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尚家具的生产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生产。戴嘉信摄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和优化配置。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红利的消减,以往支撑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资源要素投入遭遇了天花板。
面对这一瓶颈,南海制造业集群的应对之道就是拿起“新武器”,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挖掘新的发展模式与增长点。
南海企业的主动作为,正与南海区的发展方向相互配合。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在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表示,南海将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动能,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方向,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南海实体经济。
从传统制造到“智造”,南海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蝶变。
●卢浩能
拿起“新武器”
“冠军”企业抢滩产业互联网
“现在"新武器"来了。我们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绝不能再错过产业互联网。”“接下来,所有传统行业都将用工业互联网套上一个普遍的底色。”在2020佛山企业大会上,经济学家周其仁指出,当前,推广产业互联网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南海,诸多“隐形冠军”企业亦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纷纷行动起来拿起产业互联网这个“新武器”武装自身。
今年8月,2020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揭晓,6家南海企业项目入选。其中,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维尚家具”)以“全屋家具定制的大规模柔性智能制造”项目入选;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源田床具”)以“床垫制造智能生产车间”项目入选。
两家“隐形冠军”入选的项目,正是南海制造业企业抢滩新风口、拥抱智能化的注脚。
“我们希望以产品标准化、用户深度体验、智能交互设计、柔性云制造与智慧物流服务为目标,促进互联网与定制家具产业的深度融合。”维尚家具总经理、集团副总裁黎干介绍,“全屋家具定制的大规模柔性智能制造项目”旨在深入打造基于“C2B+O2O”模式的大家居产业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实现全屋家居定制的大规模柔性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维尚家具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利用全球领先的柔性生产线、自主研发机器人和自动化立体仓智能物流,打造工业4.0智能制造工厂,我们将"人指挥机器干活"变成了"机器指挥机器干活"。”维尚家具董事付建平说。
与此同时,依托全国2000多家实体店、约10000名设计师以及约800万个家庭数据,维尚家具打造了智能云设计平台,实现机器智能推荐最适合客户的方案让设计师选择。付建平说,基于该技术的全屋定制可以根据大量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喜好,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数据驱动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推广。
在源田床具,“床垫制造智能生产车间”这一整套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已经在行业内开始推广。“现在经常有人来参观我们的智能车间。”该公司总经理李泓业说,2020年落成的智能车间,硬件包括行业最先进的床垫制造设备、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软件则有MES系统、数据看板以及设备管理云平台。
源田床具实现了从单纯卖设备,到设备与服务一起卖的转型升级。“我们打造的智能车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专门为他们定制、开发设备和生产管理软件。”李泓业说,源田床具可根据客户车间的实际环境设计生产线的布局,实现整条生产线的软硬件打包销售。
与巨头携手
善借“大脑”赋能转型升级
今年,华兴玻璃继续开展数字化改造计划不变。在广东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深华看来,华兴玻璃未来要实现发展的跃升,光靠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挤不出一滴柠檬汁”,必须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
自去年以来,华兴玻璃正式牵手西门子打造工业4.0工厂。作为德国工业4.0的代表企业,西门子对华兴玻璃的数字化水平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西门子通过对华兴玻璃在产能规划、快速和柔性的生产计划、高效的产品及过程数据追踪等15个维度的分析后,得出华兴玻璃目前正大约处于工业1.0到工业2.0之间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西门子与华兴玻璃计划从今年起,逐步把华兴玻璃打造为“灯塔工厂”。所谓灯塔工厂是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在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的领先企业。引入西门子后,华兴玻璃将通过持续投入资金的方式,逐步实现工厂的改造升级。
另一家南海制造业“隐形冠军”,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星联精密”)同样在推进与“巨头”的合作,以5G、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星联精密董事、总经理姜晓平表示,企业正计划与联通等主要运营商展开合作,搭建5G通信网络和节点,未来将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利用互联网公司擅长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视频通信等技术,建立VR/AR“会客厅”。
星联精密通过引入5G、VR/AR和3D技术,并把大数据库与标准化设计平台进行整合,模具工程师可建立仿真3D模型,在VR/AR技术的帮助下,可提前检验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造出来“插电即用”。
同时,星联精密积累的数百家企业、上万台设备数据也将真正派上用场。结合在客户生产线搭建的5G端口,模具在生产线的数据也可以实时回传,呈现3D实时运行画面,遇到问题时,工程师借助VR/AR设备做出远程诊断,第一时间为用户解决难题。
“在这个专业化、高效率的时代,客户希望专注自己更擅长的市场、营销等工作,将其他环节交给供应商完成,拿到设备立刻投产,有了问题立刻解决。因此,我们也必须尽可能缩小在线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差距,甚至不见面就能解决问题。”姜晓平说,“这样,客户跟你合作的深度、广度才会越来越高,理念的契合度也越来越紧密,大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氛围营造
构建“智造”发展的生态体系
当前,南海正在积极构建“两高四新”产业体系,一方面继续大力引进龙头项目,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另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引进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金融、科技平台类项目,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今年5月,南海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力合星空·728创域(下称“728创域”)和中峪智能机械智能装备孵化中心(下称“中峪智能”)获国家级孵化器授牌,13家南海企业获佛山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授牌。
据介绍,728创域主要面向先进制造领域,构建起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地区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中峪智能则是由广东中南机械智能孵化器有限公司(下称“中南机械”)和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联科技”)合作投资建设。后二者正是第一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
“我们希望引入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和智能装备产业进驻南海,形成一个服务佛山智能装备产业的生态系统。”中峪智能运营总监吕银龙说,中峪智能专注于智能装备制造研发、高精装备制造研发、3D打印机研发制造及3D打印服务。
上述两家国家级孵化器,代表了南海打造科创平台“引进来”与“内生发展”两种模式。南海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南海掀起了一股孵化器建设热潮,本土民营企业纷纷加入建设大军,中科院、华中数控、清华力合星空、清华厚德、广工大、创大、创业南方等孵化机构相继落户。
另外,南海也积极与互联网标杆企业合作,助推本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以来,南海与阿里云、华为、腾讯、京东云、洛可可·洛客等业界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了阿里云(佛山)创新中心、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洛客华南研发与供应链中心等一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平台。同时,南海还积极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建设了季华实验室、佛山市国信数字仿真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等40多个高端创新平台,为本地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思维和科研资源。
一大批科创平台落地扎根,正从创新层面再诠释南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满天星斗”:南海构建的“智造”生态体系正在加快呈现。
新闻推荐
“海纳天下才 创聚三龙湾”高层次人才专项活动揭幕 三龙湾南海片区:崛起大湾区人才集聚高地
以高端平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在三龙湾南海片区崛起。戴嘉信摄三龙湾南海片区在人才集聚战略上再迎新突破。9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