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三水 > 正文

物资储备足 应急能力强三水区今年建设提升68处避难场所覆盖超70%村居

来源:今日三水 2020-10-13 06:55   http://www.kcqsx.com/


云东海街道映海南社区避难场所仓库内摆满了应急物资。北江社区避难场所的疏散路径图。云东海街道映海南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

普通棉被19张、空调被50张、草席120张……10月10日,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映海南社区避难场所内,各类救灾物资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场所内可容纳百余人,并划分了儿童区和休息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这里便是周边居民的第二个家。

这是三水区防灾减灾备灾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三水区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启动,至今年9月建设完毕,目前共建设提升68处避难场所,其中新建12处、提升56处,可容纳约4万余人,实现全区

70%以上村(社区)建设有避难场所的目标,增强了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备灾能力。

文/图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周传勇通讯员吴艳

因地制宜重点加强镇级仓库物资储备

“在购买物资时,市民的实际需求和天气特点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像雨衣、棉被、帐篷、应急灯等救灾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西南街道北江社区避难场所内,场所负责人龙铁亮说,今年,北江社区购进了60张草席、60床被套、20件冬服以及其他必需品,可供上百人使用。

由于三水受台风天气和洪涝灾害影响较多,三水区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主要选取室内公共设施作为建设对象,对社区居委会、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改造。其中少量是室外广场,选取符合通风、采光照明等要求的场所。各场所配备灭火器,并安排人员维护场所环境卫生和设备设施,保障场所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

该项工程开展前,三水镇、村两级的救灾物资储备较为薄弱,品种不够齐全,而物资是避难场所开展救灾工作的必备需求。基于此,本次工程以镇级统筹为原则,重点加强镇级仓库的物资储备,并适当补充社区避难场所仓库的物资。救灾物资主要以帐篷、草席、衣被等耐用品为主,食品、饮用水等非耐用生活物资,由职能部门与商家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存储在供应商处。一旦灾害发生时,有关部门将调动各方资源,及时将物资送达灾区,实现救灾物资共用共享。

“安全是本次避难场所提升工程的第一考量因素,结合三水自然灾害的特点,对选址、物资选购都进行了综合考量。”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避难场所设置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转移安置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能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住宿等基本生活用品,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度过灾害风险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未雨绸缪专人负责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运动服、铁铲、道具、饮用水、消防服……每隔一段时间,映海南社区避难场所负责人黄敏就会到仓库中清点救灾物资,对需要更换的物资进行报备,并及时补充。“平时主要是对救灾物资、避难场所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场所正常运转。一旦有需要,我就负责登记、发放物资等工作。”黄敏说。

随着三水区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完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各镇街避难场所均实行专人负责制,跟进避难场所各项工作,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避难场所的工作流程》《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救灾物资入库和存放制度》《救灾物资盘点和保养制度》《救灾物资出库和使用回收制度》,每种制度都制作上墙,方便避难人员及时了解到进驻场所的有关事项。

此外,每镇街组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避难场所启用时的服务工作以及救灾减灾宣传、灾害风险排查、灾害应急演练等相关救灾减灾工作。

“目前社区共有130多名志愿者,他们大多是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社会人士。”黄敏说,平时会定期组织志愿者队伍培训,提升自救互救技能。同时也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到各楼盘派发防灾减灾宣传资料、讲解防灾减灾有关知识,在台风天气发生时,帮助疏散脆弱人群到安全地区,并对其进行安抚。

“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把自己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分享给大家,比自己掌握更加快乐。”映海南社区志愿者朱娇荣说。朱娇荣平时积极参与社区技能培训,学习了灭火器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

信息公开应急避难场所标志遍布全区

避难场所是为民而建,信息公开尤其重要。在映海南社区的大门口、道路路口等地,一眼就能看见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如今小区周围增加了许多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每次进小区都能够看见。”朱娇荣说。

据了解,本次提升工程中,各避难场所都印制了避难场所疏散路径图,设置在社区醒目位置,图上标注场所的开放条件和联系电话,方便受灾群众寻求紧急救助,快速抵达避难场所应急避难。

同时,参考有关文件,三水区应急管理局还制定了一整套标识指示牌规范,在颜色、尺寸、材料等方面做了规定。标识牌的位置设立也有明确要求,必须在场所周边对应的主干道和路口设置指示牌,在场所大门口设置主标识,场所内设置应急指挥、医疗救护和避难人员安置室三种功能室,部分有条件的场所,利用室外空旷的地方设置应急篷宿区、应急供水、应急发电、应急医疗、应急厕所等相关功能区,满足避难人员住宿、用水、用电、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平时很少去关注应急避难方面的知识,现在周围的防灾备灾氛围越来越浓了,会去主动了解一下。”映海南社区居民李先生说。

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众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程度对于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尤为重要,目前全区七个镇街的避难场所均已设置应急避难标志,该局将积极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环境,增强市民安全意识。

知多D

应急避难场所小知识

1.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2.什么情况下可到应急避难场所避难?

政府部门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开放和关闭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第一,避难场所的开放条件:

依据《佛山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第十一条:“(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避难场所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自行开放相应功能的避难场所;(2)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避难场所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开放相应功能的避难场所;(3)发布各种应急预警,需启用避难场所转移人员避险的,就近就便开放避难场所;(4)其它需开放避难场所的条件。”

凡是满足以上条件之一的,居民可按就近原则到避难场所进行避难。避难场所工作人员对每个避难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并根据避难人员的生活需要,统一安排临时住所,发放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第二,避难场所的关闭条件:

依据《佛山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第十二条:“(1)应急响应终止或预警信号解除,避难人员离开后,避难场所自行关闭;(2)因灾害应急期解除,避难场所可以关闭;(3)灾害结束后,改造或改建的避难场所需要恢复日常功能,避难场所可以关闭。”当应急避难场达到关闭条件后,避难人员需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批、有序地离开。

(来源/三水区应急管理局,整理/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周传勇)

新闻推荐

三水完成“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路面评价病害处治项目 8条国省道恢复通行

佛山日报讯见习记者周传勇通讯员胡忠录、陆海航报道:27日,三水区完成“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路面评价病害处治项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物资储备足 应急能力强三水区今年建设提升68处避难场所覆盖超70%村居)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