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三水 > 正文

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为三水中医药事业把脉开方 富裕型长寿之乡抢抓机遇打造健康品牌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7-22 06:49   http://www.kcqsx.com/


三水将依托优良生态发力中医药产业。资料图片

国家级、省级名中医齐聚三水义诊,众多市民慕名而来。三水区档案局供图

7月21日,国家、省名中医齐聚三水为市民义诊,出席三水中医药发展研讨会,为三水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提出许多“金点子”。

三水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渊源,清末民国时期的三水医生唐拾义,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支药物牙膏,并创办了近代中国著名药号“唐拾义药厂”,被称为“三水冯了性”。在三水民间,“药食同源”的中医思想同样也源远流长,有“液体榴莲”之称的三水特产“米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饮用历史,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药食同源”健康长寿食品。

早在2008年,三水就获得“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称号。三水的“长寿”基因,为三水中医药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名医专家为三水更好发展中医中药理清了思路、划了重点,三水将聚合力、开新局,抓住推动三水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机,在中医院建设、中医药种植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谋划,将富裕型长寿之乡的品牌擦亮,真正形成长寿健康产业。

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表示,以后三水将不定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交流,推动三水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魏英曾丽媛三宣余德伟

完善服务网络让中医药更受信任

在佛山中医院三水医院门诊大厅,国家级、省级名中医邱健行、杨志敏、陈凤媚、徐志强、蒋开平开设义诊,名中医现场进行诊断、中医适宜技术现场推广、体质辨识和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市民。

“这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甚至国家级专家的问诊服务,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市民陈先生表示对这次义诊活动感到非常惊喜,早早就到了现场等候。

“三水市民对于中医药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我每次坐诊一个上午都要看50多个病人,好多病人还挂不到号。”首届全国名中医邱健行已经持续2年定期在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坐诊,聚集了大批忠实的粉丝。

一组数据也佐证着三水市民对于中医药的认可。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近3年诊疗量从2017年的123.33万人次提升至2019年的138.95万人次。

市民对中医药的认可离不开三水深入推广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2015年以来,三水共派出近千名医护人员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六进活动,举办“健康大讲堂”300多场,举办多场次“健康送万家”大型义诊活动及健康咨询活动,获益人群5万余人。其中“中医治未病健康大讲堂”成为特色中医健康服务品牌,还跨区跨市开展至南海区部分企业及肇庆市高要区多条自然村。

在搭建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方面,三水区着力构建以区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社会资本开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目前,全区有中医类医院1家,中医门诊、诊所(含备案)22家,提供中医诊疗服务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44家,建成区级医院国医馆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8个。三水已经实现区镇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三水还着力创建一批中医药服务先进示范单位。2015年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创建成为“广东省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示范单位”;2016年区内9间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群众基础深厚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中医特色示范点”;区人民医院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此外,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工作方案》,推动“一社区中心一中医馆”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促进优质中医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便利的中医药服务。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表示,三水中医药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群众认可,中医药发展要从需求出发,满足健康需求就能获得更多信任。

探索健康大数据发力中医药事业

研讨会上,三水区副区长黄立宝从构建网络体系、夯实服务基础、打造服务品牌、强化人才培养、创新中医传承等五大方面介绍了三水中医药发展情况。

时间回溯到2017年6月,三水以空前规格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以超前力度开启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水以促进全民健康管理为工作主线,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健康服务和管理工作。重点在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打造区域服务高地、提升疾病防控能力等方面发力。

三水全力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稳步推进区新城医院、白坭镇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南部中心医院)和大塘镇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促进城乡中医药服务均衡化发展。同时,三水不断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稳步推进的各项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作为“城市三水组合拳”之一、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三水率先投入1.33亿元开启全民健康管理项目。三水户籍居民凭身份证就可以在辖区各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免费的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等服务。全民健康管理项目是三水构建区域大健康系统的重要举措。全民健康管理项目不是单一的存在,这个项目与家庭医生、首诊在基层等一系列医改举措协同,实现“1+1>2”的效果。免费健康体检让居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数据+家庭医生”的模式,家庭医生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健康指导意见。同时中医药文化也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播,让“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三水开展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序开展老年人及0-3岁儿童中医药保健等基本公卫服务,2019年全年为27958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药体质辨识和健康指导,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62.09%;为13479名0—3岁儿童开展中医药保健,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65.65%。

杨志敏表示,健康引导基于数据,三水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以中医药和生活方式提前干预减少“已病”。杨志敏建议三水在公共卫生健康体系里加入中医要素,建立真正健康一卡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可以通过试点村镇、居委做试验田。

谋划中医院建设做强中医药产业载体

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作为三水区唯一的公立中医医院,为三水区中医药发展的龙头医院,近年来通过不断强化中医专科建设,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早在2009年,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正式成立中医“治未病”科,2013年5月成立“中医特色治疗室”并投入使用。目前开展中医传统技术项目35项,2019年服务人数达到18万余人次。

目前,三水共有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特色专科建设项目3个。而中医院拥有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3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区级医学重点专科3个和区级医学特色专科1个。医院开设糖尿病等近20个专科专病门诊;成为岭南骨科医学联盟,中美痛风、高尿酸血症健康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联盟合作单位;2019年,成立“三水区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和“三水区中医治未病中心”。目前,医院正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积极打造骨伤科等重点科室,新增重症监护、感染、病理等科室,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还设置特色专科、增购中医诊疗设备,大力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中医治未病科、中医特色治疗室、三水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治未病中心、国医馆相继投入使用,目前已开展中医项目64项。

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徐志强建议三水要大力发展三水中医院,同时要注重中医师承,不单单是开工作室,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蒋开平表示,三水中医药发展以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为龙头要打好两张牌,一是中医治未病,二是中医全科医疗。他表示,中医全科医疗是中医治未病的补充,可以通过治疗轻症,将病人拦在去医院的路上。

中医药人才培养“请进来走出去”

2018年,三水建设的全区首批16个名医工作室中,中医名医工作室占6个,其中包含国家名中医邱健行三水工作室。名医工作室将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先进医疗诊治技术和中医诊疗经验等高端医疗资源连接到三水,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服务。邱健行表示,自己在三水中医院坐诊的2年,看到了三水中医药发展的成果。他从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药材质量、文化普及4个方面给出建议。在行政管理体系上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平级管理,平行运作,平等对待。他特别强调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把能看病且能看好病作为第一标准,三水既要把专家老师请进来,也要让本土医生走出去学习交流。同时要严把药材质量,做好中医药文化普及。

以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为例,截至2019年底,5个名医工作室共计为22万余人次提供高质量的门诊诊疗服务,完成会诊276人次;开展专家查房310次,疑难病例讨论88次,举办专题学术讲座39次,培养人员5621人次,手术带教36次,成员总结推广领衔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撰写跟师学习笔记201篇。

在人才培养上,专家普遍建议三水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注重中医师承。

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建立了全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基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有各类中医诊疗设备,至今共举办6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接受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进修近百人,并建成三水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视频平台及示教室。三水区依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适宜技术推广机制。目前三水区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2018年,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正式启动中医师承工作,确定5对师带徒关系,总结、提炼和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传承人,同时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在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上,三水通过中医药进社区和建设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把前沿的中医学科技术、诊疗技术下沉至基层,为基层培养中医药骨干。

■相关

如何以三水速度实现三水创新?

依托产业生态优势发力中医药产业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尚慧玲表示,三水区委区政府在全市中医药大会召开后迅速开展研讨会,这种“三水速度”值得肯定。近年来三水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摆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更是不断探索。她建议三水依托水都小镇产业在中药饮品方面进行创新,依托南山等地优良自然资源打造大健康产业。同时在大健康数据基础上转化“三水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中医药特色产品。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表示,中医药发展进入最好的时期,建议三水充分挖掘中医药历史文化。他特别提出,三水是富裕型长寿之乡,应该在健康养生、高端养老、医养结合方面探索。三水生态环境好,现代农业有优势,可以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上进行探索。

黄福洪表示,三水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区级乡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可以通过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中医药“新产业”。具体而言,优化南山大健康产业谷、水都小镇等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中医药及健康饮料产业,擦亮三水“长寿之乡”“水都”招牌。发挥三水区种植传统优势,高质量发展中药种植业,为打造佛山地道中药产品提供充裕原材料供给。同时,深化中医基础研究,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设法引进一批中医药领域科研平台。

看看名中医的“金点子”

全国名中医邱健行:

从四个方面推动中医药发展

邱健行在三水中医院坐诊的2年,看到了三水中医药发展的成果。他从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药材质量,文化普及4个方面给出建议。在行政管理体系上,他建议三水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平级管理,平行运作,平等对待。他特别强调中医人才的培养必须把能看病能看好病作为第一标准,要注重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三水既要把专家老师请进来,也要让医生走出去。同时要严把药材质量,做好中医药文化普及。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

依托大数据探索治未病发展中医药

杨志敏表示,此前三水开展全民健康管理项目,为户籍居民做健康体检以及中医体质辨识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健康数据库。健康引导基于数据,三水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以中医药和生活方式提前干预减少“已病”,从而通过治未病减少患重病比例。基于已有的数据基础,三水可以在公共卫生健康体系里加入中医要素,建立真正健康一卡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可以选取试点村镇、居委做试验田。

在人才培养上,杨志敏建议三水通过以点带面培养本土人才。可以建立年轻人学习跟师的机制,鼓励年轻医生学习中医。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

依托现代农业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

看看名中医的“金点子”

蓝韶清表示,中医药发展进入最好的时期,建议三水充分挖掘中医药历史文化。三水是富裕型长寿之乡,有着优良的生态资源,可以在健康养生、高端养老、医养结合方面探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水生态环境好,现代农业有优势,可以在中药材产业种植加工上进行探索,未来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三水要提前抢抓机遇。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学术带头人陈凤媚:

从家庭入手发展中医儿科以及治未病专科

陈凤媚建议三水大力发展中医儿科以及治未病专科,通过治未病为儿童体质保驾护航。她表示,三水可以开设孕前调理门诊,为有生育需要的育龄夫妻进行孕前调理,作为治未病门诊很好的一个方向。

她建议从家长入手,在医院开设家长培训班,教会家长中医基本诊断知识、简单易学的推拿方法。在幼儿园开展体质辨识,药膳调理、沐足、推拿等中医药技术。她认为,中医药的传承要从娃娃做起,通过开设幼儿园兴趣班、选修班让孩子们能从小接受中医教育,实现中医药从小圈粉,为中医以后人才梯队培养打基础。

名老专家、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徐志强:

大力发展中医院注意中医师承

建议三水一定要大力发展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同时要注重中医师承。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开工作室,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三水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年轻医生出去学习拜师,通过制度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蒋开平:

以中医院为龙头打好两张牌

蒋开平表示,三水中医药发展以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为龙头要打好两张牌,一是中医治未病,二是中医全科医疗。中医全科医疗是中医治未病的补充,可以通过治疗轻症,将病人拦在去医院的路上。

新闻推荐

药品开封后能放多久

药品开封后,与外环境接触,药物可能产生潮解、氧化等物理化学变化,或者是被空气中的细菌侵入繁殖导致微生物超标,影响药物...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为三水中医药事业把脉开方 富裕型长寿之乡抢抓机遇打造健康品牌)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