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录与儿子一起巡河,并教儿子使用望远镜观察河面。/受访者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通讯员佛河宣
“10月1日,巡查云东海湖,河道总体情况良好,无直排污水、漂浮物等;10月8日,巡查西南涌北江段和北江三水大桥段,水质正常,河岸有少量垃圾,目前已清理……”这是一份河涌巡查记录,巡查人的名字叫胡忠录。
十几年前,三水区公路事务中心工程师胡忠录成为一名护水志愿者,并带领众多志愿者对三水全部河湖及河心岛进行巡查,增强群众的护河意识,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水环境保护行动中,被市民亲切称为“三水民间总河长”。
日前,胡忠录获评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联合命名的“民间河湖卫士”,为广东省仅有的三位获命名对象之一。
坚持巡河足迹遍布全区河湖
昨日,在位于西南街道的北江体育休闲公园附近,胡忠录带着记者一起开展巡河工作。
沿着河岸一路前行,每隔一小段,胡忠录就会蹲下,在河岸边认真观察河涌状态,一方面看看是否有垃圾、杂质等漂浮物,一方面还要仔细察看河水颜色的变化。他说,有时候河水看似干净,但眼见不一定为实。因此,他不时会用手捧起河水闻闻有无异味。
“一些违规排放的行为通常发生在隐蔽处,越隐蔽的地方,越要看清楚。”胡忠录说,护水志愿者虽然只是民间义工,但守护河涌同样义不容辞。为了不漏查任何一处死角,他自筹经费近两万元,购买了无人机、望远镜、对讲机、救生衣等巡河装备,破解部分河段无法步行巡查的难题。
胡忠录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巡河工作,在这个过程,他总结出一套经验,即“一查”“二做”“三拍”“四传”“五引”。一查,是细查河道河面、堤岸有没有垃圾,河水及排口是否清洁和变味,河床是否集污;二做,是对发现的可处理垃圾及污染物进行现场清理和处置;三拍,是对巡查的河流状况用无人机和手机进行拍摄;四传,是把巡河情况及河涌变化实时传送水义工微信群,对存在问题无法自身处置的河涌照片和定位实时传给河长办工作人员,并及时跟进后续处理;五引,是强化河湖保护宣传,积极引导沿线居民和游客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胡忠录都会利用周末时间坚持个人巡河不少于1次,重大节日巡河不少于2次。每次巡河,他都要沿着河涌走10~20公里。如今,胡忠录的足迹已遍布三水全区198条河涌和区内主要湖泊及9座河心岛,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三水民间总河长”。
言传身教增强群众护河意识
今年41岁的胡忠录出生于湖南,是长沙理工大学环保专业博士。一条环抱村庄的河流,曾是他儿时一家的“米粮仓”。“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在河里抓到鱼,全家才能尝到点荤腥。”久而久之,胡忠录对水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2001年,来到三水区工作的他更是对区内水系发达、河涌众多的现状深有感触,立志成为这些河流的守护者。
胡忠录深知,治水不仅是志愿者日常的巡河,更重要的是群众、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2017年,他牵头成立三水区小记者亲子志愿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探索开展河湖保洁志愿服务。2019年,在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胡忠录继续牵头组建了爱水护水宣讲团和4支基层村居巡河队,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守望故乡水-爱水护水行动进村居”志愿服务,不断增强群众护河意识,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水环境保护行动中。
此外,他还常常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克服日晒雨淋、蚊虫叮咬等困难,积极开展巡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向孩子们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水护水的意识和习惯。
这些年的坚持,让胡忠录获益良多,其中最让他感到庆幸的是,三水水环境正在不断提升和改善。河道内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理,市民爱水、护水的意识逐步加强。胡忠录说,平时到河涌巡查监督,已经很少看到水质混浊、堆满垃圾的画面。不少河涌更是“脱胎换骨”,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魏英丰收节,庆丰收,在丰收的喜悦中展示乡村新面貌。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县区级试点,三水多个镇街相继举办了庆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