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一品的“雪山飞鸽”。
陶园里酒家的“纵横四海”海南白胡椒焗台山肉蟹。
陶园里酒家的“笑傲江湖”冰爽虾盏。
桃园一品的“鸳鸯松子鱼”。
团队赛中,粤菜师傅们围绕“佛山特色”,制作6道传统或创新的粤菜进行团体比拼。
刘红喜每天很忙碌。作为第一代从烹饪专业院校毕业,从新疆辗转来到佛山发展的粤菜师傅,如今桃李满天下,前不久,他的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
佛山本地粤菜大师江欣灿,作为本土粤菜江太史家宴的传承人,则在“粤菜师傅·禅味佛山”2020年禅城区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竞赛团队赛的现场,亲自披挂上阵,带着团队参赛。
同台竞技者中,几乎每个团队中都有来自厨师之乡肇庆广宁的厨师们。
事实上,不管是来自新疆、广宁,还是佛山本地师傅,他们都因为粤菜,缘聚佛山禅城。
一个更为开放的“粤菜师傅”餐饮人才技能培训体系,留住的不仅是粤菜大师,更是创业者,是一座让人津津乐道的城市的味道。
以美食为媒,回到生活的真味,照见味蕾的乡愁,美食+民俗,美食+旅游,美食+音乐,“味在禅城”正为人们开启对这座城市的更广阔、更生动的想象空间。
“粤菜名师”不问出处
因禅城广阔平台而驻足
佛山禅城卓艺培训学校的“粤菜名师”刘红喜的荣誉很多,他获得过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同时又是中国烹饪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双师型高技能人才。他身边的“学生们”,其实都是一代高徒,也都已经是粤菜老师了,经常聚在一起揣摩研究创新菜式,是雷打不动的项目。
谁曾想到,上世纪80年代从新疆考入四川烹饪学院,后来一路辗转,从北京到湖南再来到广东佛山,刘红喜一路南下。他的主攻方向也从川菜、鲁菜到湘菜,最后聚焦到粤菜。1995年到佛山后,他一直奋斗在粤菜教育培训一线,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前不久,刘红喜粤菜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并获得禅城区5万元的扶持资金。
佛山江太史家宴的传人江欣灿的身影,也出现在近期多场粤菜师傅活动上。张槎乡人江太史,原名江孔殷,是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他喜欢研究美食,每天只设一桌家宴宴请客人,菜式精致创新又高大上,在当时,可以去他家吃饭简直成为一种荣耀。作为江氏后人,江欣灿30多年来执着地钻研着太史菜的传承,不断推广张槎美食文化,研发出江太史家宴、江太史蛇羹、张槎沙口笋等招牌。
除中国烹饪大师、国家职业资格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禅城区厨师协会会长等头衔之外,江欣灿还有一个头衔,是佛山市禅城区创业职业技能学校的首席培训导师。他专门负责挖掘和培养饮食行业的优秀技能人才。这些年来,他带领徒弟们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不俗成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厨师。
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到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再到广东对于粤菜师傅越来越重视。与江欣灿一样,从教20多年,刘红喜的学生已经有上万人,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个行业。他笑言:“在开放式的粤菜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什么师傅和徒弟的区别,大家都是学生。”
禅城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厨师们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
培训体系更开放
3500人完成“粤菜师傅”技能提升
在“粤菜师傅·禅味佛山”2020年禅城区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竞赛团队赛中,参赛队伍“猪腰一家”的四位粤菜师傅组团,早早来到了现场。他们将在这个平时并不熟悉的厨房里,与另外三支队伍在两个小时里,比拼制作六道菜。当然,菜品中少不了他们的拿手菜——猪腰汤。
团队成员林衍雄来自广东惠州,80后的他不到20岁就入行了,目前负责“猪腰一家”旗下子品牌的开发运营。他告诉记者,团队信心满满,为了参赛已经提前进行了多次演练。此次比赛,他们选择以功夫猪侠的IP形象为主题,在菜品设计和摆盘上突出岭南建筑特色,打造浓郁的岭南武侠风,凸显“猪腰一家”致力于打造本土家乡菜的主题。目前,“猪腰一家”除了佛山多家店外,还在珠三角广州、东莞等城市开设了分店,延伸出了两个子品牌,厨师员工有200多人。
为加强饮食集聚区建设,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水平,一系列的烹调师技能赛、名厨、名菜评选活动正在陆续开展中。
“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餐饮上的多元化与包容性,让人难望其项背。相比之下,佛山就更加突出主打粤菜传统这一特色,这样的区域特点和市场特点,也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厨师们立足佛山谋发展。”这是行业人士给出的判断。
数百年来,这座工商业城市不断融入和沉淀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味道密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开放和包容,当然也是吸引全国各地餐饮人才聚集佛山的密码。
禅城区人社局局长邓激扬表示,在今年4月份出台的《佛山市禅城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修订)》(佛禅府〔2020〕27号)中,禅城将粤菜师傅技能人才纳入重点领域,对培育“粤菜师傅”技能人才效果突出的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对取得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给予财政补助。
经过前期的积极挖掘和培育工作,目前禅城区成功创建了第一批6个“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其中有3个成功推荐到市里并获评市级的大师工作室。同时推荐粤菜师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禅城已经有8位名厨获得“佛山市技术能手”称号,4名选手被推荐到中国驻外使馆就业,粤菜师傅吴启莹获2019“禅城大工匠”称号。
除了大师级的人才培育,数据显示,全区目前累计组织3500人完成“粤菜师傅”餐饮人才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2407人,其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19人,发放补贴资金约202万元,惠及1616人。在全区各大美食集聚区认定了6个禅城区“粤菜师傅”实践基地。同时,2020年度禅城区“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的申报认定工作也正在开展。
2020年,考虑到疫情的影响,粤菜师傅线下培训受限,“粤菜师傅”培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禅城区通过打造开放的信息网络化培训平台,把粤菜师傅理论培训课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着力打造网络化培训平台。目前,共有5家餐饮企业300余人参与线上的粤菜师傅适岗培训。
接下来,禅城将打造更加开放的培训平台,完善场地、设施、师资的配置,加快培养一批技能拔尖、技艺精湛的粤菜名厨,推进禅城名厨走出省外、走出国门,树立“厨出佛山”标杆。禅城还正在建立“粤菜师傅”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有330名粤菜师傅专家入库。
“味在禅城”品牌化
“美食+”里浸润城市味道
粤菜师傅聚集、活跃在禅城的背后,是禅城多个美食集聚区逐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7月底,佛山创意产业园美食集聚区正式挂牌成立“粤菜师傅”实践基地。产业园负责人透露,餐饮美食业态聚集的佛山创意产业园,每天仅车流量就有两万台左右,目前佛山创意产业园正在筹备开建美食博物馆,计划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融入声光电技术,初步划分VR互动烹饪区、粤菜器具展示区、人文区等,做活美食博物馆,把博物馆打造成为沉浸式参观、色香味俱全的文化体验馆。
禅城区副区长渠铮表示,在园区成立“粤菜师傅”实践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培育工作的同时,打造载体、树立标杆、制定标准,使其成为禅城区粤菜师傅工程下一步工作的主阵地和重要抓手。
在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岭南天地,“火锅周”“粤菜周”“环球美食周”“轻餐周”等四档主题寻味之旅活动陆续开展,集聚区现已进驻餐饮企业44家;在老城区的国瑞升平,古建筑外墙声光电动态投影项目在五一节期间已投入使用,艺术创意市集和“国潮美食节”接连举办。
石湾南风古灶,则成功入围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一期C区“古灶好吃街”已完成车流、人流动线设计和排污排烟系统改造,集聚区现已进驻餐饮企业40家;紫南美食广场改造提升工程设计方案定稿,预计8月动工,紫南阿农湾农耕文化园、紫南船说水上游、“洛神云筑”民宿等项目也正有序推进;在禅城东南角的鄱阳城众创小镇,二期新建8栋单体楼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三期正在动工兴建,预计年底全面完成建设,招商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已引进20多家商家入驻,项目计划10月试业。
美食绝对并不只是美食本身。禅城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上颇有心得和积累,而现在,以美食为媒,回到生活的真味,照见味蕾的乡愁,美食+民俗,美食+旅游,美食+音乐,“味在禅城”为人们开启了对这座城市的更广阔、更生动的想象空间。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朱晓燕报道:9月1日,环湖小学东校区新学年迎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主题宣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