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重大气象信息快报:预计13日中午到14日受台风"浪卡"外围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三水有暴雨……”10月12日18时,这条信息从三水区应急管理局发出一秒钟后,白坭镇中社村村民何东祥就从村里的大喇叭听到了。他马上回家拿起农具,到田里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漫灌损害农作物。
随着三水区智能应急广播系统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群众能更好地未雨绸缪。到今年10月底,三水将完成共1198个点位、2436个音柱(俗称“大喇叭”)的应急广播建设,既提高基层的应急能力和效率,又为群众增添丰富文化生活的载体。
应急管理效率提升超一倍
10月16日,记者在白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内看到,LED屏幕显示着各个重要路口、人群聚集场所的监控画面,电脑屏幕显示着全镇72个自然村和城区人流密集场所收扩机的任务状态。每天,都有多条应急预警信息、疫情防控知识等信息从这里发出。
今年1月,白坭启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每天10时至11时、16时至17时准时向全镇人民播放录音。全镇共有109个点位、207个喇叭、4个户外大屏,覆盖72个自然村和城区人流密集场所。
“白坭的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还和"雪亮工程"联通,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就可以通过广播实现隔空喊话,发挥出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效果。”白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和以往相比,如今的效率提高不止一倍。目前全区7个镇街共建设完成1000多个点位,2000多个喇叭(音柱)、19个LED大屏,构成区、镇街、村居三级应急广播平台,部分镇街还配备公共视频系统。
“广播是许多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信息接收难度较低、传播范围广、效率高,能有效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三水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使用规范,形成有机构管理、专人负责的长效运行维护体系,确保智能应急广播长期响、高效响。
突发信息第一时间登电视
10月12日下午6时,三水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各个镇街、村居的大喇叭将台风“浪卡”来袭的消息传递出去。听到广播的白坭镇中社村村民何东祥听到在常规时间之外播放的广播,便提高了对台风的警惕,迅速着手加强防护:叮嘱孩子少出门、做好农田排水……
“平时农活太多,以前很少关注天气情况,也不会用手机看新闻,很难提前做准备。”何东祥说,现在装了大喇叭,有事没事都可以听一听,也不耽误时间。
“应急信息的发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紧迫性,使用智能应急广播系统,区级、镇级均能发布信息,直接下达到村居一级。”广东广电网络佛山三水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能应急广播系统支持文字、图文、语音和视频格式播出,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播出应急广播节目,还可以通过机顶盒、网关等终端设备,在市民家中的电视上直接显示应急信息。
三水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应急广播系统把全区各个镇街、村居联系起来,形成信息高效流通的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起到预警作用。
广播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他一边寻味,一边书写,将白坭甚至三水舌尖上的美味变成文字,传播白坭特有的饮食文化……”10月13日,白坭新乡贤谭旭日的故事回荡在中社村,让许多村民钦佩不已。“听广播不仅能了解新闻动态,还能听故事、学知识呢。”何东祥说。
如今,听广播、聊家常已经成为中社村许多村民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每天下午4时左右,中社村的小广场上就格外热闹,村民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听着白坭故事,悠然自得。
依托大喇叭,白坭镇推出了线上平台“白坭之声”,发出乡村的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如今,广播就像村里的闹钟,每当听完广播,大家就知道该回家做饭了。”中社村村民小组长何文胜笑着说,广播节目用白坭方言,讲身边人、身边事,很接地气,也很受村民欢迎。
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周传勇通讯员陆发恒
新闻推荐
为爱宠办张“身份证”吧三水启动犬只备案工作,线上线下均可办理
佛山日报讯记者郑泽聪通讯员李灌荣报道:昨日,记者从三水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三水区犬只备案工作已于10月12...