经常撰写动员文章,发表在社交软件上,充分调动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陈旺弟带动下,辖区的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拧成了一股绳,共同为儒溪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赵家经济社社长老桂婵积极为解决村中幼儿园用地和场所的问题建言献策,最终使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儒溪村内阡陌交错、水网如织,共有1048个鱼塘、640多个塘头棚。今年,儒溪村开展塘头棚整治行动,打造美丽田园。如今,鱼塘旁边昔日杂乱无章的塘头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环境相融的标准化看护房。
然而一开始,工作开展并不顺利,“村民原先搭建的塘头棚面积比较大,很多都不愿意拆。”陈旺弟说,为了顺利推进该项工作,她首先在立新经济社推行,社长、社委代表、党员带头拆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今村民纷纷主动参与进来。“现在的看护房干净整洁,安全隐患少了,台风天都不用担心害怕。”村民老连显表示。
“以前是我们要群众做,现在是群众要我们做,追着我们去做,很多村民都自觉投入到美化家园的行动中。”陈旺弟说,村民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如今,家家种树、户户有花已成为儒溪村的新景象。
创新方式方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6月7日,儒溪村在水口公园举办“垃圾分类,绿满万家”儒溪村垃圾分类启动仪式暨家庭亲子厨艺比拼活动,共吸引300多名村民参与。活动现场设置垃圾分类互动问答环节、“垃圾分类我做到”建言献策墙报等,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今年4月,儒溪村被选为南海区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村居,根据垃圾分类工作指引,儒溪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在水口、立新、北良、新三、流塘等经济社设置了11个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点,推动垃圾分类走进家家户户。
这是儒溪村努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儒溪村先后举办了多个大型活动,动用党员、妇女、家校、文艺组织等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营造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去年,儒溪村还发行了乡村振兴特刊《儒风溪韵》,一方面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的良好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其由内心生发出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并不断转化为振兴乡村的强大正能量。
“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儒溪村有800年的悠久历史,名人辈出。”陈旺弟介绍,接下来,儒溪村计划重现儒村八景,发掘乡村振兴故事,在进村大道的旧建筑物画上展示美丽乡村特色的手绘画等,着力打造“一坊、两街、三田、四园、五节点、六巷道”。讲到儒溪村乡村振兴的最新规划和进程,陈旺弟充满干劲。
村中的党员志愿者受这种精神感染,在疫情防控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儒溪村是农业村,集体收入不高,他们通过发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的方式,在没有花钱雇佣一人的情况下,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工作。关三经济社社委、党员李银英从年初二开始值岗,一直坚守岗位。“村干部带头值岗,我们也必须积极参与,守护我们的家园。”有感于志愿者们的付出,村民们纷纷通过送糖水、下午茶等方式表达慰问,友爱互助的精神在儒溪村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两会热线”开通,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话题 专注创新发展 推进医防融合
“两会热线”访谈第二场,代表委员与市民交流佛山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佛山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