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凤城”系列活动之凤城讲古第十二回开讲
珠江商报讯 记者王艳美 张泰银报道:大良莘村以前为何吸引了一些大家族聚居?为何顺德传统民宅墙上开的窗是又窄又长的猫眼窗?当年的青云文社在社会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大良莘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年轻一代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怎样贡献力量?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昨晚,“凤城讲古第十二回——寻莘村旧事 觅乡村振兴”活动在南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讲,带大家走进大良莘村,探寻深巷里的故事,探索振兴乡村新模式。
昨日,凤城讲古第十二回:寻莘村旧事,觅乡村振兴在南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张凤娟正在讲述莘村古建风格。/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传统民居别具特色
大良莘村保留下来的老民宅,有的是镬耳山墙,有的房子是硬山顶,多数院落不大……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副馆长张凤娟女士从民居形式的种类和民居形式的结构解读大良莘村的传统民居。
“屋顶两面下斜,易于倾泻雨水。”张凤娟在解读民宅硬山顶结构时说:“在台风来临时,直线倾斜的屋顶,又比屋面平缓、屋角上翘的悬山顶、攒尖顶屋面,更能抵御风力。这是岭南先民细细量度后的选择,是建筑融入岭南自然、人文环境的一种体现。”
说到镬耳山墙,她说:“镬耳山墙具有防火、防日晒、通风性能良好等功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因此山墙又叫封火山墙。烈日当空时,可遮挡太阳直射,减少屋内日晒所带来的闷热;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张凤娟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大型天井院落式民居、三间两廊、竹筒屋、民国洋楼、屋顶、屋脊、山墙、砖墙、大门等。
老房子背后的人和事
明末清初由地方士绅联合捐资创办的公益性文教组织青云文社旧址也在大良莘村。文化学者李健明从青云文社的起源说起,与大家分享了青云文社的发展历史。他说青云文社在二百年间为顺德文教和社会慈善事业贡献卓越,与东莞明伦堂同为广东两大慈善机构。
大良莘村曾经也居住了不少大户人家,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也居住于此。顺德区政协委员叶中平讲述了大良莘村里面的龙、苏、吴、良四个家族,同时讲述了吴瑞俦和梁銶琚两位银行家的故事,以及银行家与顺德经济的关系。
旧街发展与乡村振兴并存
南华社区党委书记李慰健与金榜社区党委书记龙耀德先生则讲述了莘村、金榜一带未来的发展规划。据介绍,大良莘村、金榜老街1.2公里旧街正在活化提升,未来发展将分为驿道遗风、岁月芳踪、水乡余韵、市井百态、崇文尚善等主题进行打造。
顺德区现代社区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何煚认为,顺德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关键。他认为年轻一代在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要传承传统,又要有创新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凤城讲古就是用村居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物来讲,让文化、村居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李慰健表示,南华社区作为老城区,有趣有意思的街巷和故事非常多,非常值得挖掘和传承,街坊也非常支持,“所以社区也积极满足街坊的需求,争取多组织多挖掘社区的故事,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良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文化旅游股负责人欧鹭表示,作为中心城区,大良可以说是顺德的文化原点,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值得去挖掘和弘扬。但是年轻人可能未必关注到这些文化。所以近几年大良希望通过凤城讲古的形式,去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天要讲的莘村,看起来只是一条普通的街巷,但是深入去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地方。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梳理,能够吸取很多的文化营养,为大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顺德与会人员热议全会报告9月12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五区要在共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