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高绮桦通讯员/朱明)中心城区如何治堵?禅城有新招。8月4日,记者从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期,该区将对魁奇路—桂澜路口、绿景路—岭南大道路口、季华路—南海大道路口等主干道拥堵节点进行专项治理,同时新增3个科技治超点,不断提升交通治理水平。
今年五一假期结束后,佛山市第一条公交专用可变车道正式启用。在禅城区绿景路—汾江路口的东进口,公交专用车道动态显示屏和公交专用信号灯“各司其职”。早晚高峰期间(7:00—9:00,17:00—19:00),公交专用“直左”车道启用,供公交车辆优先快速通行;非早晚高峰期,该车道作为普通的直行车道供社会车辆通行。
禅城区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推演手段,在保障公交车优先通行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道路资源。同时,解决了公交车停站后需要横跨多条车道进行左转,从而造成与社会车辆互相干扰的情况,实现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各行其道”,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在绿景路—汾江路口的北进口和西进口,还设置了“蓝色公交专用进口道”,即使是在公交专用道启用期间,社会车辆也可以进入蓝色区域等候红绿灯。
“加快骨干路网建设的同时,禅城区还通过改造道路节点、打造高品质慢行系统、构建片区微循环等方式,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设置公交专用道外,禅城区还在佛山大道—亲仁路口和人民路口,实施全市第一个全方向待行区,通过动态显示屏与路口信号灯的精准配合,充分提高路口空间的利用效率,使该路口的通行能力提升了17%。
与此同时,禅城区在元甲小学片区,设置了全区第一条送学专用车道,通过路面引导标线和电子监控设备的互相配合,在打击路边违停的同时,充分兼顾了家长接送学生时短暂的停车需求,实现道路资源分时段精细化管控,为缓解学校周边的拥堵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面对高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禅城区一方面大力推进道路建设,不断增加道路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以创新手段优化交通组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在交通精细化治理领域实现多项“全市首创”,全力打造交通精细化管理的“禅城样本”。
禅城区还创建信息化治理手段,建设并启用了11个科技治超监测点,进一步规范道路货物运输,保障区内道路与桥梁的安全及车辆行驶安全。
接下来,禅城区将继续围绕“长短结合、建管同步”的思路,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交通治理工作。
新闻推荐
佛山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坚持用绿水青山塑造美丽佛山,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村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