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子们出门减少,各类电子产品及游戏成为宅家消磨时光的好选择。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开学后出现“网瘾”,影响了正常学习。专家提醒,面对开学带来的生活节奏改变,孩子可能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因此家长及孩子应尽快进行调整,尽快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爱玩游戏≠游戏成瘾
“假期确实有点放松,也考虑到孩子长时间呆在家太无聊,就有所放开了。”家住禅城区的赵先生,儿子今年就读初二,等来了日盼夜盼的开学,没想到又增添了一份对孩子游戏时间方面的担忧。
赵先生表示,经过这个超长假期,孩子开学就有点“收不住”。他告诉记者,返校后儿子虽然能做到上学时不玩,但回到家经常会打游戏打得很晚,第二天的状态也很不好。“刚开学那几天想着给几天适应期,但如今不好好控制,让孩子沉迷下去就麻烦了。”
事实上,即使没有疫情导致的长假期因素,游戏、网络成瘾也成为不少学生家长非常担忧的一个现象。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朱进才表示,“游戏成瘾”也就是游戏障碍,可引起多种躯体、精神行为问题,造成社会功能损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家庭环境,必须引起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长可能把爱玩游戏和游戏成瘾混为一谈。朱进才表示,如果反复游戏行为是以促进社交、缓解无聊、调节情绪等为目的,脱离游戏后没有出现坐立不安、烦躁等戒断症状或反复寻找打游戏等失控行为,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
他进一步解释,孩子虽然在疫情期间有较长时间或较高频次游戏行为,但复学后很快就投入到学习中去,没有影响学业,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但当孩子在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方面失去控制,则需引起进一步重视,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孩子、父母需配合戒瘾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手机游戏成为不少学生群体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我觉得已经是一种瘾了,全家都很头疼,得再想想办法。”说起今年读高一的儿子,徐女士一脸愁容。徐女士表示,周边的同学都在捧着手机玩,要求孩子不玩几乎不可能。
“上高中后,可能是中考过后松了一口气,再加上春节以来几个月的假期,现在有点停不下来。”徐女士说,自从上高中后,儿子玩游戏的时间和频率大增。返校后心思全在游戏上。“劝过也骂过,甚至没收手机,谁叫都停不下来。”徐女士认为,儿子的多种转变,可能都与游戏玩得太多耽误学习有关。
对一些疑似游戏成瘾的学生,不少家长都与徐女士一样有点束手无策。对此,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叶耀雄提醒,对可疑的游戏障碍患者或行为表现一直没有改进的孩子,家属应及时带患者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做到早期发现与治疗。
叶耀雄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是孩子本身,家人也需要配合帮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孩子自身来说,应正确认识游戏成瘾问题的危害,通过改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来替代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层面的满足。”叶耀雄表示,同时,家人也要认识到游戏成瘾是多因素问题,其中家庭关系最为关键。在治疗过程中,父母应尝试改变沟通方式,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多进行亲子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其中东莞市清溪镇榜上有名,这是继寮步镇入选第一批全域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