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川茶场俯拍图
茶女(模特扮演)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闻受访者供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品茶”在社会上逐渐成了一件“时髦事儿”。然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如今也在不断“突围”,在年轻人心里重新播下“茶”的种子。佛山对川茶场的“三旧”改造,正是茶文化重新融入潮流的典型代表。
“耳顺”茶场往事知多少
清香飘千古,杯中日月长。
开车驶入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在沧江与杨梅河相交处,一片片嫩绿和老绿茶田层次分明,对川茶场静悄悄矗立在一个“凹”字形的半岛上。据了解,这座珠三角曾经最大的国营茶场,还有3年便要迈入七十高龄了。
说起对川茶场,便要提起更为古老的珠三角种茶史。据屈大原《广东新语》记载,早在唐代,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曹松就将江浙诸茶在西樵山上种植,只与西樵山隔西江相望的高明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个明证便是,至今高明仍有诸多村落以茶为名:茶田村、茶心村等村落,名称中无不展现出高明人对茶的依赖。
在这块种茶的风水宝地上,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粤中区农业示范场是佛山两大华侨农场之一,后更名为对川茶场。如今担任对川茶场厂长的江峻杰告诉记者,1956年,茶场扩建为地方国营广东省高明县机械茶叶示范场,这也是珠三角采茶业从人工向机械转变的标志,江峻杰的父亲就是对川茶场的首任厂长。“上世纪70-80年代是茶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茶场已经有3平方公里的茶园了,但是先进的制茶机器,大大优化了制茶速度和品质,茶园自有茶园产量跟不上机器制茶速度,茶场还要向周边茶农收购青叶。”
良好的种茶环境和先进的制茶工艺,让对川红茶、绿茶不但珠三角欢迎,更是闻名海外,“高明是侨乡,数十万旅外乡亲互相馈赠,对川红茶、绿茶也在海外华人中声名鹊起。”江峻杰回忆道,广开销路一度让茶场工人收入颇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茶场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其他厂工人的2倍还多。
新旧辉映茶场成为高明茶文化传播载体
随着对川茶场的产品不断传播,红茶、绿茶、青茶、普洱、乌龙茶都是对川茶场的拳头产品。而除此之外,对川茶场更成为高明“鸡心茶”声名远播的载体。
“所谓鸡心茶,很多人都误解为因为茶叶像鸡心而得名,其实之所以叫鸡心茶,主要是因为茶叶生长在鸡心山附近。”据茶场的茶农告诉记者,鸡心山上鸡心瀑布倾泻而下,而鸡心茶的茶树在瀑布周边石缝中长出,枝杈最高能长到四五米的高度,在向阳的树梢上会长出两三寸长的芽条。“鸡心茶是野茶树,是高明的先人无意间发现的,只有鸡心瀑布周边才能长出寥寥数棵鸡心茶树,只能采下两三斤青叶。”茶农表示,因为鸡心茶种稀量少,采鸡心茶的规矩是先到先得,非大多数人所能享用。
除了鸡心茶,茶田满布的高明在擂茶粥、煲粗茶等事务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据介绍,过去农村缺衣少药,很多村民治小病就靠“擂茶粥”。高明地区的擂茶粥是用陶制器具将山茶叶、生姜擂烂磨成粉末状,再用冷开水、花生油调成浆,加入沸腾的白粥调制而成,生津止渴,清热解暑,提神醒胃,食之不厌。煲粗茶的粗茶则是茶农在采摘完茶树的新芽新叶之后,后续长出全开面的大叶片,以夏茶为主。粗茶的茶叶叶质较厚,叶梗粗硬,高明的农家通常用大锅煲起一大煲,放在茶吊或葫芦里,可以饮一天,特别清凉。
三旧改造老茶场也玩“跨界”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市场冲击,对川茶场的经营一度面临困难。2015年,当地政府将对川茶场及周围片区分散的经营权陆续收回,并把对川茶场的开发经营资格统一面向市场招投标,将对川茶场50年的开发经营资格转让。经过竞投,美的置业与皇朝地产联合获得对川茶场50年的开发经营权,对川茶场也进入了“三旧”改造的新发展时期。2020年9月29日,由对川茶场3栋物业改造而成的“对川问茶”项目开业,“产茶”之地摇身一变,成为“问茶”圣地(茶场依旧保持生产环节)。
10月13日,记者来到改造后的对川茶场,石米外墙和波纹栏杆状的铁窗依然能看出上个世纪的时代记忆。然而,一条数百米长的步道在3栋物业之间来回穿梭,步道和物业二楼窗户改建的大门处由玻璃廊道相连,从廊道走入物业,昔日的办公室早已变成图书馆、餐厅和茶文化博物馆。在步道下方,空间被改造成一个个开放的茶室,清新幽雅,成为年轻人了解茶文化和当年对川茶场辉煌历史的好去处。
此外,改造后的“对川问茶”项目还将茶文化“跨界”一把,与美食相结合。据对川问茶餐厅行政总厨林子彦告诉记者,目前,餐厅已经研究出40多道与茶有关的菜式,“由于餐厅就处于茶林周边,随时可以补充新鲜茶叶,用新鲜茶叶制作的茶皇骨、龙井虾仁等菜式相比起市面上都多出一股清淡的茶香”。目前,该餐厅已研发出茶厂冰红茶三鲜、三十头干鲍捞茶香饭、故乡茶卤鹅等特色佳肴。
“茶文化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能用茶文化打造一种全年龄段人群喜爱的生活方式,为游客打造一个心灵宁静的场所,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茶文化,爱上茶文化。”对川问茶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坐拥着对川茶场辉煌的制茶历史,只要能充分将茶文化的内涵与人们的需求结合起来,茶文化同样也能“潮”起来。
新闻推荐
狗狗领“身份证”了高明发出首张犬只牌照,犬主可线上为犬只备案
11岁的喜乐蒂小狗“乐乐”成为高明第一只领到犬牌的犬只。犬牌的正面以凸雕工艺刻有“佛山犬牌”字样及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