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井汽车零部件(佛山)有限公司是禅城“百企争先”的代表。图为该企业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摄
日前,佛山市企业家协会发布“2020年佛山企业100强”榜单,禅城区共有22家企业上榜。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批发零售行业龙头已占了一半,成为中坚力量。
来自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415家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中,批发零售行业的企业纳税总额首次赶超房地产和制造业,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像海天味业、东鹏陶瓷、兴发铝业、日丰集团等制造型龙头企业在禅城转型为批发零售业类型的销售总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在高成本和土地瓶颈的压力下,禅城的陶瓷、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基地纷纷外迁。然而,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腾挪出了低端环节的禅城又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争相设立总部的热潮,并通过总部经济的聚集实现了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带动起研发、设计、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
日前,佛山市主要领导到禅城调研时提出,禅城要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着力发展精品制造业、精品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当下,制造业总部化、“二产三产化”正在悄然重构禅城的产业经济格局,并在“百企争先”等政策奖励的刺激下,进一步加速聚变。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产业转型
百强榜单
背后的制造业批发大户
今年的佛山企业百强榜中,禅城上榜的22家企业中主要分布在金属材料、汽车、食品、电子器件、陶瓷、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其中直接从事批发零售的企业就有10家,尤以金属材料贸易为主。
这对外界而言并不意外,毕竟禅城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不锈钢贸易重镇,近年来又通过打造不锈钢总部大厦助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然而,在对全区415家2019年纳税大户走访调研,一个新的现象引起了禅城区经科局的注意:批发零售行业的企业纳税总额首次赶超房地产和制造业,位居各行业之首。
禅城区经科局对此做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批发零售业的异军突起,除了从事汽车销售的和一批不锈钢贸易企业等发展较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少原有大型制造业企业转为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总部。例如,登上佛山百强榜单中的制造型企业中,海天味业和日丰企业集团就是这样的情况。
2019年度禅城“百企争先”获奖企业名单也有类似的案例。如从禅城崛起的老牌制造龙头东鹏集团在禅城的三家子公司中,除了把整装卫浴制造的板块还留在禅城外,其佛山市东鹏陶瓷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东鹏家居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均以批发零售为主。简一陶瓷做大做强后也把从事建材批发的销售总部设在了禅城。
这一变化的背后反映了禅城产业经济正在打开一片新格局: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最早遭遇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率先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在高成本和环保高压的双重挤压下,陶瓷、童服、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环节纷纷外迁,以至于一度引发外界对其产业“空心化”的忧虑。
所幸的是,近年来禅城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禅企回家”,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将符合中心城区发展的人才、信息、营销、服务等战略资源回归或集中在禅城。
这些企业在禅设立的销售总部也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如简一陶瓷近年来每年保持了超20%的增长;海天味业近年也保持近20%的增长,今年疫情之下上半年逆势增长了14%,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
这些企业将销售总部放在禅城也意味着把相当一部分重要的税源留在了当地,成为禅城“百企争先”的有力推手,也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除了制造业纷纷设立销售总部外,部分连锁业龙头也以禅城为总部据点面向佛山区域开展业务。如佛山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石湾泛家居电商创意园,其业务覆盖禅城、南海、高明、三水等佛山区域,去年销售额高达4.76亿元,已连续多年成为禅城的纳税大户。
业态升级
二产三产化“微笑曲线”
向两端延伸
总部经济的聚集不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还带动起禅城新产业的崛起。
禅城区经科局在对2019年新增进入纳税大户名单进行行业分析时发现,新增进入的纳税大户以第三产业居多,势头强劲。其中属生产性服务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有22家,占新增企业总数的20.18%;金融业4家,占总数3.4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3.47%;交通运输和仓储业2家,占总数的1.83%。
从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5.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1.6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增长18.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增长9.41%。
今年1—7月,受疫情和减税降负综合影响,禅城区各重点行业税收收入普遍下降,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依然逆势增长6.8%。
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经验表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制造业内部。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社会专业化与协作化程度的深化,一些部门加快从原来工业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研发、设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等独立的服务性行业,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
这一趋势正在禅城发生。禅城区经科局发现,除了从向销售总部转型外,近年来,一些制造型龙头企业相继在禅城设立物流配送、科技服务等公司,折射出禅城制造业服务化、“二产三产化”的业态融合升级。
例如,欧神诺陶瓷2015年成立了佛山欧神诺云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商以及云计算、云设计、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研究;海天味业2017年成立了广东小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小康物流有限公司,分别从事食品技术研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货运经营。
从价值链的底部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的延伸,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和产业的价值,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述三家公司去年销售额均同比增长超20%,税收贡献十分突出,成为禅城“百企争先”的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48.32亿元,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由此带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8.1%,而2017年这一指标仅为55.6%,可见第三产业在禅城的发展势头强劲。
百企争先
连续4年奖励企业
带动销售税收双增长
制造业总部化、“二产三产化”,既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离不开当地政府“有形之手”的给力推动。
2016年以来,禅城实施“百企争先”工程,根据企业规模设定A、B、C、D四个类别,进行分类奖励,以促进企业扎根禅城做大做强,为禅城税收和GDP增长多作贡献,实现“小企业促壮大、大企业稳发展”。
其中,A类企业为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且年纳税额达到5000万元;B类企业为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且年纳税额达到2000万元;C类企业为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且年纳税额达到500万元;D类企业为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且年纳税额达到200万元。
今年,禅城区政府重新修订了奖励办法,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对上一获奖年度当年纳税总额增幅达到100%的A、B企业,按照上一年度销售额和区级地方经济贡献的95%为基数计算增幅和奖励。对企业的高管奖励根据其所在企业销售额增幅,最高可给予其在禅缴纳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收入个人所得税100%的奖励。
此外,为鼓励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今后禅城还将增设总部企业贡献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集团公司高管进行奖励,以此激励总部企业提高旗下子公司在禅城的经济贡献。
日前,禅城区经科局完成了2019年“百企争先”奖励的申报组织工作,共有167家企业入选,奖励金额1.6亿元。其中98家获销售龙头奖,40家获基数奖,28家同时获得销售龙头奖和基数奖;1家企业获总部企业贡献奖,146人获得企业高管奖。
为了加速政策的申报和兑现,今年禅城利用实施政策兑现标准化改革的契机,将“百企争先”奖励的申报从线下转到线上,并简化了申报流程和材料,让企业更方便快捷享受到政策红利。相比以往,整个申报流程缩短了近1个月。
据统计,“百企争先”实施4年以来,获奖企业数量连年大幅提升,从2016年度的57家增长为2019年度的167家。其中有13家企业连续4年获得奖励。2016—2018年获奖企业年销售总额从520.81亿元增至1525.48亿元;年税收总额从42.18亿元增至59.42亿元。
“这表明"百企争先"已经推动企业实现年销售额和税收额的双增长,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和强大实力。”禅城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
臼井汽车零部件(佛山)有限公司是禅城“百企争先”的先进代表。扎根禅城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去年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1.73%。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但4月以后快速恢复发展,上半年依然实现同比增长26%。
“这几年来我们获得百企争先的奖励累计金额达到240万元左右。”臼井佛山副总经理黄兵说,“百企争先”的奖励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注和扶持,提振了企业的信心,还用于企业扩大出货区场地和生产车间的空调设备,助力工厂的改造升级。
根据目前的订单情况,黄兵预计全年业绩能同比增长超30%,并有信心明年突破5亿元销售大关。“禅城是我们创业发展的沃土,我们将继续扎根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签约活动现场羊城晚报记者梁喻摄羊城晚报讯记者罗仕、通讯员番宣报道:金秋九月,又是丰收时节。9日,广州市规划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