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三水 > 正文

西南街道南岸村村民邓玉良: 致富不忘桑梓 善举感动乡亲

来源:今日三水 2020-08-27 07:14   http://www.kcqsx.com/


邓玉良曾获得三水政府颁发的热心三水建设纪念奖。/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玉良伯,回来啦。”走在三水区西南街道南岸村南岸学校门口的村道上,过往村民和邓玉良打招呼。

邓玉良今年68岁,是土生土长的南岸村人。他曾在年轻时奔赴港澳经商,致富后始终不忘家乡建设。从修建水泥路到修缮族人宗祠,从为学校捐赠电脑到开展村级篮球赛,每一个善举的背后,都饱含着这位六旬老人的故土依恋和桑梓情怀。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

修建村里第一条水泥路

南岸村位于西南街道南部,与西南城区隔着一条北江。从城区出发,驶过三水大桥进入村中,静谧、安逸的景象映入眼帘。

“这就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8月24日,记者在村中见到邓玉良时,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孩提时代,邓玉良在邓氏大宗祠(南岸学校原址)读书,初中毕业后在村中一家竹器厂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家人、朋友的影响下,邓玉良决心奔赴澳门谋求发展,后来又辗转到香港。那几年,邓玉良一边上夜校学英语,一边接触制衣业、制纸业,并开办工厂,渐渐闯出一片天。

身处他乡多年,经商致富的邓玉良始终牵挂着家乡建设。

“村里的第一条水泥道路,就是玉良伯资助修建的,让我们走路、骑单车顺畅了很多。”村民邓惠英是一名80后,她口中的“村里第一条水泥道路”,便是南岸学校门口的平整水泥村道,宽约5米,长达数百米,是村民进出村子的重要道路。

邓玉良回忆,当时回到南岸村看见,家乡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特别是南岸学校门口狭窄的黄泥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前来接送小孩的村民寸步难行,满脚黄泥。”于是,邓玉良萌生了“为村里修水泥路”的想法。

他将这个想法告知村委会,并第一时间拿出了建设资金。很快,修路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看着黄泥路逐渐硬化成水泥路,村民都说“邓玉良是善人”。

“能尽一点微薄之力为村里做点事,很开心。”每当村民提起这条路,邓玉良都会摆摆手说“不值一提”,但看着道路上人来人往,学生求学之路更平坦,他的脸上又会扬起慈祥的微笑。

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建设

除了修建水泥路,南岸村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邓玉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看到村里缺少休闲娱乐场地,他出资修建起篮球场、凉亭,并装上路灯;看到村里环境欠佳,他在花池种上草木,让村容焕然一新。此外,他还尤其重视村里学校教育问题。

“在外面这么多年,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上世纪90年代,南岸学校准备大力普及计算机课程,但苦于资金不足。邓玉良赶回家乡了解情况后,决定承担学校购买第一批电脑的费用。

数十载光阴转瞬即逝,邓玉良已经年过六旬,他的故土依恋和桑梓情怀愈加深厚。不仅每个月都要回南岸村两三次,而且每逢清明、重阳节日,都会参加在邓氏大宗祠举行的祭祖和敬老活动。

村民介绍,在重修邓氏大宗祠时,邓玉良曾捐赠20多万元,并积极发动港澳同胞、村民出资出力。这次回到南岸村,邓玉良又谋划着为村中公园添置一批健身器材,丰富老人小孩的体育锻炼和业余生活。

“南岸村对我来说是永远的家,这里的乡亲邻里,这里的风土人情,是我不能忘怀的。”邓玉良说。

新闻推荐

水都基地再添一个食品项目

佛山日报讯记者陈梦报道:近日,知名食品项目吉膳堂签约进驻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成为该园区入驻的第14个食品...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西南街道南岸村村民邓玉良: 致富不忘桑梓 善举感动乡亲)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