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汇公司光伏发电项目投入使用,既节能环保,又能保障肉品24小时不间断供应。/受访者供图在屠宰制改革需求下,宁汇公司增加冷链配送车辆,提高肉品冷链配送服务能力。/佛山日报记者黎翠怡摄宁汇公司的党员谢海坚在实验室检测相关样品。/佛山日报记者黎翠怡摄
2019年,1543万元;2020年上半年,9126.18万元;截至目前,达到2.15亿元!
这是高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下属企业——宁汇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宁汇公司”)营业收入的一组最新数据。目前该公司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约2亿元,同比增长15倍。
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宁汇公司为何还能实现历史性突破?
宁汇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海权给出了一个答案:党建引领扛起企业改革发展大旗。今年3月底,按照佛山市统一部署,宁汇公司以党建凝聚共识,在全市率先实行“屠宰制”改革,随之带来的是经营思维放大和产业链延伸的一系列新变化。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翠怡
通讯员冯伟、刘月群
党建促改革
上下同心谋发展
在荷城街道兴明路,经过来源地检疫票证检查、非洲猪瘟检测、瘦肉精检验及格的牲畜在这里屠宰分割后,生产出新鲜肉成品,再冷链配送到肉品或肉菜市场。
有序运转的背后,宁汇公司正历经自1998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改革。
按照佛山市统一部署,全市所有屠宰企业需于今年6月30日前取消“代宰制”运作模式,改为实行生猪采购、屠宰、冷链配送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宁汇公司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代宰制,突然改成屠宰制,意味着要从过去简单的代加工模式,转变为集合生猪采购、屠宰、冷链配送于一体产供销运营模式,即需实行屠宰制改革。
压力是改革的驱动力。面对生猪供应较缺、肉品价格较高、行业经营环境困难的情况,在高明区国资局的指导下,宁汇公司以党建引领作为攻破改革的第一道关口。
早在今年2月初,为将屠宰制这种完全融入市场的计划付诸实施,区国资局突出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发展,派出四级主任科员谢捷兴任宁汇公司第一书记指导工作的开展,组织制定出屠宰制实施时间表、成立购销部、制定企业转制实施方案。
“改革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人心扭成一股绳才能谋发展。在区国资局党组的安排下,到岗后,我们积极组织宁汇公司的党员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深化思想认识,一起谋求改革,取得新突破。”谢捷兴说。
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公司党支部深入分析了屠宰制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和经济效益的好处,达成了实施改革的共识。“以往,宁汇公司在代宰制模式下,只是生猪肉品经营产业链上的一个初加工环节,经营规模占比非常小。实施屠宰制改革后,能将采购、销售纳入其中,经营规模及视野骤然开阔。”李海权说。
为广泛听取意见,宁汇公司开展市场调研,问卷范围覆盖市民、屠宰商户、肉品采购商、早餐食肆等,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群众赞成企业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的屠宰制,认为改革可使肉品质量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宁汇公司确定通过“以销定购”原则来运营,即由商户提前1天向企业提交生猪订单,企业归集信息并制定采购计划,统一集中采购。生猪(菜牛、活羊)经官方兽医检验检疫合格后进入待宰车间,集中屠宰后,凭“两证两章”出厂统一配送给商户。高明的屠宰制改革也自此进入了正式的实行阶段。
党员当先锋促企业转型升级
从代宰到屠宰,一字之差背后,首先是硬件设施的提升在支撑。
作为宁汇公司的一名党员,何俊生在今年3月公司启动屠宰制改革后,主动牵头担当具体项目的技术改造。
增加冷链配送车4辆,提高肉品冷链配送服务能力;建设预冷库及冷冻肉储存间,提供应急肉品储备和供应,同时也能进军冷鲜肉品储存经营市场,开拓新业态;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除节能环保外,还能保障屠宰制改革随之而来的用电需求……在宁汇公司,何俊生向记者详述最近已经完成建设的项目。
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如今,宁汇公司屋顶覆盖着的一排排蓝色光伏面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高明区区属国企首个396KW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并网发电后,作业的太阳能组件会吸收太阳光,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电能不仅能供车间与办公大楼生产、照明、冷库等使用,用不完的部分,还能上传南方电网获得相应的电价收入和国家补贴。“这个项目能应对出现市电、企业专用变压器供电系统故障等情况,避免企业停产、冷库停运等经营风险,确保在屠宰制改革下,肉品能24小时不间断供应。”何俊生说。
实际上,光伏发电仅是宁汇公司硬件提升的一个体现。该公司在实施屠宰制改革的同时,还累计投资740万元实施5个应急采购项目,当中还包括完成检测实验室设备改造、配置冷库、增加新冷链车、改造生产线项目。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项目技术改造过程中,宁汇公司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一批党员牵头具体项目的推进,养成每日上岗戴党徽、亮身份的习惯,同时还在内部设立多个党员责任区,将党员的照片、服务承诺、党员义务等信息公开上墙,接受全公司员工的监督。其中,党员谢海坚是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他说,面对挑战和压力,党员要有责任担当,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党员担责牵头项目的作用十分明显,从今年3月屠宰制试运营到今年6月底,改革各子项目推进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行。
这个成效在数字上也体现得十分明显。据统计,宁汇公司实施屠宰制改革后短短两个多月,今年上半年企业总营业收入就达到9126.18万元,比代宰制经营模式历史最高营业收入还要高出491.46%;截至目前,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15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约2亿元,同比增长15倍,为高明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该公司全面实行生猪采购、屠宰、冷链配送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也提前2个月完成了佛山市政府下达的生猪屠宰制改革任务。
树党建品牌放心肉走向餐桌
正如李海权所说,宁汇公司在以往的代宰制模式下,只是负责一个初加工环节。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困境下只能将被动变为主动,果断实施屠宰制改革,化压力为动力,在党建引领下,奋勇向前,实现改革的任务。
改革的思路逐渐清晰。今年3月起,宁汇公司在全市率先探索试运行生猪屠宰制经营;今年5月,在全市率先完成生猪改革任务;今年6月,又在全市率先完成菜牛改革任务。
当然,屠宰制的改革目标远远不止于此。李海权说,目前宁汇公司在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理念下,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方向,立足本地,放眼区外,打造“国营宁汇放心肉”品牌。
按照具体方案,宁汇公司计划实施经营模式改革“初期、中期、远期”的“三步走”战略。
目前初期改革的目标已经达成。现在,宁汇公司正积极筹划“国营宁汇放心肉”品牌零售店,计划在近期设立企业第一家授权肉品零售店铺,通过建设肉品零售店,提高品牌知名度。
按照计划,进入改革中期后,宁汇公司将以企业建成冷库为前提,增设辅助产能设施,对应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工厂食堂、食肆等堂食,结合供应时段不同、供应需求不同等特点,采用灵活开工屠宰生产模式,确保大型堂食点的肉品质量及鲜肉供应。从远期来说,宁汇公司将探索经营农产品横向延伸模式,发挥国资系统国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供销社菜篮子基地、农贸市场物业公司等优势资源,打造高明区“国营放心农产品”品牌。
高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光表示,区国资局党组为推进“屠宰制”改革,专门派出第一书记进驻宁汇公司,领导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一步,企业要借助改革东风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实际上,通过屠宰制改革,宁汇公司纵向延伸肉产品产业链,横向跨界菜篮子工程,开展养殖业、肉品加工、饮食业、蔬菜经营、连锁店销售等集团化经营模式。是高明做强做大国有资产的有效实践和探索,有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开拓从前端到终端的全链条市场,提升整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高明屠宰制改革历程
2020年2月中旬
区国资局选派第一书记进驻宁汇公司,扛起党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大旗,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月底
开展市场调研,制定改革实施方案,规划企业改革发展路径。派发调查问卷覆盖市民、屠宰商户、肉品采购商、早餐食肆等群众,征集群众意见。3月中旬
成立“购销部”,到屠宰制成熟地区学习。同时投资740万元启动屠宰制场内设备设施升级项目,配置冷库、光伏发电、新冷链车、改造生产线,提升实验室。3月底至4月
试运营屠宰制经营模式。3月25日起至4月30日,为了摸索经验,宁汇公司在全市率先探索试运行生猪屠宰制经营模式,对小范围客户实行屠宰制试运行。5月
在全市率先完成生猪改革任务。6月
在全市率先完成菜牛改革任务。7月至今
着手打造“国营宁汇放心肉”品牌,筹划授权零售店,尽快设立企业第一家授权肉品零售店铺。8月
开展“双创建工作”,包括创建“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建设”,从规划布局到生猪屠宰工艺和肉品生产对标规范要求,实现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维护肉品安全;高标准创建“党建示范点”,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9月底
企业营业收入大幅提升,已达到2.15亿元。
宁汇公司风采展示
佛山市高明区宁汇肉联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宁汇公司)前身为高明区食品企业集团肉类联合加工厂,始建于1998年,经营至今已经有22个年头,是一家区属国有全资屠宰定点企业,主要经营猪、牛、羊屠宰业务。
随着高明区经济发展,宁汇公司旧厂已不符合城市规划设置及环保要求,经批复同意由宁汇公司作为主体实施搬迁建设项目,项目地址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兴明路19号,项目总建设面积约16310平方米。
搬迁后的宁汇公司,设置了3层屠宰车间。今年以来,按照佛山市统一部署,宁汇公司全力推进屠宰制改革工作,同时致力于打造“国营宁汇放心肉”品牌。
新闻推荐
挂一个牌匾 树一面旗帜广明高速公路票证室获评省“巾帼文明岗”
区妇联主席李赛玉为佛山广明高速票证室颁发省“巾帼文明岗”牌匾。/区妇联供图佛山日报讯记者陈嘉懿报道: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